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买卖儿童,特蕾莎修女意义

麦兜
麦兜 2023-11-22 07:12:02

特蕾莎修女会被爆贩卖儿童警方如何处置?

据英国媒体7月8日报道称,因涉嫌贩卖多名婴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所创立的慈善机构多名工作人员被印度警方逮捕。

据报道,被捕的两名妇女在印度东部隶属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一个收容所工作。该收容所向未婚先孕的女性提供帮助。两名嫌疑人将一名未婚女子生下的男婴出售给一对夫妇,后者为此支付了12万卢比(约2150美元)的费用,最后却没有见到孩子。人财两空的夫妇俩向当地儿童福利委员会举报,当地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当地警方的消息称,涉事的收容所可能卖过不止一个孩子,目前他们正在在调查至少三起类似案件。

印度特蕾莎修女会对这起丑闻感到震惊。该组织发言人称,将采取一切必要预防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特蕾莎修女毕生从事慈善事业,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去世。她大半生在印度度过,1950年,她在加尔各答创立了为穷人提供帮助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目前该组织在全世界有超过3000名修女。

特蕾莎修女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后来呢?

拉罗什富科语录:“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人类最可怕的一种品质,是伪善。伪善者,往往用善良的行为去博得在大众面前的话语权,利用各种资源占据道德制高点,在背后却干着损人利己的事,通常还会对人进行道德绑架。而这些道德绑架的伪善者,正如毒虫般危害巨大。

特蕾莎修女因行善而广为人知,后来却有人指出特蕾莎修女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甚至还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特蕾莎修女是二十世纪有名的慈善家、天主教徒,她成立的慈善机构每年都会有许多慕名前来捐款的人。她建立了露天学校,为贫苦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成立了修女会,传播天主教;还成立“垂死之家”,为临终前的人给予关怀。

她在印度加尔各答所做的这三件事,使得她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她也因此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然而,在特蕾莎修女去世前,她却被扒出是个骗子,有大量证据显示,她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戴着伪善的面具,是不真实的。

特蕾莎一直虚夸自己的工作规模,她为穷苦儿童建立了露天学校、为垂死之人提供临时关怀,而这些,经过人们的调查,不过是她用来标榜自己丰功伟绩的工具。加尔各答发生了多次灾难,而她和她的机构除了口头的祈祷,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特蕾莎谎称自己一直在加尔各答做着慈善事业,而戴安娜王妃多次前往拜访无果,最终两人是在罗马会面的,而特蕾莎也一直居住在罗马西北的梵蒂冈,这是一个条件相对加尔各答要好上许多的地区。

但特蕾莎修女也不是没干任何事,她唯一一件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传教。利用自己的“垂死之家”,特蕾莎大力向本地人宣扬自己的教派,希望他们都能信奉,然而传教手段却十分缺德。她们会在病人闭眼前,指使手下的修女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洗礼,手段相当恶劣。

钱,对于特蕾莎来讲,是多多益善的。因为她的慈善机构名气很大,响彻海内外,由此获得的捐款每天数以万计。如此多的捐款,有人就疑惑了,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特蕾莎修女的这些善款账单从未向外界公布。

人们认为她把钱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其实不然,她所建立的露天学校,设施十分陈旧落后,条件十分艰苦。而她所设置的垂死之家,救治设备简陋,几乎没有购置过新设备,也从不肯在雇医生和护士上花一分钱。

据一位从垂死之家离职的修女讲,垂死之家与其说是给人临终关怀的地方,不如说是草菅人命的地方,给病人打针输液的针头多人共用,甚至连基本的消毒都没有做到。也难怪,后来特蕾莎病重也没去垂死之家,而是去了加利福尼亚州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特蕾莎修女十分爱财,但从不过问捐款的来历,只要是有人捐钱她通通都收入囊中。她接受了罗伯特·麦克斯韦德的捐款,罗伯特·麦克斯韦德是一个奸诈的出版商,他占用了员工巨额的退休金,如同吸血鬼般吸食着员工的福利。

特蕾莎修女还接受了骗子查尔斯·基廷的捐款,甚至为了钱,不惜颠倒黑白,为他开脱罪名。

特蕾莎修女曾被赋予救世主般的光环,而背地里却是个冷酷无情又自私的女人。她用虚伪的面目和出色的表演瞒过了全世界的眼睛。骗钱数十亿,捐款下落不明,给快死的人使用旧针管,这样的行为着实让人愤怒。生而为人,若不能用自己的足够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也不能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

作文素材:特蕾莎修女

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不妨看看作文素材。

特蕾莎修女——尘世间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

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伊斯兰教长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菲律宾红衣主教 梅辛

