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圣保罗大学(10年前)
2012年2月,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
视频中,一名男孩赤裸全身,只穿一件黄色短裤,在雪地上跑步。
看得出外面很冷,大雪覆盖了地面,而男孩脸上也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
画面外传来一名男子的声音:快跑!快跑!不要停!
很快,视频中小男孩的身份被曝光了。
他叫何宜德,乳名多多 ,2008年2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刚刚满4岁。
视频中那个不断催促他跑步的人,就是他的爸爸何烈胜。
但何宜德跑步的地方不是江苏南京,而是美国纽约。
2012年除夕,何宜德在美国纽约的暴雪中,迎来了2012年春节。
一夜暴雪,将纽约城变成了银装素裹的“大苹果”。
美国纽约时间早晨8:30,北京时间除夕夜21:30。
当中国人民阖家团圆,欢度除夕时,当很多美国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刚满4岁的何宜德已经被父亲从被窝里揪出来,逼迫他在零下13℃的室外裸跑。
何宜德先是进行了30分钟的热身慢跑,随后父亲说服他脱掉衣裤,仅穿一条黄色小短裤和运动鞋,开始在8英寸厚的雪地上裸跑。
刚开始的时候,小家伙感到很冷,一边追着镜头跑,一边带着点哭腔地跟爸爸说:“抱抱”,不想再跑了。
爸爸却不同意,不断地催促:快跑!快跑!不要停!
很快,何宜德的头上挂满了雪花,可他还在尽力坚持。最后,在父亲的逼迫和鼓励下,何宜德又跑了5分多钟,还在雪地上做了一个裸身俯卧撑,身上沾满了洁白冰冷的雪。
这段视频就是父亲拍摄并发布到网上的。
4岁,零下13℃,户外,裸跑,爸爸逼迫……这段视频拥有所有爆红的关键词,迅速引来网民关注,短短几天爆红网络,点赞数达到26万之多。
伴随视频的火爆,何宜德也火了,“裸跑弟”,“雪小弟”成为网友对他的昵称。
一起火爆的,还有何宜德父亲何烈胜,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鹰爸”。
对雪地裸跑一事,网友褒贬不一,有的为何宜德点赞,说“裸跑弟弟真可爱,小孩子真的很厉害”;有的认为何烈胜太偏激,“父母应让一起裸跑”。
更多的人质疑,这只是何烈胜的刻意炒作。
但是,看过如下的简历,相信你会重新认识这对父子。
2020年7月,一份夺目的简历在网络爆红:
“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南京紫金山,3岁在雪地里裸跑,4岁参加国际帆船比赛,5岁开飞机围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一圈,6岁写自传,7岁3次穿越新疆罗布泊,8岁参加自考考入南京大学,9岁起3夺机器人锦标赛世界冠军,10岁1年内通过20门自学考试课程破中国自考成人纪录,11岁南京大学自考专科毕业,12岁南京大学自考本科毕业,12岁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
没错,这份简历的拥有者就是何宜德,如假包换。
从2012年到2020年,何宜德到底经历了什么?
何宜德的传奇经历
2008年,何宜德出生那一年,爸爸何烈胜已经40岁了,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
不惑之年,喜迎爱子,但何烈胜却高兴不起来。
何宜德出生时只有7个月,属于早产,出生时伴有多种并发症,面临脑瘫,生下来就立即被送到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终于脱离危险。
两个月后,爸爸抱着何宜德出院,医生给他打了预防针:孩子早产,先天严重不足,现在暂时脱离危险,但将来肯定体弱多病,且有智力低下的可能,父母要有心理准备。
何烈胜暗下决心: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多多健康成长!
