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省会高校)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6 18:24:01

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大学出走,两股潮流。一者中西部高校为寻求发展,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二者地方强校集中向省会迁徙,壮大一些高教洼地。

第二股潮流近来消息不断。在山西,位于晋中的山西农业大学将注册地变更为省会太原,位于临汾的山西师范大学迁往太原;在河南,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在郑州建设龙子湖校区……

而中部的高教强省——湖北,却反其道而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湖北,坐拥长江航道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河道,自古交通便利;武汉,作为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有着“九省通衢”之美称。地理位置优越的湖北,作为国内高等教育大省之一,高教水平令人称羡,而省会武汉,更是集优质高教资源集于一身。

然而近年来,多所武汉高校,陆续外迁,在鄂州、黄冈、黄石、咸宁、孝感等地设新校区,甚至整体搬迁至其他城市。

省会高校“出走”,落户周边城市,“下沉”式办学成热潮。

武汉高教集中,城市圈发展滞后

据教育部2020年6月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湖北省拥有129所普通高校,坐落于武汉的有83所,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与西安、南京、成都一起被称为“高教第三城”的有力竞争者。拥有46所本科高校、7所“双一流”的武汉,是当之无愧的高教强市。

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但是在武汉“1+8”城市圈中,除武汉外,城市圈其他城市只有18所高等院校,包括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理工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7所本科院校,以及天门职业学院、仙桃职业学院、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职院校。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1+8”城市群。2003年,“建设武汉城市圈”成为湖北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经过10多年发展,至2020年底,武汉“1+8”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2.63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量逾60%。但是,发展不够、不协调,仍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武汉城市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都、重庆(成渝)等都市圈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对武汉城市圈来说,中心城市的高教优势,未必能辐射至周边城市,反而可能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发展。

武汉高校“出走”,落户周边城市

2021年9月4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在湖北武汉挂牌运行,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加速。

早在2020年年初,湖北省就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鼓励在汉高校与武汉周边县市合作办学、建设产业研究院,支持武汉高校异地办学。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校逐渐将校区建设从市中心向郊区扩张,甚至是向周边城市发展。

2021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项目在襄阳市东津新区火热开工,该项目占地1092亩,总投资47.35亿元,师生规模将超过1万人。

2021年6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网站发布公示提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于2015年在鄂州市梧桐湖新区取得 1000 亩土地建设新校区,拟搬迁新址。此举意味着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搬迁至鄂州进入了倒计时。

软科(ID: zuihaodaxue)对布局周边城市的武汉高校进行了整理,十多所本科高校已在周边城市落户,其中湖北商贸学院咸宁校区、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都已启用入驻。另外还有不少职业院校也纷纷到周边城市建校区。

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下沉式”办学成热潮

与武汉高校向周边城市扩散类似的还有不少。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设立近两年来,京津冀医院、学校陆续与雄安开展对接合作。

如北京高校落户雄安等。一方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另一方面高校搬迁可以帮助经济圈内高教薄弱的城市,共同均衡发展高教。

今年,北京多所高校扩建校区、集体搬家的消息刷屏。2月,北京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部门召开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进展情况。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介绍,将坚定不移疏解部分教育功能,完成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建设,并推动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同时,北京市也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科教融合新城,加快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建设。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强调,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许多高校也抓紧机会,纷纷布局雄安,给雄安注入了新鲜优质的高教血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陆续传出布局雄安的消息。

此外,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也提到,“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建成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建设天津美术学院新校区、天津音乐学院新校区,推进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建设,推动天津大学国际医学院落户滨海新区”。近日,天津市多所高校纷纷传出新校区落户郊区的消息。

此外,还有一些省会高校也在省内其他城市纷纷布局。

2021年3月,绍兴市政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滨海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电绍兴校区)拟落户绍兴市越城区。

2021年2月,郑州大学与洛阳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郑州大学洛阳校区。据了解,目前郑大洛阳校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可满足1000名研究生、500名博士后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基本具备今秋开学后新生入住条件。

2021年1月,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签约仪式在眉山市举行,标志着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正式落户眉山市岷东新区。这是四川大学首次在成都之外布局校区。

2020年7月,苏州市与南京大学签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相关协议,加快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近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迎来新进展,学校东区学术交流中心、教学组团、宿舍组团已全面开工,将于2022年9月交付启用。

······

省会高校外迁,无疑有助于周边城市发展,但对于高校来说,选择外迁办学,原因却不尽相同。除了助推城市圈发展外,还有一些大城市高校异地办学的重要原因是可以节省成本,且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

据长江日报,武汉某高校书记提到,“在武汉市内已经没有大面积的土地办学了,这是在鄂州办校区的现实原因。”武昌首义学院校长也表示“学校在嘉鱼设立校区,直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的启用给学校带来三个变化,一是学校面积增加了1200多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适宜师生读书学习。二是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保障。三是加强了与武汉城市周边地区互融共通,促进了产教融合,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教育部的发文,使跨省异地办学政策再次收紧,而在省内布局异地校区,或成为高校发展的新出路。期待武汉高校布局周边城市,能给湖北省其他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新闻来源:综合整理自长江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各高校官网、湖北省政府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