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是211吗(28所高校新建校区)
高校新建校区太疯狂,28所同步开建,最快的2021年开始招生。
一、高校异地办学的有20所,本地办学的8所
1.异地办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新建青岛科教新城项目(一期),2022年完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新建青岛国际校区);
天津大学(985,新建福州国际校区);
东南大学(985,新建苏州校区);
南京大学(985,新建苏州校区),2021年招生;
河海大学(211,新建常州新校区),2020年开工;
江南大学(211,新建宜兴校区),2021年入驻。
西交利物浦大学(独立法人中外办学,新建太仓校区),2022年交付;
广东工业大学(新建揭阳校区),2021年招生;
广东海洋大学(新建阳江校区),2021年招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建绍兴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新建合肥校区);
郑州大学(211,新建洛阳校区);
河南农业大学(新建许昌校区(二期);
河南大学(新建郑州校区);
兰州大学(985,新建莆田国际校区);
青岛大学(新建胶州校区),2021年开工;
四川大学(985,新建眉山校区),2023年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211,新建襄阳校区);
西北工业大学(新建太仓校区),2021年投用。
2.本地办学
安徽农业大学(新建庐阳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新建新医科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新建江北新校区(一期),2022年完工;
上海交通大学(985,新建医学院浦东校区);
四川轻化工大学(新建东部新城校区);
苏州大学(211,新建未来校区),2021年入驻;
新疆大学(211,新建新校区),2021年完成;
重庆工商大学(新建茶园校区)。
二、教育部不支持异地办学,是何原因?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我国的各高校曾经掀起过一波次异地办学高峰,虽然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和高校自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都不太成功,导致所办校区基本所剩无几。
1.定位不太准。当时部分高校由于调查研究不够,匆忙上马,缺乏长远考虑,校区没有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2.成本有点高。办学需要高额的经费,这个母体不会出太多的钱,大部分需要地方出资,地方财政压力比较大。
3.师资不稳定。大学需要很多有水平的老师队伍,母体高校不会来太多老师,依靠当地力量很难吸引这么多的人才。
4.管理难度大。如果异地办学就存在多方管理的问题,高校要管,当地政府也要管,容易造成意见不一致,影响办学方向。比如河北工业大学,地处天津,隶属河北,处于尴尬境地。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因此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校一直持保留态度,对申请的很少批准。
三、高校异地建校区如雨后春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高校现有条件限制了扩张发展。
现在的高校跟30年前的不一样了,以前因为办学无经费,很多合资开办了三本的独立学院,为高校创收,现在已经走向了尾声。
现在好一点的大学,无论是部属,还是省属的,都是经费充足,要想做大做强,更有影响力,必须要走出去,扩大学校知名度。
这个最成功的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了,因为东北经济形势走低,限制了学校发展,只从在深圳开设校区,着实火了一把。
2、可以调节各省市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资源配属是不太平衡的,最多的省份江苏省167个、广东省154所、山东省152所,最少的西藏7所、青海12所,多的省份可以走出来,帮帮其他地域,
而且高校都在大城市,此次异地办学的20所高校,选择的都是二线城市办学,提高了这些城市的人文度和知名度,也提供了人才支撑。
3.对考生来说,低20分拿个名校毕业证,它不香吗?
有的家长一看什么校区,以为又是独立学院改换门庭,其实不然,绝大部分校区都有纯正血统,而且能低20-30分(除了哈工大深圳校区),能拿到与母体一样的毕业证,确实很有吸引力。
高校异地办学现在势头迅猛,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