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俄语2课后答案(枪炮)
人类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得如此不同于其他动物?
为什么在过去一万年间,人类社会在不同大洲发展得如此不同?
为什么有的社会走向自我崩坏,而有的社会能持续兴盛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
以上这些“人类大问题”,是否也曾让你陷入深思?
阿信今天要介绍的这位重磅作者,他孩提时期就为这些问题着迷,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的他,仍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就是贾雷德·戴蒙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历史地理学家、鸟类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等等。
他是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他被大众认识,则是通过一本被奉为经典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
除了这些闪闪发亮的title,戴蒙德最值得人钦佩的,还是他的思想跨度——可以说是通古今,跨学科,融汇贯通。
去年,阿信也曾重磅推出过戴蒙德的新作《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当即就有不少读者被这位睿智的老爷爷“圈粉”!
在2022年新年之际,阿信重磅推出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昨日之前的世界》《剧变》的全新中译本。
新版图书进行了全新校订,译稿质量相当有保证,此外,戴蒙德还结合当下,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了长篇序言。
枪炮、病菌与钢铁 新版 ¥66.8 购买欢迎走进超级学霸的世界
1937年,贾雷德·戴蒙德出生波士顿。
从小就求知欲极强的戴蒙德,成长之路完全是“学霸的养成”:
3岁识字;
6岁学习弹钢琴;
7岁开始观察鸟类;
11岁学习拉丁语;
16岁学习德语;
随后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医学;
又去了剑桥大学攻读生理学博士……
戴蒙德能成为一个博古通今、跨学科思维强大的人,缘由十分有意思。
戴蒙德从小就认定自己未来会从事医生职业或医学科研工作,所以在求学中,他将大段的时间花在了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上——比如学习俄语、德语文学、作曲、手风琴、动机心理学和天文学等等。
他的心理大概就是:“反正有一辈子可以做科研,不如先玩点别的东西。”
在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戴蒙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他主要研究对象是一个小小的器官——胆囊。
然而,大概是由于在每一个领域戴蒙德都表现得小有天赋,一想到要将自己的余生全部奉献给胆囊研究事业,一种不安的感觉在他心中与日俱增,这几乎是他的一次“职业生涯危机”。(阿信os:这可能就是学霸独特的烦恼吧)
1964年,戴蒙德和朋友组织了一次旅行,去了澳大利亚以北的热带大岛新几内亚岛研究鸟类。
“1964年那场首次踏足新几内亚岛的旅行对我的人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旦你去过新几内亚岛,你就会觉得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黯然失色。”
新几内亚岛地处赤道附近,但岛上的山脉海拔高达5000米。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可以在赤道附近的山顶看到雪和冰川,新几内亚岛便是其中之一。
同时,这里拥有数量众多的漂亮鸟类。
在这里,戴蒙德发展出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对新几内亚岛上的鸟类生态和进化进行研究。后来,他因重新发现新几内亚岛上绝迹已久的黄额园丁鸟而在鸟类学家中闻名。
此后的数年中,戴蒙德又到访过这里31次之多。
当世界其他地方都已经在享受工业文明的便利时,新几内亚岛上仍旧散落着很多原始部落。
站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戴蒙德思考了一个问题:明明十分聪明的新几内亚人,为什么没有像世界其他地区那样,发展出文字、书写工具和金属工具?
这个问题在戴蒙德的脑海中停留了很长时间,最终他写下了那本经典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版25年仍是经典,刷新了无数人的“世界观”
尽管新几内亚岛的旅行,给戴蒙德心中埋下了思考的种子,但让戴蒙德真正产生撰写大众读物的念头,源于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两件事情。
第一事是他接到了一通美国最大的公益组织克麦克阿瑟基金会打来的电话,他们决定给戴蒙德一份为期5年的奖金,资助他想做任何想做的研究。
另外一件事则是在1987年,他的双胞胎儿子出生。孩子们的出生让他意识到,他本不在意的、看似遥远的未来,会和自己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想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因此需要开始把世界上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大众,而不是只为胆囊专家和新几内亚岛鸟类专家写作。”
就此,戴蒙德踏上了大众写作的道路,并从1991年开始,陆续出版多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集合了自己所学的包括生物学、历史、人类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知识。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便是《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著
2022年1月 中信出版集团
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
它在国外一经出版,就饱受读者好评,还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可以说是经典之作。
自2000年第一次引进国内,不同版本在豆瓣上累计超过13w+人“想读”,保持着8.9的高评分,且占据豆瓣图书Top250中第146位。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人类历史中最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在过去一万多年中,人类社会在不同大洲展得如此不同?