何烈胜得知早产脑瘫患儿必须加强锻炼,便每天坚持游泳1小时,无论寒暑冬夏,水温始终控制在25℃左右,小多多脖子上套着游泳圈,两只小腿在水里蹬来蹬去,游得不亦乐乎。
从第6个月开始,何烈胜逐渐给儿子增加训练量,多多每天的学习训练长达8个小时。除了抚触、按摩、游泳外,还包括识图、看字、分辨颜色等大脑开发课程。
2周岁时,多多认识的汉字已超3000个,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爸爸把他送进南京太平巷幼儿园读幼托,幼儿园的老师极度惊讶:这个孩子的识字量比大班孩子还多!
多多从2周岁开始,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爬紫金山。
一开始,多多累了想让爸爸抱,爸爸拒绝了,只允许坐下歇一歇。很快,多多就能一个人坚持爬到山顶,甚至学会了自己掌握节奏,快慢结合,中途不用停下来休息。
除了爬山,多多每天的训练项目还有:训练快走慢跑2公里,爬绳荡桥,三车(滑轮车,踏板车,自行车)训练,穿插武术,跆拳道,街舞训练。
多多还经常随爸爸长途跋涉旅行,最长曾有连续10天每天10公里以上的旅程。上海世博会那年,2岁半的多多和爸爸参观世博会,在园内行走参观3天,行程近100公里。
多多3岁那年,何烈胜决定到美国旅居,多多随之进入美国纽约法拉盛彩虹幼儿园。
在幼儿园,3岁的多多鹤立鸡群,表现突出,一周之内由小班跳到中班,两周后跳到大班,各方面表现完全超出同龄孩子的标准,智力测验更是达到小学一年级水平,幼儿园的老师啧啧称奇,被这个来自中国的小朋友彻底征服。
多多在零下13℃裸跑的视频,就拍摄于这段时期。
不久后,何烈胜返回南京,4岁的多多进入到南京市白下区御水湾国际小学读书。
从早上6:45起床到晚上8:30睡觉,多多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除了文化课、棋类、跆拳道、武术这类司空见惯的课程,就连在上下课的接送途中,都被安排“讲故事”。
当然,何烈胜也不是把孩子封闭起来,他专门给多多安排了外出旅行、广场活动等与他人交流的活动,甚至还有一项“逛金鹰商场学习”,培养多多的商业意识。
在爸爸亲手打造的教育模式下,多多开启了自己开挂的人生:
2012年7月,多多4岁,在金牛湖孤身一人驾驶OP级帆船;
2012年8月,多多4岁,在青岛参加国际OP级帆船赛(一种专门适用于青少年的帆船);
2012年9月,多多4岁,15个小时攀上日本富士山。
富士山的登山日期是7月、8月,何烈胜带着多多赶到富士山脚下时,富士山已经封山一个月了,但官方并不禁止爱好者登山,父子俩还是决定登山。
没想到的是,富士山跟国内名山不一样,根本没有砌好的台阶,一路之上几乎全是原生态的火山岩,山势陡峭,斜坡几乎有70度,加上正逢小雨,道路湿滑,危险重重。
多多只有1米高,大人走一步,他要绕三四步才能上去,中间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他又累又冻又饿,却没有哭鼻子,甚至不需要大人搀扶,实在累了,他就拉着爸爸的手,嘴里嘟囔着:“钓鱼岛属中国,我要登岛去钓鱼”,给自己鼓劲加油。
经过15个小时的坚持,多多终于登上富士山顶。
2013年元旦,多多5岁,一个人在新街口地铁卖报;8月,拿下全国第七届金子塔珠心算精英大赛冠军。
2013年8月底,多多第一次驾驶“蜜蜂-3”固定翼飞机(适合非专业飞行爱好者驾驶),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
当机场方面得知多多只有5岁时,赶紧摆手拒绝,但在何烈胜的努力沟通下,最终还是同意了。当天下午,多多在教练杨艳武的陪同下,一个人独立操作固定翼飞机,历时35分钟,2次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
2013年9月,多多5岁,成为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4年级的旁听生。
2014年10月,多多6岁,3次随爸爸穿越罗布泊。
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很多人慕名到此探险,却在这里永远失去了生命,但何烈胜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6岁的儿子穿越罗布泊,向彭加木致敬。
2014年10月9日,多多和爸爸随一个车队进入罗布泊,在3000多公里的行程中,完成了体能课、环保课、能源课、野外生存课等一系列训练,其中徒步100公里。
在最难走的盐壳路中,多多一如既往地独立完成,不需要大人搀扶,他和爸爸顶着烈日骄阳,一路哼唱着《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每走5公里,就躺在凹凸不平的硬壳路面上,放松休息一下,再爬起来继续前行。
10月20日,多多完成了穿越罗布泊的壮举。在所有参加穿越活动的伙伴中,多多是年龄最小的,其他小伙伴最小的也有12岁。
何烈胜的教育理念
如同“雪地裸跑”一样,消息传开,也有人质疑何烈胜带儿子“穿越罗布泊”是刻意炒作,甚至怀疑他是拿孩子的生命去赌博,是极不负责的冒险行为。