特蕾莎修女于1910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1928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校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最大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蛆和虱子。她沉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地走向死亡呢?”之后,她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那些无家可归者,能够帮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再加以包扎,好让孤苦无依者有个安静面对死亡之所。她觉得这么做,至少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可以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就这样,特蕾莎创办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纯洁的心之地。她借用加尔各答一家香火鼎盛的庙旁招待香客的一间禅房,开始来收容垂死的游民。秉持同样信念,特蕾莎又创办了弃婴之家,专门收容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有一日在倾盆大雨中,在及膝的水里,一个贫穷的妇人手上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因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毁了屋顶,妇人、孩子无助地立在雨中,无处避雨。特蕾莎伤痛地说:“想想看,只是因为缴不出8卢比的房租,一个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

除此之外,特蕾莎又创办了麻风病之家。当时,特蕾莎听说一个修女会所支助的麻风病院将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为他们向市长求情。后来市长将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拨给特蕾莎作为麻风病人之家,这就是麻风病之家的由来。在其中的麻风病人得以受到妥善照顾。

1979年,特蕾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同年也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全世界许多的大学争相颁授荣誉学位予特蕾莎,各地也纷纷邀请她去演讲。一夕之间,特蕾莎修女竟成为拥有众多头衔的名人。但是,她从未被这些虚荣迷惑,她穿著朴素,单纯地接受这些由人而来的赞美与光荣。她代表穷人发表简单的感言,词句里充满了爱与感谢。她这样说道:“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所以,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们办事,这对她来说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1997年9月特蕾莎逝世,葬于加尔各答。特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特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心怀大爱做小事

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永远纯粹,这丝毫无可置疑。而人总有向善的一面,纯粹的爱能以光明之灯为黑暗指路。人可以不善,但必须有爱。无爱之源,便无生命之根。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在工作时,往往有一种危机,就是为工作而工作。只有我们为基督而工作的时候,尊重、爱心、热忱才会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事办得更尽善尽美。”

现在我们在工作与学习中蕴藏着一个生计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让我们对生活中诸种善美熟视无睹,因而不能发现生活意义的美好。而心灵之所以虚泛动摇乃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对这个世界抱以冷眼的'旁观,对爱的宣扬不敢苟同。我们活着孤独,而微笑就在自己的嘴边,物质却让它蒙蔽。

在书中特蕾莎修女还举了一个例子:“澳洲一个有六七个孩子的家庭。他们开家庭会议,决定不买一部新电视机。他们希望能够彼此相亲相爱。他们需要的,已经彼此满足了……他们终于摆脱了妨碍互助互爱,并得着爱的欢乐的东西了。”

而对于爱的理解,在人们心中存在着迥异的态度。举母爱为范例:对孩子的希望与失败,有的母亲会说:相信你自己,你会成功的,并给他以亲切的吻;有的母亲则会忧心忡忡地叹息一番,然后以严肃的口吻告诉孩子: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去扫厕所当清洁工被人看不起。如果是在外人面前,出于面子的需要,则难保不讪讪地长叹自己的孩子天生笨、没办法之类的话语。倘若成功则一定是“光耀门楣”、“光宗耀族”诸语。她们爱孩子只想给他们以名利的武装。而有的母亲却必会祝贺他们:孩子,你终于成功,好样的,这是你努力的成果。就像那个故事:在美国一位记者采访某总统的母亲,问她一定为她儿子的成功而自豪吧。那个母亲却这么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自豪。”平等的爱是尊重人性的,而不应以利害为衡量的标准。

北村曾在《爱是幸福的宽慰——爱的沉思之二》中说,“拥有一件东西和爱一件东西是两回事”,“爱需要和奉献联系在一起,爱是不需要回报的”。如果有一种爱蕴涵着自私、不义,这是不是爱呢?特蕾莎修女的回答如此之简单:爱是基督给我们的回报。确实,当一个人爱着别人的时候,他是不会孤独的,他相信着爱,并拥有了爱。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难道不是幸福的吗?但爱有大爱与小爱的区分。所谓的“爱蕴涵着自私,不义”是在大爱与小爱的冲突中所促全的小爱。所以爱需要奉献,以成就大爱。

“不要等待带领,自发地逐个服侍吧。”

“我们感到所做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赞成做大事,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

“我们不要说太多话:那么你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拿起扫把,清理他人的房子,这就足够了。”

特蕾莎修女不但阐述纯粹的爱是一种信念,更说明了履现这个信念要自觉从小事做起,马上行动,而非被动地希翼一下成就大事,把时间浪费在空谈上。她的做法比许多耽于玄思冥想的人更具有实践与实际的态度。

朴素的语言,明了的道理:活着就是为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