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时是什么意思(三学期制)
6月,我们推送的文章☛暑假要来啦!高校放假时间最长72天,最短22天,统计了全国近300所高校的暑假放假时间。有人疑惑,备注里的暑期学校、夏季学期、暑期小学期等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认为春季学期考完试学生就该放暑假,充分分配自己的暑期时间。但还有高校实行春、夏、秋“三学期制”,在这个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一个“小学期”。上面提到备注里面的暑期学校、夏季学期就和“三学期制”有关。
“三学期制”是什么?夏季学期主要做什么?
一般而言,“三学期制”是在保持原来总教学周数和总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每学期一般20周,大约有4周的寒假和8周的暑假。而“三学期制”是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通行学制。“三学期制”通过缩短教学周期,增加学期数量,来减轻由于学期过长带来的疲劳,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展的空间。
调整为三学期之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期分配情况。(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2002年9月,北京大学开始实行“三学期制”,之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等也陆续制定实施方案。但各高校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都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实施,有的是作为学生可自由选择的“小学期”,有的称为暑期学校,有的把夏季学期作为教学运行周期的一个必须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放暑假了。但不少采用“三学期制”的高校进入了它们的夏季学期。那么,处于夏季学期的高校和学生现在都在做什么呢?
根据青岛大学校历,该校学生放假时间为2021年7月24日~9月4日,放假时间有40多天。据了解,7月12日到7月24日为青岛大学夏季学期。据统计,青岛大学在2021年夏季学期,计划开设高端学术讲座320场、创新创业类讲座8场,开设通识类课程169门次,开展教师发展活动57场,获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25门,社会实践方面,将选拔校级重点团队100支,组建校院社会实践团队1000支,总参与人数达12130余人。
根据南昌大学《南昌大学2021-2022学年教学周历》,2021-2022学年分为夏季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三个学期。夏季学期共11周,暑假时间为7月19日~9月3日。据了解,南昌大学从2016年起将延续了多年的二学期制调整为“三学期制”,成为江西首所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该校“三学期制”主要是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2周+暑假+2周)+秋季学期(18周)+寒假,总教学周数仍为40周。“三学期制”将赋予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适当增加了夏季学期在课程时间安排上的弹性,各学院可在夏季学期中灵活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
为什么实施“三学期制”?
《南昌大学2020-2021学年夏季学期教学安排指南》提到了“三学期制”是一项教学管理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基本制度。学校实施“三学期制”,主要目的是在确保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夏季学期教学活动,将长学期不便安排的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作为补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丰富办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突出特色,充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切实提升我校办学质量。
广西大学也曾提到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
(一)长短学期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个学年度设置三个学期,分别为秋季长学期、春季长学期、夏季短学期。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课程体系,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为方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教学实习、就业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等,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
(二)科学定位长短学期功能,提高学习效能
把“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单独管理,长短学期分阶段分类型开展教学工作,短学期主要开设重修课程、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践课程、本硕贯通课程等。在短学期开设重修课程,解决重修生因课程冲突无法跟班听课,给他们提供集中精力重修课程的条件;其他课程放在短学期,既有利于长学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又有利于在短学期集中学习其他课程和实习等。
此外,新京报2016年采访了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卢春龙认为,这种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长学期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课程学时多、自主时间少,被教师拉着走,可选择的跨学科专业课程微乎其微。”
而对教师而言,授课时间过长、课程节奏慢,很难有整块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进修或集中进行科研工作,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升和学术交流。
卢春龙说,相对而言,学生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三学期制”可以更自主地安排课业学习的时间,教师也可以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延展自主研究空间。
高校“三学期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当然,“三学期制”改革也并非没有遇到问题。卢春龙表示,他们也考虑到三学期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规范化运行与不饱和运行的平衡问题。”他说,夏季学期开课数量与选课人数约为春秋季学期的三分之一,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
另外,三学期改革将会改变教职工的工作惯性,尽管全年教学周次总数不变,但是增加了两个暑期工作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夏季需要上班,要克服天气炎热、春夏季学期连续作战的困难。”卢春龙说,还存在培养方案修订、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管理等问题,“总之,还是需要持续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措施为“三学期制”的推行提供保障。”
此外,据新京报报道,有学生认为,夏季学期其实和正常学期差异很大,“夏季学期时间只有4周半,最多也就能选一两门课,带给我的作用其实没有多大。”
这名学生说,一门课程如果在正常学期上,消化和练习的时间空间都比较充分,但夏季学期是今天上完明天继续上,“知识都堆在一起,没有消化和练习的空间。”
对此,高校的“三学期制”改革对策要注意:
设置改革过渡期
缩短的教学时间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如果教师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三学期制”的意义所在,仅仅是机械地压缩学时,而不根据需求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那么只会造成教师疲于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跟不上进度。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只是“赶鸭子上架”式地提出强制要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快速适应“三学期制”带来的改变。
因此,在学期制改革过程中,高校应提供充足的过渡适应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理论认知培养:重点不在于教学时间的改变,而在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改进。
同时,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首先取得他们对学期制改革目标的认同,再加强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实施系统工程
学期制改革并不是只要改变学期时长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有完善的学分课程制度,并且相应地改变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计划等内容。
除了管理层的推进,自下而上的参与也至关重要:由师生自发组织起来,反映目前学期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诉求,往往比决策者直截了当地做决定要更加真实地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也会减少政策落地的内部阻力。
除此之外,后勤保障、实验室资源、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对接等建设短学期所需要的资源准备,也均要纳入系统性的统筹规划之中。
因地制宜调整课程
学期制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切割学年的形式,而在于真正响应师生需求,开设出有价值的课程。
一些基础课程可能需要大量知识传授,而研究型课程和实验型课程也各有教学上的侧重点。对于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而言,其与短学期的适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来把握教学周期,改进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科目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获益的最大化。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各高校网站、中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一读EDU(ID:yidu_edu)、新京报等。
下一篇: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