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答案(课代表划重点来了)
课代表划重点来了!最新出炉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如何解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21-03-16 16:18
今天,上海又出了个教育大政策。这样一个政策,和孩子们的中考招录息息相关,也会对今年小升初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政策比较专业,家长们一时会有点“消化不良”,所以小编今天必须掰开了揉碎了,一次性给您说个透彻明白。
先抓个关键词,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家长们是不是觉得有那么点儿眼熟?没错,大概三年前,上海中考改革政策出台时,曾经抛出过这么一个概念,主要意思是说:未来的中考,全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有不超过65%的招生计划,由市区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并且规定,其中70%的比例要分配给那些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注意!假设改革后某年的名额分配比例确定为60%,那么60%里的70%,就是总数的42%,也就是说全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半数名额,会分配给不择生源的初中。
当时,这条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民办择校热。还记得吗,当时民办初中是可以挑生源的,而公办初中的招录原则是就近对口、不挑生源。因为民办可以掐尖、生源好,各种成绩也漂亮,就显得教育质量很过硬,以至于家长们会想法设法让孩子去报考。而为了拼民办,部分家长幼儿园就开始鸡娃,甚至小班就开始送孩子去学写字、学奥数、学英语;到了小学高年级,去读民办初中“小五班”的也不在少数。为了扭转这种风气,切实给孩子减负,教育部门想出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这个大招,希望公办初中也能受到更多家长关注。
不过,从去年开始,上海的民办学校摇号了,换句话说,民办初中也成了不选择生源的学校。那么问题来了,上海的这个名额分配还搞不搞?还有什么意义呢?
敲黑板!!!当然要搞!而且意义依然相当重大啊!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就是一剂猛药。如果说3年前这个政策还停留在概念和框架层面,那么今天,出台的已经是细则了。家长们仔细想想,如果一所普通初中,能够一下子拿到好几个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录取名额,那在这所学校就读,升学优势岂不是更大?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政策。
名额分配的比例到底有多大?
官方文件: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到65%。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叫名额分配到区,另一类叫名额分配到校。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区计划占名额分配总计划数的30%。其中分配到本区的占这30%里的5%-10%,分配到外区的占这30%里的90%-95%。分配到区的意思,就是在全区范围内分配名额,也就是按区进行中考成绩排序,排名靠前的学生就可以分到名额,参加高中学校组织的综合考查。这有点儿类似于从前的零志愿。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校计划占名额分配总计划数的70%。原则上要分配到本区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请注意是每一所!这样就实现了名额分配的全覆盖。
比如说,格致中学今年高一要招200个新生,按照政策规定,其中50%到65%,也就是100-130个学额要拿出来进行名额分配。在这100到130人里,按区分配的占30%,也就是30到39个学额,在格致中学所在的黄浦区可以拿到其中5%-10%,也就是说最多不超过4个。剩下的35个在外区分配;分配到校的占70%,也就是有70到91个名额是留给本区内各所不选择生源初中的。
家长们是不是有点看明白了?以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超过一半的机会是分配的,且这所高中所在区的每所初中能得到更多分配名额。
再划个重点:分配到校这一举措很硬核。举例而言,假如长宁区有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因为要实施“全覆盖”,所以区内某些普通初中,哪怕往年一个考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也没有,新政实施后,它也能至少分配到3个名额,在这些学校排名靠前的毕业生,从此就有了就读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机会。
那精明的家长又要问了,至少分一个,那假如还有剩的怎么分?答案是按学校当年中考报名人数在全区报名人数的占比进行分配。那么倒过来,假如不够分怎么办?比如某高中有100个分配到校的名额,但区内初中有150所,不够一家分一个,这时就按照均衡、随机的政策进行分配。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上面说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可不是区重点,只不过是说,它是由区教育局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所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参与名额分配吗?
