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训(培养了11位两院院士)
日前,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分别以全国第9名、第13名、第100名的成绩登上2020年顶级医院100强。
该评价指标包含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医院运营、诚信服务和学术科研五大维度,彰显出医院的全面综合能力。华中大三家附属医院上榜,更是体现出民众与社会对华中大医学实力的认可。“学在华中大”已成共识,而如今,更是要“学医也在华中大”。
百年历史,源远流长
同济医学院作为一家百年老院,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与近现代发展的中国一同风雨兼程,历经动荡之时,于变局中开新局,110余年奋斗终成如今荆楚大地上享誉盛名的医学院。
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在上海创建了德文医学堂,这便是同济医学院的起源,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上海凤阳路)。1908年,“德文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而后半个世纪,医学院随国家命运风雨飘荡,几经易址,后又并入国立同济大学成为其医学院。1946年,医学院迁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1951年8月,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国家首次给高校教师评级,将教授分为一至六6个等级。彼时,高校林立的武汉地区评出了13位一级教授,他们都是各自深耕领域内的学术权威,而中南同济医学院就占其中7席,撑起了武汉高等教育界的半壁江山。
1985年中南同济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百年老院终于有了最终的归属。
大家云集,师资雄厚
荆楚大地,人才济济。同济医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汇聚天下栋梁,师资力量雄厚。湖北地区仅有的4位医科院士,华中大尽数包揽,而其中三位皆在同济——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是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被称为外科全才的他,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近70年的医学生涯,技术上的千锤百炼和丰富的经验累积,造就了“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式刀法”。
陈孝平,肝胆外科学家,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理论到实践首创了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与此同时,他首先提出了可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治疗等,一系列的原创技术让我国在肝移植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马丁,妇产科学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30多年来坚持医疗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同时在宫颈癌早期预防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并适时将创新科研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应用。
不仅有三位医科院士坐镇,从2012年至今,同济医学院在顶尖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660余人、副教授830余人。此外,拥有“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5人。
在一众名师的带领与悉心教导下,110余年来,同济医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出9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中国两院院士裘法祖、吴旻、陆道培、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胡丙长、明国莉,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等都自此走出。
学科顶尖,实力强劲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生殖健康研究所以及11所临床学院;设有14个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管理进入A类,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进入A+。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10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持续保持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同时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医工结合,优势突出
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还想活,赶快送协和;还有一口气,赶快送同济。2019年华中大的毕业典礼上,一位留学生代表在台上发言时更是将这句话讲了出来,被拍成抖音上传至网上,一时间引起广泛热议,该条视频播放量在当年更是一度超过了960万。由此不难看出社会民众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同济医院的信赖。
多年来,同济医学院整合优质医疗教学资源,将多家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有特色的综合医院扩增为直属附属医院,组成了如今包含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肿瘤医院、武汉普爱医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湖北妇幼保健院、武汉金银潭医院在内的共11家附属医院的强大医疗平台。各附属医院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汇聚成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济力量。
同济医学院还始终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健康与科技对接、健康与社会对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覆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4个湖北省临床医学中心,1个省卫健委研究中心。累计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创新群体20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项,省部级科技奖780项,其中一等奖130项。
2000年以来,同济医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继续保持在全国医学高等教育第一方阵。提高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性能诊疗设备、逐步摆脱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的局面日渐成为国家重大需求。医工结合优势,正在形成华中科技大学继工科、医科优势后的第三大优势。
英雄武汉,同舟共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武汉成为风暴中心。而身处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在这场为生命护航的防卫战中,不畏病毒,冲锋在前,成为全国抗疫战场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贡献最大的高校。
疫情阻击战中,同济医学院11家附属医院均为新冠肺炎定点诊疗救治医院,3.4万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拯救生命,9000张病床为患者托起生命之舟,在这之中,无数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接连涌现。华中大为助力抗疫一线,更紧急投入5000万元经费,同济医学院发挥医工结合的突出优势,集结多学科研究团队,动员30多个科研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科研项目。
急国家之所需,解国家之所困。同济医学院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肩负使命,义不容辞,用生命点亮希望之光,向全国彰显华中大力量。
百年风雨路,百年共征程。今后的同济医学院将继承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为健康中国行动贡献更多华中大力量。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下一篇:企业大学(除了京东和刘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