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华师签)
南都讯 记者贺蓓 实习生何瑞珩 通讯员杨柳青11月15至17日,“东南亚论坛”第三届国际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的互动发展。
开幕式上举行了“三国三大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华南师范大学与老挝国立大学(老挝)和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实习生何瑞珩摄
20余所国内外高校、智库200多位东南亚研究专家学者齐聚
本次国际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本届会议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柬埔寨洪森首相助理大臣、柬埔寨发展与资源研究院高级顾问Chhem Kieth Rethy(陈勒提)专程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此次会议主题为“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各界学者专家齐聚东南亚论坛,共同探讨大湾区与东南亚间的经贸往来、民间外交、教育交流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议题,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日本以及港澳台地区共20余所国内外高校、智库和科研机构的200多位东南亚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希望通过会议能达到一是促研究,为中外学者的对话交流提供平台,拓宽中外学者在本领域研究方面的国际视野。二是促联系,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在经济、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联系,发挥对接各国互联互通,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沈文淮在致辞中谈到。
华师与“三国三大学”合作办学签约
东南亚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基地成立
开幕式上,举行了“三国三大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吴坚代表华南师范大学与老挝国立大学(老挝)和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此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是华南师范大学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响应,目的在于建设和丰富区域合作制度,未来的合作发展将从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交流合作等领域着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国家在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南亚教育共同体”建设。
随后,还进行了东南亚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分别设立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柬埔寨发展与资源研究院基地、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基地、越南岘港体育大学基地、印尼长城中国教育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为四个基地授牌。
建设海外基地是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动落实国家关于国别和区域研究要求,依据“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并结合自身特色的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实践,将为今后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建立起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为开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咨政性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开幕式还进行了柬埔寨洪森首相助理大臣陈勒提的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由沈文淮为陈勒提颁发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
专家:
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在各领域开放合作
和互利共赢是当下重要议题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从2011年开始,在28所高校设立了42家培训基地,覆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处长舒刚波提出要给予高校或者区域研究中心事业必要的支持。
舒刚波对此次会议所探讨的项目合作交流、经贸往来、科技创新与推广等几个主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共享资源,加强经验交流。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利用现实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探索一套适合国内的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三是远近结合提出政策建议。四是对思维创新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科技革命背景下,传统研究如果加上新的技术、新科技的力量,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仓峰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并从地缘、人文和商缘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的深化发展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展现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仓峰表示,从经贸领域来看,东南亚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重要伙伴,也是中国广东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市场,是中国对外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托。双方经贸合作密切,产业互补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而从文化上看,中国特别是大湾区和东南亚文化相近,传统风俗习惯比较相似。再加上华侨华人中人文交流底蕴深厚,双方在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等方面更容易迈向更高的台阶。
他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在各领域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是当下的重要议题,具有特别现实意义。他强调,未来广东省外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也要继续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各项工作,为中国和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促成和人才交流不断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