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000余支队伍4)
今年暑期,吉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学联联合开展了“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全省各级团组织组建实践团队3000余支,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4.7万人次,动员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知吉林、爱吉林、留吉林,让青春之花在吉林大地上尽情绽放。
感知吉林:寻找大美吉林的魅力“密码”
今年,全省各高校团组织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方面主题,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吉林大地,开展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喜看吉林变化,感知吉林魅力。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高嘉悦同学第一次跟着学校的实践团队来到吉林白山。在临江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内,她激动地说:“吉林省红色资源太丰富了,通过今天的讲解,我进一步学习、了解解放战争相关历史,感到很有意义、很受教育。” “百所高校进白山”暑期社会实践行动自2018年实施以来,吸引来自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425支实践团队、5000余名大学生到白山开展社会实践。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积极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需求,打造了一批吉林特色实践活动,让“三下乡”成为推介吉林、延揽人才的实践平台。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大批实践团队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实施项目、深入广袤农村,为吉林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长春财经学院的同学们深入梅河口小杨乡古城村,利用旅游管理以及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围绕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同学们认真分析数据,逐户走访交流,带着问题返回学校努力寻找破解办法,积极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出谋献策。吉林师范大学的“新星”志愿服务队来到白城市镇赉县,走访调研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拍摄大米加工过程创意视频上传抖音,并帮助搭建线上带货平台,积极做“吉林大米”品牌宣传员。
受疫情影响,不少高校师生尝试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的赵业同学说,“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在假期结束后把实践课题带回学校继续做,这样能做得更实更深入。”
服务吉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返家乡”吉林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县级共青团组织为单位征集发布实践岗位,联系吸引吉林籍大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时间,开展岗位实践的品牌社会实践项目。自2019年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发各类岗位1.38万个,选拔1.1万名吉林籍大学生上岗,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服务吉林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郑东辉回到家乡四平市伊通县伊通镇建国村担任防疫工作宣传员,组织村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并在闲暇之余帮助村里整理村史材料。她说,“这次‘返家乡’之旅让我换了一个看待家乡的视角,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家乡的建设者。” 今年,全省有4744名像郑东辉一样的吉林学子返回家乡,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和兼职锻炼。
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高岩说,“‘返家乡’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把家乡发展需要与自身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高校资源连接起来,成为一些地方招才引智的新平台。”据了解,延边团州委实施青年学子“回引工程”,累计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岗位5300余个,2000余名在读大学生上岗实践。四平团市委推动将“返家乡”活动纳入全市“人才强市”战略计划,逐步完善校地常态化联系机制。
扎根吉林:把青春梦写进吉林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数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锐是同学们眼中的“学术女”,这个假期她做了一件“大事”:“导师带我通过‘揭榜挂帅’拿到了光机所一个项目,这个假期我要跟导师一起解决一个优化数学问题。能在这种重大项目中发挥作用我感到非常兴奋。” 今年,团省委与长春光机所联合开展大学生学术实践“吉光计划”,吸引高校中青年教师与在读大学生共同组建团队申报科研项目,解决紧迫问题,并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发掘培养人才,鼓励他们毕业后留在吉林就业。
团省委深入实施大学生实习见习“扬帆计划”,联合省人社厅共同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399个,开发岗位3885个,发动2572名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参与暑期就业实践,为同学们留在吉林就业找机遇、搭平台。此外,团省委积极组织发动各级团干部与困难家庭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开展就业精准帮扶工作, 动态了解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找企业、找岗位,三年来累计联系帮助4850名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据悉,近年来,团省委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工作载体,鼓励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吉林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吉林爱上吉林扎根吉林,为吉林振兴发展留下更多人才。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超
编辑:于悦
上一篇:马里兰大学世界排名(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