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的感人之处(特蕾莎修女的话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觉得),特蕾莎修女的感悟

麦兜
麦兜 2024-04-15 17:42:01

特蕾莎修女的去世,全世界曾为之震动,你认为她一生中最感人之处在哪里作者以

我认为他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他一生兢兢业业,而且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乐于助人的精神被人们永远记住。

特蕾莎修女有过什么 感人的事迹

第一堂课 “我的天职就是爱”——爱是成就伟大的最终途

真正的伟人,必能用爱感动世界

提起伟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那些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但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可能忽略了一类人,那就是将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投入进爱的传播的人,比如特蕾莎修女。她平生所创造的功绩与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相比毫不逊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女人,一位修道院的修女。但是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灯枯油尽。她是凡人,却演绎了超凡的爱,并用这种超凡的爱感动了整个世界。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促成“埃以和谈”的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在她的手中接受了不含屈尊恩赐意味的同情,接受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而且,据说,她的得奖没有任何人反对,每一位评委都对她心悦诚服,她成了继1952年吹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一位得奖者。

整个世界都没有提出异议,是啊,怎么会有人对爱提出异议呢?特蕾莎修女用爱感动了世界。

其实,那些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在他们的胸口,也必然有一种对于人类的大爱,这种爱鞭策着他们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在这一点上,他们和特蕾莎修女是相通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胸怀大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爱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全世界人的人们共同渴望的生命之光。胸怀大爱,就是完善生命、成就伟大功业、流芳百世的秘诀。

……

特蕾莎修女——生平、及相关内容 —《活着就是爱》

1901年8月27日,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爱,手足亲睦,她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成长起来。7岁时她进入一所公立学校读书,不久就皈依了天主教。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她回忆说:“在12岁时,我就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我想做一名传教士。”

18岁那年,特里萨加入洛雷托修女会。这是一个属于印度加尔各答大主教管辖的修女团体。1928年,这个组织安排她到加尔各答的圣玛丽教会学校教书。1946年,特里萨乘火车前往印度东北部山区大吉岭。沿途那些贫瘠的村庄,那些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穷人使她震惊。她“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对她呼喊:‘为穷人中最穷的人服务吧!’”她决心离开与世隔绝的教会学校,去帮助社会上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

两年后,在特里萨的一再坚持下,梵蒂冈终于同意她脱离洛雷托修女会。她在印度的美国医疗传教修女会进行了三个月的快速医疗训练后,只身进入贫民区。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儿童。

1950年,特里萨创办了印度爱德修女会,并为它制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立下贫穷、贞洁和服从的誓约。她解释说:“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也必须是穷人。”这个慈善机构所有的药品都是捐赠的,并无偿提供给贫病交加的穷人。如今,这个机构已国际化:3500名修女管理着115个国家的543个收容所、孤儿院和艾滋病中心。

1952年,特里萨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聚集在收容所外,扬言要杀死特里萨嬷嬷。特里萨用身体挡住大门,大声地说:“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病人平静地去死吧!”说完,她双手合十,双眼紧闭。

她无所畏惧的精神震慑了闹事者,和尚们终于没趣地走了。至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又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收容所里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当记者问到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因为这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此后,特里萨开始考虑收治麻风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在印度访问期间接见了特里萨,并将自己的一辆高级轿车送给她。特里萨后来将这部车卖掉,用拍卖所得为麻风病人建了一幢楼房,并培训了一些护理人员,使这里成了加尔各答唯一的麻风病中心。

特里萨的事业得到政府的支持,1962年印度航空公司遵照甘地的指示,免费向她提供各条航线的机票,铁路亦如此。尽管特里萨声誉鹊起,但她总是对记者说,她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她喜欢说,为一个目的去工作就是幸福。

1982年11月,正当黎巴嫩战火纷飞之际,特里萨却乘机抵达贝鲁特,协助被击毁的依拉斯美亚医院救出了37名弱智及伤残儿童。1985年,她带领28名修女前往受灾的埃塞俄比亚,夜以继日地帮助医务人员料理病人。1985年下半年,艾滋病像野火一样在欧美蔓延,人们陷入恐怖之中。特里萨前往纽约,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并协助医务人员护理病人。

特里萨嬷嬷曾于1985年1月应中国天主教爱国委员会的邀请访问中国。正值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这位闻名世界的女性却只穿了一身白衣,外套一件深蓝色的破旧毛衣,脚穿一双半旧的凉鞋。朴素的装束使在场的中国人深受感动,中国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主席宗怀德主教立刻派人购买了御寒衣,分送给特里萨和她的助手。主教还告诉她,中国的慈善事业都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特里萨满意地说:“中国给我的印象很好。”

1997年9月5日,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终年87.

特雷莎的伟大业绩及启迪作文?

