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投资超8亿)
“高速列车走行部轴箱故障注入试验,设置轮对转速12赫兹,准备开始。”在北京交通大学黄骅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里,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鹏正与实验员在高速列车走行部故障诊断试验台前进行试验。在这个实验基地,每一台精密的仪器面前都有过创意思维的碰撞的火花,每一间实验室都有着优秀团队讨论的身影,这里凝聚着众多科研人的希望,也藏着国家铁路事业的未来。
政校合作,打造一流科研基地
2017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与河北省黄骅市政府签署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项目合作协议。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正式落地黄骅市,成为黄骅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以及河北省深化“双创双服”、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示范性工程。黄骅市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这一项目占地面积233.23亩,总投资8.37亿元(含设备投资),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17栋、共3.1万平方米实验厂房,绿化等配套设施已经建设完成。实验基地通过引进国家、省部级轨道交通领域科研平台,致力打造集研发、中试、检测、高端科技服务、国家技术认证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轨道交通科研基地。
人才齐聚,共建领域重要平台
正在进行试验的王志鹏,是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所属的正是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由贾利民、秦勇两位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18位知名教师担任团队成员,共同搭建了高速列车关键设备在途监控与诊断预警实验平台、铁路基础设施无人机巡检实验等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下的交通安全防护领域奠定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也将为我国在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黄骅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已有8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团队入驻,将陆续开展实验研究。
多领域实验室,开启未来更多可能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开展实验项目的第一个团队。除此之外,即将投入使用的还有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高电压大电流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命利带队,研究方向包括电气化铁道供电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电气化铁路与电力系统,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电气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推动电力及铁路电气化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闻映红带队负责的大型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电磁兼容测试和诊断试验平台实验室,也即将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将建成电波暗室、电磁混响室和抗扰度试验室,拥有完备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及技术。实验室的总体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是全国首批获得CNAS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CMA)资质的实验室。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服务于铁路,还可以对汽车行业整车和车内电子电气设备、军用设备提供电磁兼容测试服务。
除了黄骅市的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北京交通大学还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唐山研究院,着力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国际教育培训的示范区,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格局。
关注“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黄骅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