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真实情况,特蕾莎修女简介

麦兜
麦兜 2024-03-24 16:15:01

“只有中国拒绝过她”,关于特蕾莎修女的这篇文章有多少真实性

这篇文章高明之处就是有真有假。

特蕾莎修女这个人物是真的,

他的很多事迹是真的,

但是他其实在很多国家都碰壁,

很多政客并不欢迎他,并不支持他,

特别是那些喜欢发动侵略的国家。

中国拒绝特蕾莎修女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特蕾莎修女,很多人都把她当做善良和爱的化身。西方媒体也多把她作为利他主义的代表吹鼓成一代圣人,并在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在西方各国受到了大力追捧。但中国政府却多次拒绝了她访华传教的请求,她善良的外表下是不是真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善者?

为什么说特蕾莎修女是个伪善者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一个19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特蕾莎修女照片

但加拿大3名学者花了两年时间,却推出论文《特蕾莎修女的阴暗面》。这篇论文引发了人们对特蕾莎修女新一轮的评价。该论文的作者之一、蒙特利尔大学心理教育系教授吉尼韦弗·切纳德最近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谈论了这项成果。

记者:为何产生研究这个特殊课题的想法?毕竟,特蕾莎修女已经去世15年了。

切纳德:是在一堂伦理课上产生这个想法的。我们讨论了利他主义,接着就提到了特蕾莎修女,因为她的做法被认为符合利他主义。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这项研究。

记者:根据你们的研究,特蕾莎修女“绝非圣徒”。在1969年以前,有关她所从事的工作,公众并不知情。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切纳德:我们认为,这缘于一个关于她的纪录片。当时,(英国知名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先生去加尔各答会见特蕾莎修女。他想拍摄垂死的人居住的房屋,而那里光线很暗。于是,摄像师麦克米兰先生就用一种新型柯达胶卷拍摄。他们看到胶片后,发现拍摄的光线很亮。马格里奇先生声称这是个奇迹。这就是此后她在媒体上很有知名度的原因。

记者:你们的观点是,她是媒体“造”出来的?

切纳德:我们发现,有关特蕾莎修女的287种书籍和文章中,有153种(占一半多一点)都是偶像化作品。我们认为,特蕾莎修女做了她认为属于善行的事情,我们并不是说她是在装模作样。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好受些,这就是为什么媒体集中报道她的原因。

记者:你们在论文中描述她那种武断的天主教价值观,你们也对此进行了批评……

切纳德: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说,最危害和平的是堕胎行为。我不明白,倘若一个女子因遭强奸而选择堕胎,怎么就危害和平了?她还有很多其他矛盾之处。她反对离婚,但针对戴安娜王妃离婚一事,她又同意离婚。在授予她诺贝尔奖之前,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追问才是。

记者:你们还质疑她有关财务方面的处理方式。切纳德答:比如,她从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那里获取资金。她利用这些钱帮助世界各地穷人中的穷人。但是,她获得的这部分钱财,是从非常贫困的人民中窃取来的。对我们来说,这些事情充满矛盾,因为你不能把从此人那里窃取的钱赠给其他人。

特蕾莎照顾穷人的照片

记者:你们还相信,梵蒂冈也加速了对她的美化过程。切纳德:(时任教皇)保罗二世希望涌现大量圣徒或者被美化的人。特蕾莎修女就是其中一员。我们知道的是,他们加速了她被美化的进程。其目的或许是让梵蒂冈重新获得声誉,或者是因为罗马天主教需要一个引以自豪的人。显而易见,在生前,她已经被视为圣徒。合乎逻辑的是,她去世后,他们就正式把她确立为圣徒(编者注:2003年她被教皇保罗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

记者:你们还质疑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所设救助中心的治疗方式。

切纳德:那里缺医少药。很多医生到过那里,看到那里的条件非常糟糕。大量药物不知去向。病人生活在糟糕的环境中。该组织并非真正照顾病人,她只是让这些人待在那里而已。对她来说,受苦就是让你感受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的感觉。所以,在她看来,受苦是好事。接近耶稣受苦和濒死状态,这就是她提供给人们的方式。该组织有大量钱财,她本可以建造印度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医院。

记者:也就是说,资金没有充分利用?

切纳德:据我们了解,他们所有的账户中约有500万美元。在1980年前,她募集了大约1亿美元,约有5%至7%用于施舍医药之类,其他钱则用于给传教士建造房子。

记者:你认为她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奖项吗?

切纳德:我不认为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在颁给她诺贝尔奖前,应该对她所做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才是。

特蕾莎照片

特蕾莎修女名言有哪些?