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特蕾莎修女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特蕾莎修女的事迹~

贫民窟的圣人——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葬于加尔各答。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心灵“短路”,让特蕾莎修女的“爱”打动了整个世界

“爱不是将自己剩余的,不要的分给别人,而是以全心将自己所有的,心爱的分给大家……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而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这段话来自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2岁预见自己的未来,27岁成为终身职业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穷、服务穷人,为无数穷苦人带来了温暖。

她无私的爱感动了这个世界,成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纵观我们大多数人的爱——爱自己,爱喜欢的人,爱家人,爱朋友……是讲血缘、亲缘和条件的,是对我好、对我利的;非此则未必爱。

佛经里说:

人性之爱。此爱有我,从外生,非自然,有条件,有分别,无常性,会变化,会生憎,会忧患,会恐惧,会痛苦。

佛性之爱。此爱无我,从内生,是自然,无条件,无分别,恒久性,不变化,不生憎,不忧患,不恐惧,不痛苦。

特蕾莎修女的“爱”,超然于物。她视众生平等无分别,如同庄子“万物齐同”的大智慧、大觉悟。

特蕾莎修女为什么拥有如此仁慈的爱?圣经言:“上帝自始至终的作为,人不可参透”

世界不可参透之事太多,比如“人的两面性”,;即两个截然不同的“我”,一个每天与自己亲密相伴;还有一个“不可参透”未知的“我”。

而那个未知的“我”,是被什么阻隔了,让我们无法参透?

这些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我们可以在《短路》一书中,获得启发

本书作者杨定一,医学博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及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著作有“全部生命系列”作品:《真原医》《好睡》《丰盛》《转折点》等。

书中通过心灵科学的探索:一个人意识转变,身心则随之转变。

真正的救赎之道,是我们不执迷于固有认知,放开智慧的步伐,获得觉醒,回归本我,即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本性。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生命的螺旋场来打通自己,释放出全部潜能;那我们的身心才能彻底“短路”,从而真正拥有身心合一的自己。

一、通过“身心短路”,让普通孩子成为“神通孩童”

什么是“短路”?

在本书中,杨博士借用电气短路的概念,诠释了另一种心灵“短路”,即意识转化。

也就是把来自头脑、身心带来的阻抗缩到最小,让身体意识或生命力量趋近无限大,从而为身心造成好的短路,使生命最原始的潜能释放。

1997年,俄罗斯诞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鲍里斯,他八个月就可以无语法和发音错误地说话,能用几何学原理正确地把玩具组装起来。

三岁左右可以告诉父母宇宙知识: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名字,人造卫星的名字,数出所有星系的名字和数量。父母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在查验天文书籍后,震惊地发现他所说的与书本无误。

后来,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地磁和无线电研究所的科学家说:“拍到了他身上的蓝色光环。”这类孩子被称为“靛蓝小孩”。

另外,还有一种“水晶小孩”,除了性格区别,与前者有着几乎相同的特征:“高灵性”、高智力、直觉性强、非常敏感等。对此,多数科学家不以为然。

这些孩童为什么如此神通?

在《短路》一书中,杨博士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分析,对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是:

1、由于地球频率变化(螺旋场的加速),他们活出了多功能的五官,及所谓的神通或天眼,最多只是一种超感官知觉。

2、这些孩子 “是很自然的现象”,只是在表达某方面的灵感,是跳出五官界线产生的领悟,也是对五官以外频率范围的体会。

3、目前的科学研究:请这些孩子一再示范,通过不断重复来验证,然而只是验证,却无法解释。其实,这些现象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本来就有的。

4、我们都通过洗脑把“领悟”盖住了,认定它不可能、不理性,甚至先视它为幻觉。所以,“神通”只是念头,是头脑产物;一切皆幻觉,甚至连我们的人生也是幻觉。

而这些孩子,在还没有被洗脑前,意识转化会变快,且更直接;他们跨越了左右脑理性和感性的分别,到达无思无想的平安;从心流带出至高创意,身体处于谐振状态,身心合一。

因此,他们体会到了脉轮的转变、扩大,身心彻底“短路”,“神通”就成了自然的事;也透过自己的生命活出来了,无论在哪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出快乐通达的一生。

二、人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人师”的解释是:懂得因材施教、以德育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

世上人人独一无二、性格迥异,哪有完美老师可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断地向外寻求人生导师。

我们是否思考过: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什么,贯穿首尾的总是自己的个体生命。经历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即使是一个小的决定,也都可能指向我们人生的整体价值。

而那些沮丧绝望、自暴自弃,常常令自己颓然不已。只有得到了精神上的“短路”,才能让心灵回归平静,思想得以升华。期间的力量,就是源于生命本身,它远大于任何人的“指点”。

例如,进入中年的我们,在面对自己十几岁的照片时,会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返,会久久流连照片上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还有那张天真无邪的脸庞。

正是它们在提醒我们: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脸上笑开了花,眼里装满了星星……而今天的自己却苦恼不堪,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

那个曾经的自己给我们释放出很多信号,这种力量把我们的生命连贯起来了,甚至让我们在思维上产生了“短路”。只要生命在,这一切就不会全然消逝。

“这是我们生命最原始的力量,也代表我们的生命场,或说生命的螺旋场”,“我们只要往内投入,自然会发现内心有一个力量,远远大于我们从外在可以找到的”。

生命自带原始的力量,那宇宙(生命)从何而来?我们从何而去?