但何烈胜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只是让孩子学会吃苦,磨砺意志,勇于探索,孩子的未来才有希望,人生越是不探险才是最大的危险。
“探险但不冒险”,这是何烈胜培养孩子的理念。
在何烈胜看来,教育孩子,不能老用熊式教育,像熊一样把孩子们搂在怀里;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要狠心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会本能地拼命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下落,这才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本领——飞翔。
由于培养孩子太过严厉,像老鹰对待幼鹰一样,何烈胜获得了“鹰爸”的称号。
对这个有褒有贬的称号,何烈胜欣然接受,他的方法的确就像只鹰,逼着年幼的孩子走出舒适的巢穴,只有把孩子逼到极限,他才能学会怎么飞。
这就是近乎残酷的鹰式教育。
对“鹰式教育”,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何烈胜,接受“鹰式训练”,何烈胜毫不客气地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在零下室外光着身子进行“雪地裸身”训练。
“鹰爸 ”的“探险”还在继续,他的目标是在多多10岁时把他送进最好的大学。
在国内而言,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国外而言,是剑桥大学、哈佛大学。
在何烈胜心目中,这些顶级高校才是儿子理想的落脚点。
2015年9月,何烈胜注册了一家新公司,7岁的何宜德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占40%的股份。
2016年,何烈胜又注册成立了教育培训机构“鹰爸公学”,8岁的何宜德再次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60%。
“鹰爸”的行为再次遭到质疑: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担任公司股东,到底是在作秀,还是在作死?
但何烈胜是认真的,因为除了父亲的身份,他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大学毕业后,何烈胜当了7年中学物理老师,1995年选择下海经商,创办了第一家名叫“百姓”的超市。但3年以后,超市破产了,负债高达30万元,第一次创业惨遭失利。
何烈胜把自己锁在家里,闭门思过了3天。3天后,他北上镇江,再度重振旗鼓。
仅2年后,何烈胜便靠着代理销售背背佳、北极绒保暖内衣两大品牌,一举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净赚100万现金。
2000年,何烈胜回南京组建了南京泰誓工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子谷川”品牌,专注于礼品销售。5年后登顶南京礼品行业冠军,连续4年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均列第一。
成名后的何烈胜热衷慈善事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组建并带领南京市白下区深山救援小分队,先后8次深入灾区,累计捐献价值75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
也正是在这一年,何宜德出生了。
在上海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何烈胜,对儿子寄予厚望,但何宜德出生时的脑瘫,却让他十分担忧。正因为如此,他才摸索出一套“鹰式教育”理念,不仅锻炼了儿子的体魄,让儿子的智商、情商、财商、逆商……等各项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何烈胜看来,儿子并非天才神童,是靠后天的训练,才有了开挂的人生。
作为“鹰爸”的何烈胜认为,“如果我的教育方式传播出去,让10%的家长对孩子严格一点,10%的家长溺爱少一点,能影响到20%的人,抛砖引玉的目的就达到了”。
何宜德如今的状况
2017年2月7日,何宜德9岁,报名参加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的自考考试。
这当然又是何烈胜的手笔——因为儿子年龄太小,没有高中学籍,无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想要上大学,只能通过参加不限年龄的自学考试,而之所以选择销售管理,则是何宜德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以后要像爸爸一样,当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很多人质疑何宜德的选择,一个9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考上大学呢?但何宜德信心十足,而最终的结果也让人大跌眼镜,他真的通过了自考。