1、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2、如果我真的想去爱的话,就必须先学会原谅。

3、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4、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5、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6、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7、我得到了基督的呼唤,放弃一切跟随他来到贫民窟,在最贫困的地方,作他的仆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这是命令。

8、假如你爱至成伤,你会发现,伤没有了,却有更多的爱。

9、如今每个人似乎都似乎在为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财富而忙的焦头烂额,于是孩子都没有时间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而到了家中,却是和睦终结的开始。

10、你和我,我们就是教堂,不是吗?我们必须和人们分享。我们必须忍受今天的折磨,因为人们都在储藏,而不是给予和分享。

特蕾莎修女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后来呢?

拉罗什富科语录:“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人类最可怕的一种品质,是伪善。伪善者,往往用善良的行为去博得在大众面前的话语权,利用各种资源占据道德制高点,在背后却干着损人利己的事,通常还会对人进行道德绑架。而这些道德绑架的伪善者,正如毒虫般危害巨大。

特蕾莎修女因行善而广为人知,后来却有人指出特蕾莎修女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甚至还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特蕾莎修女是二十世纪有名的慈善家、天主教徒,她成立的慈善机构每年都会有许多慕名前来捐款的人。她建立了露天学校,为贫苦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成立了修女会,传播天主教;还成立“垂死之家”,为临终前的人给予关怀。

她在印度加尔各答所做的这三件事,使得她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她也因此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然而,在特蕾莎修女去世前,她却被扒出是个骗子,有大量证据显示,她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戴着伪善的面具,是不真实的。

特蕾莎一直虚夸自己的工作规模,她为穷苦儿童建立了露天学校、为垂死之人提供临时关怀,而这些,经过人们的调查,不过是她用来标榜自己丰功伟绩的工具。加尔各答发生了多次灾难,而她和她的机构除了口头的祈祷,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特蕾莎谎称自己一直在加尔各答做着慈善事业,而戴安娜王妃多次前往拜访无果,最终两人是在罗马会面的,而特蕾莎也一直居住在罗马西北的梵蒂冈,这是一个条件相对加尔各答要好上许多的地区。

但特蕾莎修女也不是没干任何事,她唯一一件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传教。利用自己的“垂死之家”,特蕾莎大力向本地人宣扬自己的教派,希望他们都能信奉,然而传教手段却十分缺德。她们会在病人闭眼前,指使手下的修女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洗礼,手段相当恶劣。

钱,对于特蕾莎来讲,是多多益善的。因为她的慈善机构名气很大,响彻海内外,由此获得的捐款每天数以万计。如此多的捐款,有人就疑惑了,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特蕾莎修女的这些善款账单从未向外界公布。

人们认为她把钱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其实不然,她所建立的露天学校,设施十分陈旧落后,条件十分艰苦。而她所设置的垂死之家,救治设备简陋,几乎没有购置过新设备,也从不肯在雇医生和护士上花一分钱。

据一位从垂死之家离职的修女讲,垂死之家与其说是给人临终关怀的地方,不如说是草菅人命的地方,给病人打针输液的针头多人共用,甚至连基本的消毒都没有做到。也难怪,后来特蕾莎病重也没去垂死之家,而是去了加利福尼亚州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特蕾莎修女十分爱财,但从不过问捐款的来历,只要是有人捐钱她通通都收入囊中。她接受了罗伯特·麦克斯韦德的捐款,罗伯特·麦克斯韦德是一个奸诈的出版商,他占用了员工巨额的退休金,如同吸血鬼般吸食着员工的福利。

特蕾莎修女还接受了骗子查尔斯·基廷的捐款,甚至为了钱,不惜颠倒黑白,为他开脱罪名。

特蕾莎修女曾被赋予救世主般的光环,而背地里却是个冷酷无情又自私的女人。她用虚伪的面目和出色的表演瞒过了全世界的眼睛。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这样的行为着实让人愤怒。生而为人,若不能用自己的足够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也不能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

心灵“短路”,让特蕾莎修女的“爱”打动了整个世界

“爱不是将自己剩余的,不要的分给别人,而是以全心将自己所有的,心爱的分给大家……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而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这段话来自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2岁预见自己的未来,27岁成为终身职业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穷、服务穷人,为无数穷苦人带来了温暖。

她无私的爱感动了这个世界,成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纵观我们大多数人的爱——爱自己,爱喜欢的人,爱家人,爱朋友……是讲血缘、亲缘和条件的,是对我好、对我利的;非此则未必爱。

佛经里说:

人性之爱。此爱有我,从外生,非自然,有条件,有分别,无常性,会变化,会生憎,会忧患,会恐惧,会痛苦。

佛性之爱。此爱无我,从内生,是自然,无条件,无分别,恒久性,不变化,不生憎,不忧患,不恐惧,不痛苦。

特蕾莎修女的“爱”,超然于物。她视众生平等无分别,如同庄子“万物齐同”的大智慧、大觉悟。

特蕾莎修女为什么拥有如此仁慈的爱?圣经言:“上帝自始至终的作为,人不可参透”

世界不可参透之事太多,比如“人的两面性”,;即两个截然不同的“我”,一个每天与自己亲密相伴;还有一个“不可参透”未知的“我”。

而那个未知的“我”,是被什么阻隔了,让我们无法参透?

