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的)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转发一下,家里的姥爷也是山东矿业学院的学生,感觉科技大学的搬迁也有难言之隐。
热烈祝贺山东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事情总是随着变化而变化的,事情往前发展总是要有结果的)文章摘自山东科技大学。
下面来听下张云生,原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讲一讲山东科技大学“建、迁”青岛的故事。#泰安头条#
学校“建、迁”青岛这件事,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委各部门及师生员工一起努力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使我校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提升而共同奋斗的结果。有很多同志在这个过程中,舍家为校,承受着许多的艰辛,克服种种困难,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分工主责这件事,也主要从我所经历和了解的部分做个介绍。
就从我受命到山东科技大学工作开始说起吧。
1999年12月山东科技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我从山东农业大学调到山东科技大学工作,是山东科技大学组建成立的第一任领导班子成员。我是12月27日来报到的,时逢山东科技大学正式成立。报到后,时任校党委书记曹书刚、校长王春秋分别与我谈话,一致提出让我分工负责学校基本建设、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提到山东科技大学的发展受到空间的严重制约,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员工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也就是想办法建设一个新校区。这件事在学校发展中比较迫切。这项工作就交给我分工负责。
我知道新校区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诸多的困难和风险。我刚到学校来,对学校的人员状况、工作环境和条件还不够了解,压力是蛮大的,但也不能推辞,就服从分工,接受任务。还好,我先前在高校基建、后勤岗位上工作过,对学校的功能分区、综合配套需求还算熟悉,对教学科研的需求有一定了解,还有那么一点底气。在工作岗位上能经历这么大的一个建设项目,有这么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依靠学校和大家一起努力吧。
在山东科技大学成立之初、我来学校工作之前,学校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在济南有一个校区,学校发展离省城越近越好,也设想在济南选址建设,并且与济南市委、市政府有过沟通,但这件事未能付诸实施。
2000年年初,寒假结束开学之后,我们在泰安展开运作,首先是给泰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提出我们建设新校区的想法和迫切要求,泰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很重视,市委主要领导曾放下正在开着的会议,利用会议间隙来接待我们学校的领导。我们也在泰安市周边多次调查选址,并与泰安市相关的部门、单位接触、洽谈,但是实际推动起来难度比较大,半年多过去以后至九月底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学扩招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狭小的校园空间,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学校周围租赁房舍安置学生,学生的生活、安全、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扩展学校发展空间,建设新校区,我们真的等不起。
2000年国庆假期期间,时任党委书记曹书刚、校长王春秋应邀参加聊城市委、市政府组织政府、企业、科研、高校参加的一个发展讨论会,通过交流,了解到有的高校在沿海地区发展的信息。国庆假期结束后一上班,书记、校长都向我提出是否考虑到沿海地区谋求学校发展的想法、意见,让我带人先做一些了解、考察,这是学校主要领导思想的火花,这一思想的火花一经迸发,结果好事成真。
我还记得是10月14日,先期我与基建处的同志到兄弟院校了解他们的相关做法,紧接着学校党委班子成员一起到青岛考察,先在崂山区范围内考察了三天,一度到了崂山以北和即墨交界的地方,我和基建处的同志还到李沧区考察过两天。从建设成本、交通条件、基础设施配套等综合因素考虑,上述考察都没有达到较为理想的要求。
在崂山考察结束,已经是晚饭以后的夜间,在赶回泰安的路上,曹书刚书记提出到黄岛、胶南再看一下,并在返回泰安的车上给吴强同志打电话,询问有无我校的校友在黄岛,帮助联系一下。11月4日,我们一行四人又先期踏上开发区这片土地,过了几天学校党政班子成员集体过来与开发区领导接触,递交材料,交流想法,现场考察。尔后又去胶南集体考察两天。因为学校当时正在集中进行“三讲”教育,“三讲”工作组驻校指导,我们外出都要请假,一般都是利用周末双休日出来两天再赶回学校。
开发区和胶南之行,得到了两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发区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支持我们在这里规划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新校区,并委派党工委副书记孟庆启和办公室主任王谊回访,表达意见,同时作为总协调人解决我们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胶南市人民政府也派人到学校回访,表明支持的态度。
建校选址定点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我们先后在泰安、崂山、李沧、胶南、开发区考察过近20块地段,不仅仅听当地的推荐介绍,还在地图上看交通、规划、未来发展,更到现场亲身感受、实地体验,甚至登上周边高地去审视。在开发区考察时,我们登上过现在学校北面山头俯瞰这片土地,蓦然发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三面环山,东面向海,空间广阔,地势优越,空中没有一条架空线缆。地上没有明显的建筑附着物,当时好像笼罩着一层薄雾,又透露一束束微光,非常有利于学校规划建设。虽有奢望,但在当时它是一片农田,感觉难以如愿,但对此地已难以割舍。
天意如此,当我们回到学校等待之际,开发区孟庆启副书记和王谊主任又一次专程到泰安校本部告知给我们提供了位置,让我们来看。我们迫不及待,周六中午即从泰安赶到现场,一看正是我们相中的地段。
当时我在小西湖这个地方,给曹书记、王校长电话汇报,校址应该就是这块地方了,速决!两位领导第二天就赶过来。我们在商讨中认为,比较多地考察选址的利弊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址在这里更好。在校区建设前期阶段的考察工作中,往返多次,考察过多地,包括考虑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区域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前景、建设投资成本预估等,凡事很难完美无缺,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条件具备了,这就够了。大家想到一块了,都长舒一口气,会心地笑了。此刻的心情难于言表。
回到泰安后,学校立刻组织退休老领导和时任处长、学院书记、院长,以及教师代表等坐满两辆大客车来现场实地考察、讨论。在听取开发区领导介绍和学校意见以后分组讨论,大家似乎展望到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成果,心情都很振奋,一致同意学校在这里建设发展。第二天上午,大部分人返回泰安,学校领导留下,与开发区举行了合作建设山东科技大学的签约仪式。
在学校的选址、规划、建设、搬迁过程中,遇到过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回忆起来的时候,我们都很有感触:那就是每当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眼前还没有出路的时候,都要坚持住。只要坚持做下去不退缩,难题终会解决,困难终被战胜。这样的事情很多,任何困难终究都有被化解的可能,目标终会实现,认准的事情要做,就要抓住不放,逐步实现,当然这也需要化解难题的智慧。一件事的成功,往往在坚持最后一下的努力之中。坚持努力再努力,即便没有成功,无非是回到原地。但是坚持到底跨出这一步,台阶就上去了,平台更高了,眼前就是一片光明。
原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张云生,原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讲述:张云生 整理:信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