而戴蒙德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自己这本书的核心:
“各族群的历史循着不同的轨迹展开,那是环境而非生物差异造成的。”
这种环境差异,首先是各大洲在适合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比如农业只独立发源于世界上的部分地区(包括中国但不包括欧洲),农业带来了金属工具、文字、中央政府等多方面的发展。
所以最先对动植物进行驯化的地区,就拥有了占有了发展的先机。
第二点差异,是各大陆的轴线走向不同,导致了粮食生产传播速度的差异。
例如,欧亚大陆有着世界上处于同一纬度的最广阔的陆地,于是就拥有了迅速传播驯化动植物的条件。
所以在历史中,欧亚大陆的东西轴线上,粮食从菲律宾向东传入波利尼西亚,速度是每年3.2英里,而另一端,在美洲的南北轴线上,玉米和豆类以每年不到0.3英里的速度,从墨西哥向北传播。
粮食传播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大陆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的观点,时常被人误认为是“地理决定论”。
地理显然对历史产生了某种影响,但戴蒙德认为,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地理是否能够说明历史的广泛模式。
在书中,戴蒙德借助了几门看似与人类历史毫不相关的科学学科知识,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比如设计农业及其原始野种的生物地理学,涉及家畜及其原始野种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人类病菌及其有关动物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人类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遗传学、语言学、考古研究等等。
所以,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绝不止是收获了地理历史知识,更多的是获取了一种从多维度思考世界的方式。
除了经典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阿信也将陆续推出戴蒙德教授的其他作品!
本书所说的“崩溃”,是指某一人类社会人口急剧减少,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程度骤降,终至瓦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古代遗迹都是例证。
那为什么有些社会得以繁荣延续,有些社会却走向衰亡?
戴蒙德纵向比较了复活节岛、玛雅文明、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等过去社会的兴衰存亡,又横向分析了卢旺达、海地与多米尼加、中国、澳大利亚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困境。
今天,现代社会同样面临危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抉择将决定当今社会的兴盛或衰落。
传统社会是充满冲突和混乱的蛮夷之地,还是尽享田园生活的世外桃源?
容易迷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我们,不妨回顾人类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追溯那些曾经帮助人类完善自我、建立文明与有序社会的良好根基,而这就是“昨日之前的世界”。戴蒙德结合自己与新几内亚传统社会长期接触的经验,观察、记录传统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等,来剖析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指引着我们在传统社会中寻找现代文明新脉搏。
这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在这本书中由个人危机应对框架作为出发点,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
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角度,给出了“危机应对 12 个步骤”。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
是什么造就了现代社会?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
戴蒙德的这些作品,出版在 1991—2019 年间,每一本书都在出版前的几年里写成。
这可能会让你心生疑问:这些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知识已经更新换代,这些书现在是不是不合时宜、失去价值了呢?
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能说服读者:历史绝对不只是一个又一个的事实。人类历史的确有普遍的模式,解释那些模式,不仅能生产慧见,也是个令人着迷的事业。”
戴蒙德尝试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当做科学来研究,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尽可能条分缕析地展示出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是什么造就了现代社会,塑造未来的可能又会是什么。
所以,这些书不仅促使我们去了解古代世界,同时也帮我们对现代世界有所洞察。
如今,新冠病毒正在影响世界,它阻碍了正常的社交关系,中止了大部分国际旅行,重创了经济和贸易。
正如戴蒙德所说:“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都被迫承认我们面临共同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靠自己而克服它。”
在这场急剧爆发的危机面前,世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当你翻开这些书时,你未必能找到直接的答案,但书中的观点总是常读常新。
我们唯有了解过去是如何形成的,才有机会从中探寻到应对未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