这些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我们可以在《短路》一书中,获得启发

本书作者杨定一,医学博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及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著作有“全部生命系列”作品:《真原医》《好睡》《丰盛》《转折点》等。

书中通过心灵科学的探索:一个人意识转变,身心则随之转变。

真正的救赎之道,是我们不执迷于固有认知,放开智慧的步伐,获得觉醒,回归本我,即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本性。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生命的螺旋场来打通自己,释放出全部潜能;那我们的身心才能彻底“短路”,从而真正拥有身心合一的自己。

一、通过“身心短路”,让普通孩子成为“神通孩童”

什么是“短路”?

在本书中,杨博士借用电气短路的概念,诠释了另一种心灵“短路”,即意识转化。

也就是把来自头脑、身心带来的阻抗缩到最小,让身体意识或生命力量趋近无限大,从而为身心造成好的短路,使生命最原始的潜能释放。

1997年,俄罗斯诞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鲍里斯,他八个月就可以无语法和发音错误地说话,能用几何学原理正确地把玩具组装起来。

三岁左右可以告诉父母宇宙知识: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名字,人造卫星的名字,数出所有星系的名字和数量。父母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在查验天文书籍后,震惊地发现他所说的与书本无误。

后来,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地磁和无线电研究所的科学家说:“拍到了他身上的蓝色光环。”这类孩子被称为“靛蓝小孩”。

另外,还有一种“水晶小孩”,除了性格区别,与前者有着几乎相同的特征:“高灵性”、高智力、直觉性强、非常敏感等。对此,多数科学家不以为然。

这些孩童为什么如此神通?

在《短路》一书中,杨博士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分析,对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是:

1、由于地球频率变化(螺旋场的加速),他们活出了多功能的五官,及所谓的神通或天眼,最多只是一种超感官知觉。

2、这些孩子 “是很自然的现象”,只是在表达某方面的灵感,是跳出五官界线产生的领悟,也是对五官以外频率范围的体会。

3、目前的科学研究:请这些孩子一再示范,通过不断重复来验证,然而只是验证,却无法解释。其实,这些现象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本来就有的。

4、我们都通过洗脑把“领悟”盖住了,认定它不可能、不理性,甚至先视它为幻觉。所以,“神通”只是念头,是头脑产物;一切皆幻觉,甚至连我们的人生也是幻觉。

而这些孩子,在还没有被洗脑前,意识转化会变快,且更直接;他们跨越了左右脑理性和感性的分别,到达无思无想的平安;从心流带出至高创意,身体处于谐振状态,身心合一。

因此,他们体会到了脉轮的转变、扩大,身心彻底“短路”,“神通”就成了自然的事;也透过自己的生命活出来了,无论在哪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出快乐通达的一生。

二、人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人师”的解释是:懂得因材施教、以德育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

世上人人独一无二、性格迥异,哪有完美老师可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断地向外寻求人生导师。

我们是否思考过: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什么,贯穿首尾的总是自己的个体生命。经历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即使是一个小的决定,也都可能指向我们人生的整体价值。

而那些沮丧绝望、自暴自弃,常常令自己颓然不已。只有得到了精神上的“短路”,才能让心灵回归平静,思想得以升华。期间的力量,就是源于生命本身,它远大于任何人的“指点”。

例如,进入中年的我们,在面对自己十几岁的照片时,会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返,会久久流连照片上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还有那张天真无邪的脸庞。

正是它们在提醒我们: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脸上笑开了花,眼里装满了星星……而今天的自己却苦恼不堪,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

那个曾经的自己给我们释放出很多信号,这种力量把我们的生命连贯起来了,甚至让我们在思维上产生了“短路”。只要生命在,这一切就不会全然消逝。

“这是我们生命最原始的力量,也代表我们的生命场,或说生命的螺旋场”,“我们只要往内投入,自然会发现内心有一个力量,远远大于我们从外在可以找到的”。

生命自带原始的力量,那宇宙(生命)从何而来?我们从何而去?

