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大学(")
最近,"西安交大新校区无围墙"这一话题在微博引发热烈关注。截止9月11日上午,话题阅读量高达6465万,包括人民网、澎湃新闻、梨视频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心有多大,学校就有多大"……关于"大学该不该建围墙",网友们也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西安交大新校区其实就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从2017年2月26日正式开工,到如今交大人全面进驻创新港,开启交大建设发展的新纪元,两年多的时间,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以全新的、年轻的、耀眼的姿态展现在众人眼前。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区,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是这样说的:"大学不要用一种无形的围墙把自己圈住,一定要和社会融为一体,所以我想办一个我心目当中理想的大学,是一个社会特别喜欢、离不开的,大家都觉得有了你社会才更显得丰富多彩,我希望办这样一个大学。"校长王树国希望大学不仅物理无围墙,更希望学术无围墙,也希望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到心中无围墙。
对于校长的说法,许多网友认为学术无界不应该体现在这种形式上:
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大学就应该更开放,更包容:
还有人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其实放眼国外,很多大学都是完全开放的,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若干世界名校也都没有围墙,大学即小镇,小镇即大学,二者融为一体。更有甚者,美国纽约大学连校园都没有,所有的教学楼以及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都是在街上。
有人说,那也应该考虑国情,不应该一昧模仿国外大学。那不如再回头看看国内大学,比较知名的譬如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两所大学依山而建不设围墙,两所学校的图书馆、食堂甚至可以共享,对于师生而言,交通也更加便利。
至于大家关心的安全问题,西安交大也做出了官方回应,还有网友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发表评论力挺校长:
诚然,改革的推进不是一帆风顺,也不会一劳永逸。比技术与创造更难推进的,是思想与观念的革新与再造。纵观历史上的风云变幻,交通大学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大胆创新、开放进取。"敢为天下先"与"爱拼才会赢"犹如双螺旋结构的生命密码一般,深深嵌入到每一个交大人的精神征程之中。扎根西部以来,西安交通大学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交大人建设创新港,就是在推倒和打破自己头脑里面的那堵墙。
所谓"没有围墙",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也许就能体会到西安交大扎根西部、培育人才、助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决心。
一是以"自己人"的身份,突破象牙塔的"围墙"
"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世界一流"这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发展的办学定位。其中"扎根西部"是西安交大的立身之本,也是西安交大的身份认同。西安交大将自觉以"自己人"的身份主动积极融入陕西乃至整个西部的发展建设中去。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证明了,大学与地方政府互动合作,合作越紧密,互动越自觉,成效必然更加显著,最终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当前,西安交大提出"跑5"计划,就是要求各单位的班子成员主动走出象牙塔,跑5个省、5个大企业、5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广泛建立联系,积极寻求合作,努力争取支持,全面推进校地合作。以此跑出资源,跑出机会,跑出支持。同时,西安交大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始终遵循以贡献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精神,走合作共赢之路。
二是以担当者的身份,突破学科发展的"围墙"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学科被不断细分成各个专业,专业又进一步细分为方向。由此带来的是学科的科层化、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严重制约着学科间的有效交流,学科的实质性交叉与深层次融合比较困难。与此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技术的更新速度,产业的迭代此起彼伏,知识获取日趋扁平化,使得诸多实践也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大学只有以担当者的身份,积极回应"面向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命题,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创新港基于交叉、共享、开放的理念,是面向21世纪大学形态的一次创新探索,它设立了25个研究院,下面有若干学科交叉支撑,比如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旨在通过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一大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决策能力的战略科学家,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是以引领者的身份,突破大学发展的"围墙"
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闭门办学"已然无法适应情势的改变。今天中国大学的发展需要放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阔的背景下去考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恰给予了中国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宝贵机遇。如何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中国大学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是中国大学亟须思考的重要命题。
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倡导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国际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丝路大学联盟永久驻址的创新港,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在这里做别人想做而做不到,或者是别人压根想不到的事情,贡献的就应该是当今世界最进步的文化思想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梦想,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创新港,正是交大在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中谋求自身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节点。创新港整合优势科技资源、面向国际创新趋势、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展开科研攻关;创新港打开"围墙"融入社会,与政府、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实现无缝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新港探索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到了"十三五"末,包括25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在内的130余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将落户创新港。未来,这些新型科研组织将背靠大院大所,打通产学研和资本的全链条通道,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跨地区、多国家的产业需求和技术难题重大研究,集中攻克一批主导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支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新时代,新交大,必有顶天立地新担当。交大人将高扬"中国梦",以西迁精神为引领,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开拓进取!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日的创新港必将吞吐万象,智慧泉涌,科教兴盛,春华秋实,为世界之光!
延伸阅读: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以下简称"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大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选址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创新港由核心区与产业区构成核心区约5000亩,其中科研教育板块约2100亩,建设有工、理、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创新港将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与国际前沿"学镇"理念相结合,建设"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交大样板、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西咸样本。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科技日报、微博、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