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在比利时留学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在比利时已经学习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渐渐地了解这个国家并不仅仅是只有大家模糊印象中的巧克力华夫饼和撒尿小童。比利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然而在这片土地上却又有很多神奇的存在,而我认为比利时的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是欧洲保存最好的秘密。
说到比利时的大学,就不得不先扯一下比利时奇葩的政治,为了能让说荷兰语的弗拉芒人和说法语的瓦隆人能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处,比利时构建出了一套十分错综复杂联邦制体系,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地盘内单独为政。也因此,比利时荷兰语和法语政府各自掌管不同的高等教育资源,即使在双语区布鲁塞尔,仅仅一街之隔,便是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ULB)和荷兰语布鲁塞尔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VUB)两所完全不同的学校,虽然名字很相近,但实际上却归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大区政府管辖,科研政府拨款等等完全互相独立。
虽然比利时高等教育系统错综复杂,但这并不能阻碍它们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而我也经常向身边在申请的小伙伴们安利说不妨来申一申比利时的学校。比利时大学一般并不在国内小伙伴们的主流欧美院校申请名单中,但他们却具备很多这些主流院校并不具备的优点。第一是比利时大学的世界综合排名相对较高,荷兰语天主教鲁汶大学(KU Leuven)和根特大学(Universiteit Gent, UGENT)分别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5和98名,此外还有两所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 – 201名、VUB – 282名)、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eit Antwerpen, UA)- 205名、和法语天主教新鲁汶大学(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UCL)- 210名等,其中KU Leuven更是在今年被路透社评为欧洲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学。而对于专业研究来说,根特大学的农学植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KU Leuven的计算机医学工程学等也都在各大专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除了较高的排名之外,另一个比利时大学的优点在于大部分比利时大学的学费可谓十分亲民,因此在比利时留学性价比可谓相当高,以我所在的根特大学为例,我的硕士项目学费加注册费每年才890欧,由于我拿到了弗拉芒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被减免后每年一共才交105欧,在来之前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在这边读个书居然比国内上大学还便宜是个怎样的感受。虽然从明年起,根特也要对非EU和EEA国家学生起征高额学费,但我之前从学校官网上看到的信息是所有项目每年学费涨到4000欧,即使如此也还是比荷兰动辄15000+欧、北美每年3w+刀来的便宜得多,就连之前不收学费的芬兰大学首年学费也是1.5w欧左右起收,而KU Leuven至今还保持着890欧的优良传统,即使有些项目已经涨到4000欧。
比利时大学相较冷门的一个原因是其教学语言主要以荷兰语和法语为主,近年来为了加速本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比利时的几所大学也在逐渐开设越来越多的英语授课硕士项目,或者将原先的本地语言项目改革成英语项目。同时,比利时大学也在参与越来越多的Eramus+、Lotus等国际化硕士合作项目,比如根特现在有77个英语硕士项目,其中包括8个Erasmus+欧盟硕士项目。
另一方面,比利时大学申请流程十分繁琐,而这也让很多小伙伴们放弃了来到这个满大街巧克力华夫饼飘香的国度(^_^)。类似于申请芬兰的CDGDC强制性认证,申请比利时要经过APS认证,这个应该对想申请德国的同学十分熟悉。APS是由德国政府主办的专门针对中国、越南和蒙古国学生的学历信息审核测试,主要为了防止申请者申请信息造假(真是前人挖坑…哎…)。一般来讲APS要先递交所需材料,然后等到电话通知后去参加笔试与面试,最后通过者可以拿到证书,搞一次APS战线最长可拖到一年的时间。虽然APS“劳民伤财”,但却极大地保证了申请者的素质,并促进了留学生之间受教育的公平性。然而虽然都是APS,但是比利时的APS和德国APS之间又有一些不同,比如首先你要选择是在法语区高校还是荷兰语区高校就读,因为他们的APS证书是相互独立且不通用的(真是…)。比利时APS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的申请者较德国APS少,所以等候面试排期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大约1~2个月),而且不同学校要求提交APS证书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比如根特要求在申请交材料的时候一并交上去(虽然时间更紧张但是在根特APS费用可以报销),而KU Leuven则可以在被录取之后再补交APS证书。APS虽然看起来复杂难搞,但其本身又有很多合理的“捷径”可以走,比如你如果是CSC国家公派留学生,那么恭喜你不用参加APS面试,可以只进行材料审核,不过这也只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