儿童百科书上说:宇宙的最初只是一个极小的、温度极高的点,今天的一切都是由这个极小的点而产生的。在宇宙生成的一刹那,首先产生了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即使通过显微镜也无法直接看到它。原子形成气体,气体又聚合成恒星,最后形成星系、银河和更大的恒星体系。

从那时起,宇宙中不断地产生新恒星和星系——就像今天一样。

既然世间万物都起源于那个极小的“点”。因此,宇宙(生命)最终回归无有;所以,境界本无境界,思想本无思想,更无需老师指点了。

如此,芦苇白,渔舟远,炊烟袅……处处皆是生命的来处和去处。

每个人都只是停留在一个绝对所带出的生命场,而能量最大的生命场也就是一个老师彻底领悟到绝对。

绝对如高能量照明,借由老师照亮世界;让生命能量集中、浓缩到一个局限的体,再通过这个体转出来。

这个体就是老师,且不一定是人,可能是任何形式:一朵花、一只鸟、某种矿物,或如前面的照片……转出来的,刚好是我们在那个瞬间所需要的,如安慰、爱、心、平静……这也是最大的恩典。

原来,这位上师一直在我们心里等着自己,他就是一体、绝对、在心、佛性、道……如果我们懂得什么是沉默,懂了什么是觉;那么,当我们遇到偏离时,这位上师会快速地把我们拉回来。所以,向内求,最终发现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佛说:一切外求都是不得法。

向内看,回归生命本真。往后人生,与自己这位“最好的老师”同行,一起经历领悟和短路,我们的日子会变得空灵而实在,人生的每一步也会走得更安稳平和。

三、在业力忏悔的领悟中寻求圆满

陆游在《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中写道:“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业力”是什么?业力存在吗?

“业力”是佛教名词。它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

杨博士说:“我们只要还有这个肉体,自然会发现化不掉这个肉体。而这个肉体就是过去业力的组合,我们承认有它,本身也是承认有业力。”

佛法中的业力,是按行为属性分善业、恶业。如《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所以,佛说众生的病就是一种,即“业障病”。而治众生病的良药,只有一种:忏悔为药。

当我们承认“肉体是过去业力的组合”,便对一切都可以放过。而忏悔,其实就是一种领悟,是通过不断领悟所产生的“短路”,让意识发生转变,从而让忏悔者获得“重生”,消除旧业,从此广种“善业”。

书上说:其实这种领悟和“短路”是人们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跟人分享的。我们只是落在了理论层面。

例如,那些在参悟的和尚,每个瞬间都停留在沉默,他活出了大欢喜、大爱、大平静。他已经没有一个“短路”的概念,一体已经“短路”到底,把每个细胞都贯通了,没有一点阻碍。

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大短路”,则是从身体、以太、星光体、情绪体、思考体(理智体)、宇宙愿心体、宇宙深知体、灵性体……任何体都完全达到平等,没有什么压力差让意识或生命的力量流过去。

这种体会,是人生重要的目的。就似一体用我们给自己做了一个反射,反射出真正的自己,以及它的美,它最原初的智慧和聪明,我们也自然变成了别人的镜子。

如果我们在心的层面已经受到感染,那就丢掉固有的认知;不要轻易被周围的好坏事物带走了,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狭窄的范围,更不值得拿生命的全部交换这一点点人生。

杨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就是表达“我们的本性”——我们不用做什么,不用费力,我们就是它。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们应该放下执念,不断地去追求这个真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人生终会圆满。

四、结语

尼采说: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们认识的这个世界越坚实,就越难放过它,也难放下自己;从而把自己禁锢在那个“小我”里面,让思维变得狭窄,心灵蒙上灰垢。

任正非说: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毁灭不了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即使我们正临深渊,也不要害怕被它反噬。当我们放下了二元对立,相信人生就是一场幻觉,就不再被头脑所带走,真真实实地活出自己。

这种觉知,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那么,深渊也不在是深渊了。

结合《短路》书中内容,总结此文:

1、“天才孩子”的神通,是自然现象,是一种没被洗脑的超感观知觉。

2、任何时候,我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业力真实存在,最好的忏悔就是从中领悟,不断产生“短路”,获得重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解惑,让我们跟随杨博士的脚步,走进《短路》书中,探索更深入的心灵科学。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投入全部的生命来重建自信,向内沉淀,一步步参悟。在业力中不断觉知自己。通过心灵短路,脱胎换骨,活出真我,收获全新的人生。

未来,无论科技有多发达,人类能够懂的,一定是有限的。生命潜能巨大,不要让头脑成为阻隔。愿人人都能找到那个“如特蕾莎修女般涅槃的本我”,在爱里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