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谁办大学)
1975年的电影《决裂》,讲述了一个创办农业大学的故事——江南某地区决定创办一所“抗大”式的农业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围绕着为谁办学、怎么办学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其中提出的很多问题,至今也未必有答案。
教育者应该了解这部影片。
1,建在哪里,靠近城市,还是农村?
曹副校长主张把学校建在城郊,因为靠近城市,活动便利;
而龙校长坚持建在山上,因为农业大学,应该扎根农村。离城市近了,离农民就远了。
2,入学标准,是考试分数,还是劳动素质?
教务孙主任拒收没有文凭的工农学生,因为要保证生源质量;
而龙校长主张敞开大门,欢迎工农,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劳动者。
3,课程标准,是规定优先,还是实际需要优先?
农民牵着患病的牲口来求助,老师请他离开,不要干扰教学;当地根本没有马,老师却一直在讲马。
学生提出,教学要符合实际需要,希望少讲马,多讲讲猪和牛。
曹副校长批评学生,坚持教学要正规化系统化,上什么,怎么上,要遵守规定;
而龙校长支持学生,认为教学应该适应实际需要。
4,教学活动和劳动实践有冲突,谁服从谁?
有的同学为了学习研究,拔走过多的秧苗,引起农民不满;突发病虫灾害,为了从虫口里抢粮,学生们中断考试,奔入田间,庄稼保住了,开除通告也下来了。
到底是教学活动应该给劳动实践让步,还是劳动实践应该给教学活动让步?
5,是精英化,追求高端;还是普及化,服务基层?
曹副校长、孙主任羡慕名牌大学,认为必须正规化,一切都要效仿名牌大学,才能培养高级人才;
而龙校长认为农业大学定位要准确,就是服务农业生产的,不能追求高端。他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让师生卷起裤脚下田,把劳动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反过来指导实践。
片名的含义十分鲜明,讲两种教育思想的决裂。
可是现实的矛盾冲突,可能要比电影里复杂得多。电影里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还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