这里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叫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个叫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文件明确,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以各区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再结合各区教育资源分布、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云里雾里吧?首先确定哪些是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实主要是指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简单来说,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65%的名额分配,其中有20%分配到校。怎么分,显然一校一个不可能,也是按照均衡、随机的方式,抽签或摇号决定。
那么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又是谁呢?家长别搞晕了,区属的意思是由区来管理的意思,可不是指区重点,它们是除了委属学校之外的其它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那又有个很关键的细节,近几年,四校在松江、嘉定、奉贤等郊区办了好多分校,这些分校怎么进行名额分配?好消息是,它们都按照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来分配,也就是说名额分配中有约70%分配到校。那对这些本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比较匮乏的区来说,真是再好没有了,本区学生多了很多机会。
名额分配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填报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志愿的考生,就读学校必须为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而且是在籍在读满三年的应届初三学生。这里划个重点,有些读到一半转学的孩子,可是享受不到名额分配到校计划的。
具体招录办法:首先,招考机构将根据考生志愿,按中考总成绩(满分750分,含政策加分)进行排序,再根据各校拿到的名额分配数量,将考生按1:2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投档该高中。比如格致中学名额分配给某不择生源的普通初中2个名额。对于这所初中所有填写格致中学名额分配到校志愿的学生,先按照中考成绩排序,对达线学生采取1:2投档,最后挑出4名学生。下一步,就进入招生学校的综合考查环节。
招生学校综合考查满分是50分。其中主要看主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完成度。还有是综合考查情况,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制定考查方案。学校综合面试必须设置信息公开,全程录像,双盲匹配等保障制度,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
笔者分析,综合素质评价完成度,学生间的差别不会太大,能拉开差距的就是学校综合考查。可不要小看综合考查情况,在中考的战场上,1分之差就是一操场的人呢!所以被投档的学生哪怕成绩相对靠后,也有逆袭的可能,这就破除了唯分数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政策突破。
经过这两轮后,招考机构会将考生中考计分科目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合成总分,再根据分配到各校的名额数量,排序依次录取。以上述案例为例,这所普通初中的4名学生里,前两名就能被格致录取,不管其他初中填格致中学名额分配志愿的学生最后总分是不是比他们高。而后两名会再回到后续批次录取中。
民办学校也享有名额分配的权利吗?
首先分析名额分配到校这种情况。名额分配到校强调的是分配到本区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学校。所以不选择生源是关键词。那么对大部分民办学校来说,去年9月才开始实施摇号招生,这一届不择生源招进来的学生要3年后才毕业,而之前的学生都是挑选过的,以此类推,这些民办初中要3年后才可以拿到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笔者认为,这也强调了政策的延续性,非常公平。
不过,对于分配到区的这部分名额,就不强调这一点了。对于摇号新政实施前进入民办初中就读的初中生,只要符合当年度中招报名条件,都可以填报志愿,也就说从政策实施起就有资格争取名额“分配到区”的机会。因为,到区名额是在区层面进行成绩排名投档,如果这两年民办初中生源好,教学质量也过硬,那拿到这部分分配名额的机率显然会高一些。
政策会给孩子中考策略带来长远影响吗?
首先,家长要定位好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顶级学霸就不用费脑了。如果是成绩中等偏上,似乎努力跳一跳就可以考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孩子,那就要考虑一下,到底是选优质公办,图老师教得好一些,成绩再上一层楼的,还是去普通初中,通过自己在校外加把劲,确保自己能鹤立鸡群的。
说到这里,想必家长们也明白了,中考今后的竞争,主要是校内竞争(争名额分配到校计划数)和区内竞争(争名额分配到区的计划数和裸考)。你想把孩子置于怎样的竞争环境之中,是不是需要重新考量一下呢?
未来小学、初中、高中格局会因此改变吗?
当然会了。高考、中考都是指挥棒。这个名额分配政策,从家长最关心在意的升学角度,进行了政策干预。虽然它干预的出口一方,但是也会反过来影响入口方。
首先是初中,那些普通中学自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你想一所中学,如果一直没有能考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家长可不会管它是不是生源基础差,只会想逃离它,长此以往,学校就会越来越弱,校长、老师也会没有激情和动力。现在机会来了,初中学校可得好好接着。因为名额分配尽管确保你有名额,但是还有一条控分线在那里,如果你教出的学生连最低控分线也过不了,白白浪费了名额。那不是丢脸丢到太平洋了?所以普通初中的活力会被激发,办学质量必然提升,家长有了希望,也会用全新眼光打量这些学校。
再来说高中,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无疑挑战更大了。怎样教好这些名额分配来的学生,肯定是需要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毕竟,有本事把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教好,才体现真正的办学水平。光吃优质生源的老本,显然是不行了。
而任何事情都是有传递效应的,如果家长对家门口的初中有了新的认识和选择,那对家门口的小学也会再次重新定位。要知道,在很多区,小学升中学是看学籍的。所以家门口的小学没准也会生源更为均衡。
当然治理择校热,一记重拳是不够的,还要加上组合拳。这几年上海一直在推的初中强校工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师资流动新政等配套政策,都在不断提升家门口学校的办学质量。生源均衡了,再加上各种政策扶持,谁能说现在的普通初中未来不会成为香饽饽呢?
总结: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正式的实施年份是2022年,也就是明年。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控毕业生去向,平衡各所初中的生源质量,并通过其他配套新政,最终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试想,就连最普通的初中也有了升学优势,家长是不是也可以不必那么纠结?
新政效果究竟会怎么样,且看反响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