回顾何宜德的学习生涯,只有少量时间在校园里度过,而且是作为旁听生,他更多选择在家或机构里自学,因为学校老师的讲解往往跟不上他的学习节奏。
从初中到高中,何宜德都是自学有选择性地学习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
2019年12月,何宜德11岁。
这一年年底,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何宜德顺利拿到了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的自考成绩单和预审通过单,取得南京大学的专科学历。
何宜德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为着大学本科学历做准备。
2020年10月,何宜德12岁,顺利取得了南京大学的本科学历。
这个时候,与何宜德同龄的孩子绝大多数还在读初中一年级,在学历教育这一项上,何宜德已经甩开他们多达10年的身位,这是多么可怕的领先差距!
看到这一幕,不少网友表示,如果自己的人生是正常倍速,何宜德的人生节奏就是12倍速,快到让人目不暇接。相比何宜德,我们的生命步调简直是拖沓而颓废。
对于何宜德的“人生加速”,从来不乏质疑的声音。
事实上,从4岁“雪地裸跑”开始,就有很多人等着看“鹰爸”何烈胜的失败,等着看“裸跑弟”何宜德翻车的那一天——人们对天才和神童,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伤仲永”情结。
可惜,何宜德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都是上升,没有跌落,甚至还在以16倍速、18倍速,以更快的节奏加速。
2021年9月,何宜德13岁,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的12门课程。当何宜德穿上硕士服,亮出自己的学位证书时,他的脸上还充满着天真和稚气。
这一年,距离他获得南京大学本科学历,还不到1年时间,而正常人至少需要3年。
如果你认为,这已经是何宜德学历生涯的顶点,恐怕又要失望了。
2021年12月19日,13岁的何宜德又达成了一项新成就:他已收到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生。
很多人或许没听说过这所大学。
菲律宾圣保罗大学是一所私立教会大学,已有百余年历史,是菲律宾排名前五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亚洲第一所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的天主教私立大学,虽然比不上欧美的百年大学,但也是亚洲的一流大学了。
更重要的是,何宜德才只有13岁,剑桥、哈佛对他而言,绝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由于疫情原因,圣保罗大学所在的菲律宾处于封国状态,何宜德暂时只能在国内上网课,等疫情好转后才能前往菲律宾学习。
这一次,何宜德选择的是DBA工商管理博士专业。
专科的销售管理、本科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的MBA工商管理,博士的DBA工商管理,何宜德每一次专业的选择都有其延续性,可以说一脉相承。
何宜德表示,博士毕业后还想继续读博士后,感兴趣的方向是短视频中的人工智能,而将来走向社会后,他大概率会选择从商,从事新媒体营销等领域的工作。
尽管何宜德13岁的已经取得了常人永远无法企及的成功,但针对“鹰式教育”的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人认为何烈胜不懂教育,拔苗助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孩子身上,是一个“剥夺了孩子幸福快乐童年的狠毒父亲”。
对这一点,作者并不认同。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先天资质,也应当有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鹰式教育”或许不适用于大多数孩子,但何宜德显然对此十分受用,真正让他受益终身的并非加速成长的人生,而是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及独立、坚毅、勇敢、自律、合作的品格。
这也是“鹰爸”何烈胜对儿子最大的期望,他希望儿子以后成为这样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和财富自由。
免责申明: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下一篇:长安大学有几个校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