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男生宿舍的迷乱生活(拒绝学生会主席求爱后)
“拒绝学生会主席告白后,我被传私生活混乱180多天”
在这个世上,生为女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拼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实习。
老实生活,闲暇时晒晒太阳、撸撸猫。
我们对未来和世界充满希望,在各自的生活里拼尽全力,在法制与道德上不曾有半分逾矩。
可是总有那么几个人渣,仅凭一张嘴、一张PS的裸照、一个转发,就可以造谣我们约炮、卖淫,是“母狗”、是“野鸡”,然后在好事者的朋友圈里疯传大半年。
而我们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
2021年6月17日,一篇《当“我们”作为“母狗”出现在朋友圈》的自述文章,刷屏了我的朋友圈,文中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两周前的一个夜晚,这篇文章的作者A同学收到好友发来的一张“截图”:
招募“小母狗”参加“淫乱派对”
A同学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微信头像赫然在列,“但那个人根本不是我”——
这是一张ps的伪造截图,她被造谣了。
A同学立马发表了朋友圈澄清事实。
然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条朋友圈引来了15个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女生,加上她,共有16个人。
16个受害女孩涉及2个校区、3个年级、5个院系、她们中的大部分此前并不认识。
是谁在伪造她们的聊天记录和裸照?
伪造的朋友圈截图里,不止有女孩们的微信头像,还有她们的学院和真实姓名。
按常理,这大概率是熟人作案。
经排查,她们只有一个共同好友——赵某晨,中山大学国**关系学生会主席!
但除了几个被赵某晨追求过但未果的女生,多数女生与赵某晨只在公共课等随机场合有过一面之缘。有些甚至素未谋面,只是拥有共同群聊。
没有恩怨,会不会是冤枉了同学?
很快女孩们发现:
伪造的聊天截图里,打了马赛克的头像与赵某晨本人微信头像相似度极高。
但这依然不能说明赵某晨就是谋划一切的人。
她们又梳理了各自获得这件事的信息源,组成的关系网全都指向赵某晨。
女孩们把自己掌握到的事情原委告诉了学校,并报警处理。
警方立案调查后,告诉她们:“你们猜得很准”。
这起恶性造谣事件的主谋,就是赵某晨。
俗话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这件事之后,A同学原本的生活回不去了。走在学校里,她也总感觉同学们看自己时带着异样的眼光。
包括A同学在内的好几个女生,还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6月11日,珠海警方对赵某晨予以行政拘留三日处罚。
而同样是捏造发布同学照片,南航的高某鑫被判刑1年8个月。
赵某晨3天拘留的惩罚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这让人非常愤怒。受害者从此被打入无边地狱,而加害者却只关了3天,就继续在人间游荡,还能照常上学,顶着学生会主席的头衔,体面毕业,不是很荒谬吗?
但是,在愤怒和满屏的伤痕背后,我也看到:有一种力量正在破土。
有人劝她们息事宁人;
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没做过,怕什么?急什么?清者自清嘛!”;
更有甚者直呼“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可这16位女孩没有选择吃哑巴亏,而是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要揭发赵某晨的真面目,呼吁严惩造谣者。
所以才有了这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
在文章中,A同学说:
清者自清终归战胜不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有些谎言说的久了,就信以为真了。
“清者自清”这个词,不该成为压在我们身上的道德砝码,不该成为我们维权路上的绊脚石!
文章发出后,引起了热议。
在舆论的不断发酵下,6月17日晚21:33,中山大学官微宣布:对赵某晨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女性力量。
事实上,这不是女孩们第一次反击造谣者。回望这两年爆出的新闻事件,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变得勇敢,不愿任人摆布。
我把这种力量叫做:女性的不服从。
被同校男生偷拍羞辱
“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新闻看多了,有时候感觉到处都是负面的消息,家暴、PUA、性侵犯……到处都充斥着类似的报道。
它们让我会有种怀疑,好像每个女孩都很脆弱,随时可能变成受害者,并且她们非常无力,不敢反抗,男女越来越不平等……真是这样吗?
某种程度上这话可能也没错,但总有一些女孩的存在,让我愿意相信:女性的处境还是在慢慢变好的。
因为她们正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2020年4月7日,一位女生M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要举报一个推特账号。
因对方“背景”影响,之前试图曝光此事的微博,已被全部删除。
为此,她只能拜托各位网友转发,希望能引起更多关注。
这个推特账号,近几个月发布了大量的偷拍照。每一张偷拍照上,都配上了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
毫无疑问,这些被偷拍的对象均是女生。视频中的这位女生,也是受害者之一。
根据照片内容,女孩们发现,这些照片大多都拍摄于6年前左右。
巧的是,六年前,她们都是同班同学。
看到这些照片上的污言秽语后,女生M没有沉默,而是开始收集、整理线索,凭直觉一个个联系当年的男同学,排查嫌疑人。
在大家的努力下,女孩们基本确认了照片的拍摄者就是她们的高中同学——高某。
高某在高中时,就比较下流。在大家的印象里,都觉得他平时看起来比较胆小。
但人不可貌相。仅高三一年,这个看似胆小的高某就骚扰了三位女同学。
当高某向视频中的女生表白时,他不可一世地说道:“你现在可能不懂,但以后你可能就能懂钱和权的力量。我大伯是某某官员,我爷爷是某某官员,我爸爸是某某官员,你确定不要和我在一起吗?”
