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阁大学士(正一品在清朝是什么官职)
相信各位都有在古装剧中看到过这样的桥段,一个带着几分痞气的门童拦着前来拜码头的官员索要门敬,不果则不予通报,张口便道:“我家老爷乃是当朝一品大员,就这点孝敬,也烦得小爷我通报,且消遣呢!”
嚣张气焰总是恨得人牙根痒痒,正所谓狐假虎威,那么,当朝一品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又有多少呢?本文以清朝为例,简单给大家做个介绍。
清廷原为辽东女真部落所创,自入主中原以来,出于笼络汉族士大夫的政治需要,更是方便对汉文化的适应,在中央和地方两套行政系统中基本沿袭了明中叶以来的官制体系即中央大体以内阁大学士为中枢核心,负责替天子草拟公文奏章。
地方则以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审判)等负责州县具体调度事宜。在帝国庞大而纷繁复杂的官制建制中,佼佼者得以位列宰辅首魁。
其中不乏做得一品官,位极人臣,好不风光,我们所熟知的和珅,纪昀都曾位列一品,颇得皇帝宠幸。
一品官员,又可细划为,正一品(正)和从一品(副),而随着中央所任职务和地方所辖业务不同,文官武职具体职责不同,又可进一步有所区分。
中央文官
清廷入关初期,中央大致仍以内阁大学士为宰辅大员,但部分弱化了票拟权限,位列台阁者称殿阁大学士,官正一品。
其余还有太师,太傅,太保为正一品,统称三公,但这三种职位文臣在世时,极少能得到,更多的是作为荣誉称号在去世后由天子降诏追授。
例如高宗时期,富察·傅恒去世后被追赠太傅(正一品)。那么有没有狠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干到正一品呢?还真有,张廷玉就是。
张廷玉,字衡臣,满清前期著名政治家,而他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作为总纂官,主持编纂了二十四史当中的最后一部《明史》,张廷玉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受父亲教诲和家庭读书氛围影响,张廷玉声名渐起,尤长于词林。
康熙三十九年,年仅二十九岁的张廷玉位列两榜,进士及第,时人誉之:不世出之奇才,辞章练达,机敏巧现。
在这里做个延伸,张廷玉中试之所以为人所叹奇,更多是源于他太年轻了,古人科考不比今日考试,从童生到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层层选拔。
而每年所取进士不过数百人,凡能得中者,乡里邑人必推为文曲星下凡,光是来报喜讨赏往往都络绎不绝,其平均中试年龄又大多在四五十岁。
儒林外史里范学政考了几十年的落魄秀才,五十四岁才得中举人,明年春闱又高中了两榜,这才算入了仕。
明清交替之际,思宗烈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进而圈定一卷,揭开糊名为刘理顺,竟也是年届花甲,烈皇还很高兴,还恭喜曰,“今得一耆硕矣!”是大抵中得两榜者皆老成持重,像张廷玉这样年少及第颇为难得。
他也因此不负众望,被选中为庶吉士,史载其“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意思就是说张廷玉虽年轻,却能行事稳重,负责为皇家讲授经史典籍尤是干练,是渐得以重任。
康熙五十五年,张廷玉升礼部侍郎(正二品),主管礼仪典数,科考,外藩等事务。雍正即位后,对张廷玉则更是推崇,评价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特旨授礼部尚书(从一品)。
张廷玉正式跻身一品大员行列,成为朝廷枢辅,其后又累迁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官保和殿大学士,至此为正一品,已是位极人臣,张廷玉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位列台阁的汉臣。
史载,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客观来说,文官晋升一品,要比武将困难得多,费尽心血研习八股词章,方才有机会得中进士,更不说几十年宦海浮沉,往往到头来一旨诘问,便是充军罢官,个中有幸者谨小行事的也大体挂侍郎,郎中衔退休了事,至于做一品官,过于飘渺。
武官就不一样了,且不论武举中试比例就远高文选,史载清前期,武进士更是弱化了词章考察,武进士前三甲即授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
而随着军功和资历的积累,加之清帝国前期边境多发战事,新任武官,往往在数十年内即可晋升总兵(正二品),都统、提督(从一品),从而进入一品大员之列。
然而,武官里的卿贰大臣和文臣在地位上却有着不小的差距。笔者以指挥战役为例,为平定西陲叛乱,朝廷往往有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后为军机大臣(正一品)草拟平叛诏书,这里的一品官,是高层决策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诏书发到兵部,由兵部尚书(从一品)负责制定具体战略方针,粮草器械调度。
这里的一品官是中层组织者,好了,公文发到西南边陲,四川巡抚加侍郎衔(正二品)开始调兵遣将,而具体遵从诏书,兵部文书的将军,也是正一品,却是底层的执行者。同是一品品级,位列高低,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有清一代设置的一品官制确实不多,文官里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加之负责皇家内部事务的宗人府等官制,不过十余个。
而武官则是以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提督,都统等为主,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个左右,可正是为了这一套套仙鹤麒麟服,红宝石顶子,无数清人熬干了心血,做得者却寥寥。
笔者不禁想起,古代掌管人事官员升迁的吏部大堂里挂的一副对联——功名身外事,大就何妨,小就何妨;富贵眼前花,早开也得,晚开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