中国建筑大学(出自大师之手)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7 00:54:01

拱门、青砖、黑瓦、红墙……四川大学校园内的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古朴幽雅气度,那些独具特色的川大建筑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百余年来的动人故事。其中,望江校区的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内敛舒展,又融入了西式建筑的厚重挺拔,散发着老校区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和游客朋友的喜爱。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进川大望江校区,打卡坐落在锦江河畔的川大地标建筑。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明德楼外城市繁华,图书馆内书卷幽香。川大望江校区,坐落于成都市一环东南之所,北接繁华一环,东临锦江河畔。虽身处闹市,与众多商业中心“息息相通”,却又于喧哗之中不失清幽,凌空鸟瞰,是城市钢筋森林中怀抱于心的一处绿色洼地。

川大门面——“大红门”

使用了川大标识色“锦绣红”和“优雅灰”为基本色调的北大门是最具代表性的川大建筑之一。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2011年,川大为了修复因512地震损坏的仿古建筑,让川大校门有了重建的机会。有关设计人员参考了人们记忆中的川大老校门,根据不能遮挡行政楼的原则,修建起了一个高大的、牌坊式的仿古建筑大门。新大门以大红为主色调,被人们称为“大红门”,据说这抹“大红”可以唤起川大人对府南河边川大老校门的记忆。

川大的行政“CPU”——明德楼

从望江校区北大门看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宏大的中式建筑,这栋被称为“明德楼”的建筑是学校行政办公楼。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明德楼始建于1955年,是当年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前身)的第一教学楼,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古平南等人设计。第一教学楼的屋顶采用中国传统重檐歇山顶建筑风格,还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来彰显风貌。后来,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工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后,第一教学大楼改为四川大学行政楼,2013年5月命名为“明德楼”,取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同年该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大历史的见证——校史展览馆

校史展览馆前身是1941年落成的国立四川大学图书馆,该馆是川大从皇城迁到望江楼旁时最早修建的校园建筑之一。由基泰工程司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设计,1943年投入使用。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杨廷宝设计的图书馆为“T”字形,外形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前排两翼各两层,在图书馆二楼悬挂有“十万卷楼”的匾额,据1943年的统计,图书馆藏书当时已达180262册。最具特色的是,图书馆珍藏了包括宋、元刻本及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30万册。1987年,学校在该图书馆旁边新建了一栋图书馆,随着新馆落成,原来老图书馆改为校博物馆。2005年博物馆另建新馆,老图书馆又改作现在的校史展览馆。

“中西合璧”代表——数理馆、化学馆

四川大学数理馆、化学馆 “系出名门”,均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均属于四川大学从皇城迁到望江楼旁最早修建的“三馆一舍”。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作为川大望江校区最早的建筑之一,这两座教学楼均具有成都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鲜明特征,既有欧式建筑的青砖墙柱、烟囱、老虎窗,又有川西建筑的青筒瓦屋面,还有同时期建筑中西合璧的青砖门厅、三角形窗,形成川西近代校园建筑的特有风格。而合理的功能布局,协调的建筑体型,统一的比例和尺度,更是展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极具时代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及艺术价值。201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四川大学数理馆、化学馆名列其中。

中式建筑——知文楼、瑞文楼、萃文楼

在“三馆”的南面还坐落着三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其中的知文楼(现川大干训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最为突出、最为醒目,许多师生和来校人士一眼就能清楚地看见,其恢弘的气势、楼前笔直的听荷西路和路两边参天的法国梧桐让人见而难忘。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知文楼

在其身后一片密林深处中若隐若现的两幢四层楼高的中国式建筑则为瑞文楼、萃文楼。这两幢楼宇被玉章南路分隔开来,向东一侧的叫萃文楼,向西一侧叫瑞文楼。这两幢具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建筑和知文楼均成坐南朝北布局,它们同“望江三馆”一道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老川大的印迹,徜徉其间颇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悠长。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瑞文楼

据四川大学档案记载,知文楼建成于1951年,曾是四川大学主要的教学场所,现为“干训基地”;瑞文楼,建成于1955年,以前和现在都是四川大学主要的教学场所,目前一至三楼均为手机互动教室,有多学科多门类专业在此授课。萃文楼建成于1957年,由四川省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曾是生物系、诸多文科系及四川大学博物馆所在地。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萃文楼

两幢大楼四周的树木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比肩而立、交相辉映。其中的红杉林最为耀眼,每到夏季时一片葱绿,秋冬季节在阳光照耀下会同玉章南路著名的川大银杏以及常绿的松柏,呈现出红色、金黄、翠绿的色彩,煞是好看。

女子求学之地——原四川大学女生院

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建于20纪40年代,位于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建筑面积1920㎡,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处典型的三合院群落。

出自大师之手,国务院重点保护!这9处“绝美”建筑都属于四川大学!

虽然历经百年风雨,老房木制门窗已然破旧,但精致的雕花、屋檐曲线,依然完好。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谢文炳、周太玄、彭迪先、温建平等都曾在此办过公,也是“江姐”江竹筠在川大两年的生活地。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用作校长办公室和中共四川大学党委办公室。现为四川大学后勤集团办公使用。2018年被列入成都市第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承载着四川大学百年的文化传统,见证着四川大学百年的砥砺奋进。一百多年来,校园里的面孔一天天地在变化,校园里的树木一天天地在长大,可校园里的这些老建筑,似乎还和多年前一样。岁月不曾摧残它们的容颜,历史反而在它们的身上沉淀。这些建筑一直陪伴着川大,陪伴着川大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未来,它们也将陪伴更多川大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四川大学官网、四川大学官微、四川大学校友会官微、四川大学学生会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