女孩儿当时就回击:“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
被多名女孩拒绝多次后,高某说:“你们现在看不上我,但等我40多岁的时候,会有大把20多岁的女生,上赶着来找我。”
可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口口声声说要等小姑娘倒贴的高某,6年来,居然还一直收藏着这些女生的照片。
在大学期间,他还曾多次介绍并说服受害者去做内衣兼职;他还会时不时地问女生:“你近期怎么都不发自拍了?”女生们的私人聚会,他也会不请自来地突然出现……
当时,大家都不懂他想干什么。直到自己的偷拍照现身网络,女孩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搜集作恶的“素材”。
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完后,女生在视频的最后用坚定的眼神对高某喊话:“你应该还记得高中在我面前的怂样吧?这么多年了,你竟然没有变。很巧,我也没变。”
之后,警方抓获高某,他被判刑一年八个月。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来自网友的支持,女孩们其实也遭到了不少诋毁和质疑。
有人说,她们是看中了高某的家庭背景,为了索赔要钱;有人说她们是情场失意,所以蓄意报复。
面对这些污蔑和指责,她们没有解释,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表示自己绝不放弃。
当高某的辩护律师联系她们,试图通过花钱解决问题时,每一位受害女孩,都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她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钱,只是单纯地希望高某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判刑才能抚慰我们的创伤。”
柴静在《看见》里写过,中国人是不爱维权的。
很多人遇到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会选择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吧”……
为什么算了吧?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而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然而,这群被偷拍的女生似乎不这么觉得。她们不一定赢,但一定要让伤害自己的人痛。
“追凶48小时,亲手揪出性骚扰我一年的变态”
在女孩M的微博评论区里,很多人夸她:
姐姐加油,姐姐好刚!
如果你看过M的视频,会发现M确实很刚,但更让人佩服的是,她那种“刚”不是情绪化的,相反,她的逻辑非常清晰有条理。
她没有选择最原始的“复仇”方式——声嘶力竭的控诉、以暴制暴、哭……而是一种不服从。
你有钱——又怎样?
你有权有势——那又如何?
你只是喜欢我——喜欢我哪里?我改。
面对面,硬碰硬,死磕到底,这就是“刚”。
不仅刚,女孩们还会用智商,暴打骚扰自己的死变态。
2020年11月24日,一条视频在B站上爆火,播放量达到了500W:
“追凶48小时,亲手揪出性骚扰我一年的变态”。
这位b站up主,名叫@塑料叉FOKU,是一名美妆分享者,也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了一条陌生的好友申请:
XXX我爱你
我正在看着你呢
XXX是她身份证上的真名。
整整一年,她都被同一个人的ABCDEFG——7个小号轮番骚扰。
从性暗示的擦边球开始,到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直至变本加厉,发出具有威胁意味的“我正在看着你”、“我知道你在哪个寝室以及你的学号课表”。
这种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的感觉,令她毛骨悚然。
@塑料叉 忍无可忍,决定反击。
人物侧写、匹配人选、外围突破……48小时后,她亲手把这7个小号背后的骚扰者给揪了出来。
原来,这个满口污言秽语、视奸了@塑料叉 一整年的窥视者,是她的高中同学。
一开始,@塑料叉 被误导,走了不少弯路。
然而,就像她说的,“凡走过必留痕迹”。在所有线索都断掉后,@塑料叉 在小号G的空间里,看到了高中同学的访问记录。于是她顺藤摸瓜,终于在某一个空间访客P那里,找到了决定性证据。
就像视奸者当初发给她的那样,在视频的最后,@塑料叉 直视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
“你”在看这个视频吗?
记住,我也在看着你。
这句警告,把这个高能高燃的视频推到最高潮。
@塑料叉 说,“你们现在看我好像很冷静、很无所谓,但老实说,一开始我也很害怕。”
当然会害怕,不可能不怕。但害怕不代表就“认了”。
我记得陈丹青说过,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爱质疑、反抗、叫骂,“所有人都认了,从很深处认了。”
但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女性都比男性更有维权意识,更爱“争”、更爱“辩”,因此,也更不愿服从。
@塑料叉的这条视频,炸出了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女孩。
在视频评论区里,很多人分享自己当初暴打猥琐男的经验,和花样百出的反杀。
有的姑娘像@塑料叉一样,推理智斗,带着全班同学在共同好友里找交集,三分钟就把匿名发黄图的人抓出来的;
有的姑娘无所畏惧,言语泼辣,怼得视奸者望而却步;
还有的姑娘上去就是一顿举报+拉黑+拨打110,让网络上的性骚扰者无所遁形……
这样的女孩,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她们是同学A、女生B、塑料叉C,是网上被炸出的所有的姑娘。
她们不愿吃哑巴亏,而她们每个人小小的声音,又都会鼓励到更多的女性发声。
就像熊浩说的,“微光会吸引微光”。
她们在网络上彼此确认,知道自己原来不是一个人。
她们是受害者,她们也会害怕,但同时,她们也是抗争者。
她们知道,“我们站在太阳下,应该活在阴影里的是他们,真正应该害怕、该为此付出代价的也是他们。”
然后,她们选择勇敢地抬起头,给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
撰稿:艺一、青橙、章鱼
编辑:地中海螃蟹
主编:林尉
书单这里有一群老派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当世界下沉,我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