Part 2 努力学习是顺利毕业的唯一标准
我在根特大学就读于人类营养硕士项目,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或基础营养,我们更主要关注于公共营养问题(人群),以及导致这些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学习如何结合证据与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营养政策或人群干预计划。也因此,我们在两年的时间内不仅要学习关于营养学、食品科学、流行病学、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将经济学、发展科学、社会学、农学等方面的知识抓补起来。
由于我们专业是极为交叉的学科,同时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个纯international master项目,所以专业里的同学都来自于全球各地,大家也都有着十分不同的专业背景。虽然因为我本科学的食品因此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的进阶课程上感觉并不算太难,但面对经济学和社会学实在感觉自己就是个白痴一样,跨学科学习还是很新鲜并且充满挑战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专业背景,我们专业也有着极强的diversity。尤其是课堂讨论或是小组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不仅有当地比利时视角和欧盟声音,我们还有来自中国、美国、巴西、菲律宾、墨西哥、卢旺达等等世界各地有趣新鲜的故事和观点。尤其是我很多同学都在相关领域工作过,比如我们班的乌干达小伙伴在靠近南苏丹边境的难民营工作过2年,巴拿马姐姐自己在当地已经开了好多年营养咨询工作室。而所有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观点极大地扩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也不再只受困于书本所学。
欧盟系统硕士貌似一般都是两年120ECTS学分完成硕士项目,或者60ECTS一年制硕士项目,并且大部分时间以上课为主,用以全面夯实理论知识。我们第一年是50ECTS学分的理论课,以及7ECTS的一个大project,和3ECTS的硕士论文开题,一般一门课4~6学分,所以一学期算下来5~6门课压力还是很大的。第二年相对轻松很多,一共60学分中毕业论文占了一半,总课程量自然相比第一年减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完成自己的课题调研和论文,需要进实验室的同学则是更多地泡在实验中做实验。对于这边的毕业论文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选题要求的限制,一般教授会根据自己的课题和项目提供少量的题目供大家选择,当然更多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设计课题并进行调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申请相关奖学金。一般跟着教授做课题往往比较能接触到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比如我的硕士论文就是一个大项目的子课题,和法国的一个NGO合作研究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在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都没和我们建交= =)某地区对当地妇女儿童营养状况等的影响,我们班比利时同学也是跟着一个教授做一个子课题,内容是近几年非常火的indigenous food and biodiversity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暑假还飞去厄瓜多尔实地调研了一个多月。
比利时大学奉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换言之就是被录取相较容易,但想熬过两年顺利毕业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和纯理工科相比,由于专业侧重点不同,我们没有一些很“死”的知识需要记忆或者需要解题什么的,因此除了第一年如营养学、流行病学等几门基础课程外,大部分课程期末考试都比较灵活,需要的是在平常作业和项目上多下功夫。不过对于这边的理工科专业,期末考试压力自然比我们要大很多,而且考试方式也相对于国内更多样灵活,比如采用口试笔试结合的方式。例如KU Leuven的高等量子物理课除了平时项目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就只有口试,一对一和任课教授对谈,这实际是等于对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仅记忆了这些知识,还可以将许多知识点之间融会贯通,并且要学会如何跳脱出课本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把这些知识输出,同时也对我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比利时的分数系统和考试时间也十分诡异。就分数来说,20满分,10分及格,15分以上一般来说就可以视作高分了。但比分数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奇葩的考试时间(ms和英国是一样的),在这边上完课之后先放圣诞假,放完假过完新年后回来考试,考试周期漫长到让人抓狂,秋季学期是1月一整个月,春季学期是6~7月一个半月,尤其是因地处高纬度地区并在冬令时采取UTC+1,每天面对的就是看不完的书和漫长无尽的黑夜,对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Part 3 活在神奇的北纬50度
