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985大学教授)
一场大病使得美国小女孩海伦凯勒失去了光明、声音,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她却完成了知名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无数人受到鼓舞,更加珍惜生命。相似的经历也发生在了南京大学教授苏新宁的身上,一次医疗事故让他掉入了“无声世界”中,但就在这样的世界里,他却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新宁的世界,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一场意外,让他陷入“无声世界”
时隔多年,2004年4月28日的一次手术对苏新宁来说依然记忆深刻。“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刷牙,打开水龙头,瞬间发现自己听不到水声了。”苏新宁赶紧让家人联系主刀医生,但对方已经休假外出,等假期后复诊为时已晚。“当时是夏天,我就站在大太阳底下,看天空都是黑的。”苏新宁说,“听不见别人说话,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对一名教师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
在这样的打击之下,苏新宁曾一度消沉,但没过多久,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又重新振作起来,“没有了耳朵,我还有眼睛和手。”在大家的鼓励之下,三个月后,苏新宁重新站回到了讲台之上。为了防止讲错话说错字,他让前排学生随时用手势提醒自己,一堂课下来常常汗流浃背,几次差点虚脱。和学生无声交流的两年里,苏新宁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坚持指导了7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
2005年,苏新宁装上了人工耳蜗,在家人和学生们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听力。虽然重新恢复了听力,但是在无声世界中度过的那段时光,却成为了他宝贵的财富。“首先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而且挺过来了,现在看都不算什么;第二,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学校、学院都在关心我;第三,耳聋给了我奇妙的体验,耳鸣有时会突变成一段好听的‘交响’曲,我有点明白为什么贝多芬耳聋后依然能坚持创作。”
一份坚持,让他做出卓越成绩
如果说人生的意外是对苏新宁的考验,那么科研理想就是支撑着他一直前进的旗帜。1998年,为把情报学的研究拓展到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苏新宁和几位同事产生了编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想法,在争取到校领导的支持后,他又说服了其他相关同志,全身心投入到CSSCI的编制之中去。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同年5月,第一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告CSSCI正式诞生,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在这之后,苏新宁从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还完成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力报告》三部曲,其中大量工作是在他失聪后完成的。
如今CSSCI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评价的重要平台,也为提升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全国的地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部曲”出版时,也引起了学界的轰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称之为开创性的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完成了学术三部曲后,苏新宁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学科的未来上。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被评为A+,作为学院的首席专家,苏新宁感到,要推动情报学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2020年1月,苏新宁教授获“杰出情报科学家”奖,这是本届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情报学家,也是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第一位入选的学者。
已过花甲之年的苏新宁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但他对科研的激情却丝毫不减。“是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那就是能够为提升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地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搭建一个比较客观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平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关注"南大招生小蓝鲸"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南京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大国人才、今日科协、TOP大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