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女教授 陈果(复旦女神教授陈果)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来啦!好书好课,有用不贵!陈果的《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在12月1日-5号,可以打五折哦!
另外,还有全场5折狂欢,1亿津贴,津贴更享折上折的福利!
来喜马拉雅APP,和6亿人一起,听书、听课、听段子!
#123狂欢节#
有这样一个问题:“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最在乎他人的评价。当然这种话似乎太俗气、太世故、不够自信也难算潇洒。我们羞于说出口,可这千真万确。
年轻的妈妈会要求孩子当着客人的面弹一首《致爱丽丝》,或许因为希望收获一句:“您真是教育有方。”
门门拿A的学霸,走出考场时也会甩甩头发,说:“最近都没复习,考得真糟。”
你知道:他希望别人背后暗地评价,“真厉害啊,不复习都能考满分。”
你也会想,男朋友的哥们儿,是否也觉得我跟他相衬;新公司的同事,是否觉得我还靠谱;我最喜欢的教授,是否对我青眼相待。
别人的评价,我们都在乎。周遭对我们的喜爱与否,似乎关系到了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慢慢的,我们逐渐期望成为别人眼中,受人爱慕的“邻居家的孩子”。
这没有错,只是似乎少了点什么?
你自己的感受,在哪里?或者说:你究竟想要什么?
你知道吗?
1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陈果的回答是:都很重要。
但如果二者必选其一,那么喜欢自己更重要。
她是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副教授。
2013年,陈果做客央视的《开讲啦》栏目,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这么评价她:
陈果老师颠覆了大学老师在我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年轻人在面对世界,追求答案的过程可能是痛苦、迷茫的,但听陈果老师的课,她能给人们快乐、愉悦的状态去前行。
在谈到“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时,她从朋友说到古希腊的哲人,而后聊到耶稣基督。
你看人再完美,比如苏格拉底和耶稣,最后还不是叫人恁死了吗?
在“恁”字上,她有些诙谐地加了一声重音。台下大笑。
笑声停后,她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喜欢自己更重要。你看,无论你再优秀,再糟糕,总有人喜欢你,也总有人不喜欢你,但是...
她顿了顿:“至少你会喜欢你自己。”
在现场的朋友是这么描述的:“说这句话的时候,陈果老师眼中隐隐约约似有一道光。”
2
2008年起,陈果在复旦大学主讲思修课,谈“自己”、谈生命、谈爱情、谈孤独,谈自由而有趣的灵魂。
沧海遗珠不会出现在榕树满布的复旦校园内,她的课年年爆满,求而难得。一百五十人的教室,从来座无缺席。
其实这些介绍是多余的,2010年那段《朋友无用》的课程早已让她在博客时代走红网络。在手机还不能上网的年代,这个被敬仰她的学生所“偷拍”的视频,引发空前的热议。
因为真诚,因为前所未见的优雅与自信,超过三千万人点击观看。
那堂课上,陈果穿着米色的洋装,短发,背景是墨绿色的讲板,三尺讲台,一间最为普通的教室。她的神采飞扬是沉静的,也是有趣的。
朋友无用。这里的无用是指‘无功利之用’。‘用’是现在人们思考问题的惯用套路。
她身体前倾,一只手拿着粉笔,一只手插在裤袋里。
朋友是‘无用’的。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他(她),不是为了遇到困难时希望他(她)能及时出现给予安慰。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相反而是为了去爱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不希望在友情中掺杂一些非质朴的要素,既然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就不要添加过多的颜料将它弄浑了。
在视频的最后,她说:“朋友就是并不时常想起,但永远也不忘记。
这多美好啊。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但似乎总有些佶屈聱牙。
据说在上海红砖色的校门内,“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才更为人信仰。有趣带来独特的魅力,而“无用”,则让人超脱。一面入世,一方超世独立。
美丽、睿智而纯净。
陈果或许是这个精神最好的化身与传道者。
3
陈果当然美丽。据说,她曾当过两次《ELLE》杂志的模特。
这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人,你看见便即刻倾心,可是当被问起究竟美在何处时,你会讷讷答不出来,想了很久,或许会憋出一个词:风情。
陈果的风情,源于自信与骨子里的潇洒。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她是这么解析这句话的:“不要干扰别人,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前提。”说这句话时,她有些严肃。
之后,她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在空中画下一个大大的“逗号”,笑容绽放。
“然后,做你自己。”
“美女教师”、“首位登上央视《开讲啦》的高校青年教师”、“最受欢迎的复旦教授”、“心灵导师”…
陈果身上有无数的标签。这些描述似乎说得都对,但总说得不够全。如果真要给陈果一个标签,那只能是“陈果”。
她就是她自己。
她说:
你不了解你自己的时候,你要成为谁呢?所以只有当你弄清楚你是谁,你才能够尽力成为你所是。只有当你弄清楚你是谁,你才知道我将往何处去,不是吗?