在国内数九寒冬北方出门冻死南方在家里冷挂的季节,北纬50度的比利时俨然是冬日北半球的一股清流。因为海洋性气候的缘故,虽然比利时纬度与黑龙江北部持平,冬天的气温却始终在0~10度间徘徊。同时,温暖的洋流也带来充沛的降水,让整个欧洲西部都成为条件极佳的天然牧场和不吃土豆就会死的地方。
虽然纵观全球必须还是中国人最会吃,但相比隔壁黑暗料理王国荷兰和英国,比利时也算是有几样拿得出手的美食——薯条(其实薯条是比利时人发明的啊哈哈 所以比利时人一直吐槽英语为什要讹传成French fries)、啤酒、华夫饼,当然还有我最爱的巧克力,所以由此可见比利时也是个十分容易长胖的地方-_-||。不过比利时巧克力确实名不虚传(不要只认得Godiva哦),我个人觉得比利时好一点的巧克力最优秀的一点就是它不会给人那种过于甜腻的感觉,而且这边种类多到爆炸(抹茶praline是至爱),感觉每周尝一种都要尝到天荒地老。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比利时的啤酒,虽然不太懂啤酒酿造,但来了这边发现比利时啤酒很多真的都是real好喝,一点都没有很多国内啤酒那种不太友善的苦味(也可能有人喜欢这一口吧)。比利时啤酒和巧克力一样大概也是成百上千款,每款产品口味间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差异,试着去品尝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愉快的体验,比如普罗大众的Duvel、Jupiler、Hoegaarden(白瓶真的超清爽)、Leffe,还有女生最爱的樱桃啤酒Kriek、Lindemans家各种果味啤酒,此外还有各种精酿啤酒。虽然比利时两个民族十分分裂,但我觉得啤酒算是让这个本来就不太稳的友谊小船暂时还翻不了的一大“基本相互作用力”。前一阵在我们都欢呼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同时比利时的啤酒文化也成功入选了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有一次做小组作业和小伙伴们聊天,我们都十分惊讶于比利时人可以把喝酒融入任何场合。记得前一阵根特的博物馆开放夜,我们刚一进根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发现大厅每人都人手一杯啤酒(关键是博物馆大厅吧台有卖的还…),果然欣赏现代艺术需要十分特殊的理解力……
在比利时上学另一个十分爽的事情就是申根区的人员自由流动政策,在申根区上学换领当地居留许可(身份证)后就可以在申根区境内长期随意乱窜,外加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国都对持有申根国居留许可者实行免签政策,还有瑞安易捷等多家廉航便宜到还不如不要钱的机票,从此周游欧洲不是梦。还记得很久之前上学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地方,都在这两年内慢慢提上日程,并一个个地成为现实。举个例子,暑假的时候一激动定了9月去冰岛的机票,往返才1200RMB,传说中的世界尽头果然美到让人窒息,还非常幸运的看到了极光。上个月末也是real心大,一看布鲁塞尔往返博洛尼亚机票才20欧,一激动就在各种ddl飞奔而至的12月搞了个十分“不计后果”的旅行。想起来好几年前微博上国内某明星某天心情不好就买了张机票周末来巴黎喂鸽子,然而现在想想也没啥大不了的嘛(这不是离得近么哈哈~)。
在比利时待得越久,越喜欢这个小小的国家,更喜欢在这小小的国家上学。城市不大,校园可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同于以往被割裂的校园与城市,或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城,在这边生活与学习是真正融为一体的,更是与历史融为一体的。KU Leuven创立于1425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几所大学之一,学校中至今还保留着建于12世纪的阿伦堡城堡(Kasteel van Arenberg),还有我最爱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贝安居修道院(Groot Begijnhof)等历史遗迹,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遗迹并不是被封存起来,而是至今仍在为大学服务着,比如大贝安居修道院建筑群现在就是KU Leuven为学生与教职人员提供短期住宿的地方。而位于鲁汶西北约90km的根特在13世纪时是欧洲大陆上仅次于巴黎最繁华的都市,城市中依然还保留着庞大的中世纪建筑群,我每次从学院回家的路上都会穿越那些或优雅或雄伟的中世纪教堂与广场,在夏天的夜晚也可以和三五好友一起坐在市中心的河边聊天畅饮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在比利时留学并不是我当时offer中的第一顺位,在申请时刷综排top100学校名单之前我也压根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根特大学这么一所学校,然而这个小小的国家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也还保留着许多美丽神奇的秘密等我们去一一发掘。我想,无论你身在何方,留学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让自己会后悔的决定,除了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收获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一群“生死患难”的至交好友。最后也希望大家都能申请成功拿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