儿童百科书上说:宇宙的最初只是一个极小的、温度极高的点,今天的一切都是由这个极小的点而产生的。在宇宙生成的一刹那,首先产生了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即使通过显微镜也无法直接看到它。原子形成气体,气体又聚合成恒星,最后形成星系、银河和更大的恒星体系。

从那时起,宇宙中不断地产生新恒星和星系——就像今天一样。

既然世间万物都起源于那个极小的“点”。因此,宇宙(生命)最终回归无有;所以,境界本无境界,思想本无思想,更无需老师指点了。

如此,芦苇白,渔舟远,炊烟袅……处处皆是生命的来处和去处。

每个人都只是停留在一个绝对所带出的生命场,而能量最大的生命场也就是一个老师彻底领悟到绝对。

绝对如高能量照明,借由老师照亮世界;让生命能量集中、浓缩到一个局限的体,再通过这个体转出来。

这个体就是老师,且不一定是人,可能是任何形式:一朵花、一只鸟、某种矿物,或如前面的照片……转出来的,刚好是我们在那个瞬间所需要的,如安慰、爱、心、平静……这也是最大的恩典。

原来,这位上师一直在我们心里等着自己,他就是一体、绝对、在心、佛性、道……如果我们懂得什么是沉默,懂了什么是觉;那么,当我们遇到偏离时,这位上师会快速地把我们拉回来。所以,向内求,最终发现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佛说:一切外求都是不得法。

向内看,回归生命本真。往后人生,与自己这位“最好的老师”同行,一起经历领悟和短路,我们的日子会变得空灵而实在,人生的每一步也会走得更安稳平和。

三、在业力忏悔的领悟中寻求圆满

陆游在《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中写道:“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业力”是什么?业力存在吗?

“业力”是佛教名词。它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

杨博士说:“我们只要还有这个肉体,自然会发现化不掉这个肉体。而这个肉体就是过去业力的组合,我们承认有它,本身也是承认有业力。”

佛法中的业力,是按行为属性分善业、恶业。如《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所以,佛说众生的病就是一种,即“业障病”。而治众生病的良药,只有一种:忏悔为药。

当我们承认“肉体是过去业力的组合”,便对一切都可以放过。而忏悔,其实就是一种领悟,是通过不断领悟所产生的“短路”,让意识发生转变,从而让忏悔者获得“重生”,消除旧业,从此广种“善业”。

书上说:其实这种领悟和“短路”是人们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跟人分享的。我们只是落在了理论层面。

例如,那些在参悟的和尚,每个瞬间都停留在沉默,他活出了大欢喜、大爱、大平静。他已经没有一个“短路”的概念,一体已经“短路”到底,把每个细胞都贯通了,没有一点阻碍。

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大短路”,则是从身体、以太、星光体、情绪体、思考体(理智体)、宇宙愿心体、宇宙深知体、灵性体……任何体都完全达到平等,没有什么压力差让意识或生命的力量流过去。

这种体会,是人生重要的目的。就似一体用我们给自己做了一个反射,反射出真正的自己,以及它的美,它最原初的智慧和聪明,我们也自然变成了别人的镜子。

如果我们在心的层面已经受到感染,那就丢掉固有的认知;不要轻易被周围的好坏事物带走了,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狭窄的范围,更不值得拿生命的全部交换这一点点人生。

杨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就是表达“我们的本性”——我们不用做什么,不用费力,我们就是它。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们应该放下执念,不断地去追求这个真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人生终会圆满。

四、结语

尼采说: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们认识的这个世界越坚实,就越难放过它,也难放下自己;从而把自己禁锢在那个“小我”里面,让思维变得狭窄,心灵蒙上灰垢。

任正非说: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毁灭不了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即使我们正临深渊,也不要害怕被它反噬。当我们放下了二元对立,相信人生就是一场幻觉,就不再被头脑所带走,真真实实地活出自己。

这种觉知,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那么,深渊也不在是深渊了。

结合《短路》书中内容,总结此文:

1、“天才孩子”的神通,是自然现象,是一种没被洗脑的超感观知觉。

2、任何时候,我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业力真实存在,最好的忏悔就是从中领悟,不断产生“短路”,获得重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解惑,让我们跟随杨博士的脚步,走进《短路》书中,探索更深入的心灵科学。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投入全部的生命来重建自信,向内沉淀,一步步参悟。在业力中不断觉知自己。通过心灵短路,脱胎换骨,活出真我,收获全新的人生。

未来,无论科技有多发达,人类能够懂的,一定是有限的。生命潜能巨大,不要让头脑成为阻隔。愿人人都能找到那个“如特蕾莎修女般涅槃的本我”,在爱里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