那些课,陈果在谈什么?爱情与孤独,自由与道德,善良与生命,这些都是她的话题。
她谈得很多,很深,也很广。但最终最终,也是最初最初,她在谈:
“自己”
曾有一个朋友,半夜编辑短信问她:”人活着干嘛?”
这还真是一个大哉问,陈果的回答很妙。
“找到我自己,成为我自己,实现我自己。”
陈果的课有一半像是倾洒的交谈,另一半,你隐隐觉得类似神明的布道,清澈、智慧、有光。对于神明,陈果该算是专家。
她偶然间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神明与西方的GOD不同,神就是精神,明就是明澈,当你活到精神明澈的时候,你视如神明,堪比众神。
她告诉你:那些伟大的力量总是来源于自己,来自内心。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承认自己,如何用最真实的自己,去与他人相处,与世界交融。
这是陈果老师想与你分享给你的课题。
4
有人说,陈果说的都是白月光。
白月光在今天已不算是个好词儿,甚至可以用来骂人。
高晓松那首歌里唱:人生不止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被当作何不食肉糜的典范,被人嘲笑到了现在:
不要吃饭吗?
不要工作吗?
不要结婚吗?
不要带娃吗?
年假都用完了,怎么去远方?
更多人写道:“呵呵,鸡汤。”仿佛鸡汤不好一般。
我们更喜欢有用而快速的“知识”。
于是有人问道:
如何才能在三十岁存到一百万元?
怎样才能积累自己的人脉?
什么叫做门当户对?
这些都没有错,也都很重要。
内心的幸福,可能有时并不那么实用。
庸庸碌碌的工作,不太纯粹的爱情,友谊变成饭桌上的推杯换盏,最好也不过是热闹。
你当然会怀疑与迷茫。
所有人都在注视你的钱包,你在意他们的评价,关心自己自己的生活。
早上六点十五,你拎着油条走进地铁一号线,你发现在车厢里有无数跟你相同的人,摆着相同的面孔、类似的衣衫,甚至连身体的味道也是一样;
星幕低垂,整栋楼只有8层还有一盏明灯;在底下一层的车库,你不想上楼,你想保留这份净土;
你或许在临睡时还在想:早上跟Steven开的会,要是少说一句,老板的眼色是否不会那么犀利?
你在想,宵夜场与老朋友的寒暄哪怕多敬一杯酒,他们是否觉得我更豪爽?
你在想,明天给妻子换一只口红,她是否会高兴一些?
你有些睡不着,坐起身来,拉开窗帘,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也审视自己的内心。
似乎一缕月光照下来。月光无色、无味也无‘用’。
但豁然开朗。
5
或许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到复旦,在正好的阳光斜影下,听一场直击心灵的演说。
当然,就算你来,你也很可能选不上这堂课
但你向往“有趣而无用的灵魂”、向往潇洒、自由、自信与举手投足间的从容。
我们无法去复旦听课,却可以在喜马拉雅与陈果老师进行有趣而真挚的交谈。
有些知识,并不“有用”。
喜马拉雅联合辣椒智库,将陈果的线下课程制作为三十堂幸福哲学音频课程。
三十天,谈爱情、谈友谊、谈面对世界的哲学态度。
从道德经到苏格拉底,从孔子到维特根斯坦,这里的哲学是关于幸福也关于“你自己”的哲学,用不一样的重新认识我和世界、他人的关系,在沉重的现实世界,为自己松绑,滋养藏在深处的那颗心。
听完之后,你或许也会拥有“有趣而‘无用’的灵魂”。
你或许也会“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但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会喜欢上你自己。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修炼幸福的能力、重塑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