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大学生 上吊(建国到现在)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6 04:24:01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今天就是大年初四了!想起一周前,我们穿越大山大海、人山人海,只是为了在最重要的日子:春节,与家人团圆!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春节是我们不老的记忆,就像蔡国庆是春晚不老的记忆,也是从我爷爷辈到爸爸辈到我,心中各有不同印象的NO.1节日!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去哪儿玩”是现代春节的代名词,去云南、西藏越野的,去广西、福建自驾的,打飞的去日韩、马来西亚扫货的等等不胜枚举...可是时光倒退回上世纪50年代,汽车、飞机还是稀罕物,旅行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个摩登词汇。

相比一般人,巴金先生的春节代名词就是一个字:忙!1979年的大年三十,巴金先生在日记中写道:“七点半起。上午写完《随想》(九),下午校改……济生全家和符容顺来吃年夜饭。”如果没有记载他的弟弟李济生全家“来吃年夜饭”,我们真不知道是在过春节!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晚年的巴金先生依然坚持创作,连除夕都忘记了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换件新衣,放响鞭炮,逛次庙会,就是春节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我们爷爷辈、爸爸辈,他们那个年代是怎样过春节呢?

50年代·翻身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以示庆贺,表示人民的政府尊重人民的风俗习惯。

解放了,老百姓要破除迷信,过年不再兴送灶王爷、请灶王爷。“灶王爷”一家之主的地位,变成被扫地出门的角色,神像被扔在茅厕里,后来这种情况成了侯宝林说相声必抖的一段“包袱”。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除夕之夜,三代同堂

如此简单的场面却倍感温馨~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女孩,陈小翠在试穿新衣

那时候,孩子有新衣穿说明日子过得好~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56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大公报》、《俄文友好报》、《北京日报》编辑部联合举办联欢会。图为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在晚会上表演相声。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58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留学路副食品商店,出动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为居民服务

60年代·集体

1958年,“人民公社化”风暴骤起,全国普遍建起了以村为单位的集体食堂,这种状况延续到了60年代初。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59年燕子矶公社食堂年夜饭,虽说集体有集体的热闹,但是无法顾及每个人的口味

那个年代过春节,典型的景象是:各生产队的大街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贴上新春联,挂起毛主席像,大街上吊挂着五颜六色的标语,除夕夜各生产队集体食堂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大家放开肚皮,拼命地吃,想将一年来亏空的油水,都一下子吃回来,会餐之后,社员们还领了羊肉馅回家包饺子。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这是1962年春节京郊农民一家六口包饺子,那时候春节吃一顿肉饺子是全家人一年的期盼

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城里的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

六十年代,各单位也有组织文艺晚会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各自拿出拿手的节目,倒也欢乐祥和。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果然从古至今,吃货不止我一个!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61年春节,人们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小兔子花灯好可爱!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68年春节,先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吃“忆苦饭”,然后再回各家吃“年夜饭”!

70年代·革命

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70年代的开篇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来伟大的70年代”,还有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

到了春节,上级又是“强调”又是“要求”,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春节之际要狠抓革命,猛促生产,高门儿大嗓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初一早上再动手。这叫移风易俗过春节,大年三十不歇脚。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文革期间,广东省罗定县扶合公社

旗垌大队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举办了“破旧立新迎春节”妇女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在革命口号震天响的年代,除夕夜的城里到处冷清清、静悄悄,只有革命的红旗满天飘,没有鞭炮,没有团圆的年夜饭,没有联欢会。

典型的过节场面是: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吃年夜饭,桌上,一块砖用红纸包着,上面端放着一尊瓷烧的毛主席半身像和左右两根摇曳的红蜡烛,还有素菜和一盘白菜包的饺子。

直到“文革结束”后,70年代末春节的传统色彩又回来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知青春节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那个年代号召知青下乡,许多城市家庭骨肉分离,因此这个电话尤其珍贵!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78年春节,北京芳草地使馆区,老外出来拍雪景,周围的孩子都在围观。

80年代·改革

80年代的春节,电影院里终于开演了《唐伯虎点秋香》那样的彩色宽银幕港片;高档呢子马甲、半大衣、纯毛华达呢、大纹哔叽、法兰绒的料子摆进了节日的商场。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83年起,春晚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83年春节晚会的诞生被称为是一个奇迹。第一次春节晚会的导演是黄一鹤,主持人是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晚会上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吃鸡》在文革中被批判是用一只煮不烂、做不熟、咬不动的鸡讽刺社会主义,王景愚起初是不敢演的。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1988年2月初,随着春节的临近,在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前来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挤满了大厅。

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俏,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的一景儿。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还要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1982年春节期间,特级售货员张秉贵,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组柜台服务。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里,顾客在挑选新年新衣!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上图为1984年春节前夕,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桥菜市场前排队买菜。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的消费主题依然是“排队”,要想吃一顿稍好一点儿的年夜饭,对大人小孩都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85年春节,庙会上演员表演数来宝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88年,河南扬集的鞭炮市场。

90年代·开放

1994年的除夕,北京开始拒绝放爆竹。1996年的春节有了最长的假期,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

90年代年饭家宴挪到酒楼吃,时兴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继而至,中间还穿插着红焖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厅为了年夜饭也绞尽脑汁,到了1996年,连饺子城也火爆起来。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99年,杭州一饭店厨师被请到家里做年夜饭

到1997年旅游过年特别火爆,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经爆满,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90年代是春晚最火的年代,提到春晚,就不得不说倪萍和赵忠祥。1999年最流行的歌是《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盼个团团圆圆”。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1992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主持人赵忠祥、倪萍和杨澜(左)。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1996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小品演员赵丽蓉和巩汉林,他们当年表演的小品名为《打工奇遇》。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1990年代,农民工成为新的群体,春节回家难,又爱又恨“铁老大”

21世纪·个性多样

到饭店吃年夜饭的人越来越多,年夜饭的规格越来越高;旅游过节依然是潮流,只是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在国内转悠,更多的人涌向了新马泰、欧美;收红包、抢红包成了春节“新项目”。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2016春节,《自驾地理》组队行游东南亚

当然,团圆还是过年的主题,年根底下,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

老一辈的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

过去“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现在是元宵节人人都可观赏的传统民俗活动。

但是人们还是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年复一年,媒体上充满了对年味回归的讨论,事实上,有的地方在尝试通过一定的活动,唤起人们对传统的记忆。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图为新北市的平溪天灯节

过去天灯对平溪而言是土匪离去的信号,如今则是平溪人元宵节必办的民俗活动。

从50年代建国初期的去陋习,经过改革开放的物质丰富,再到当下的火热气氛,春节一路坎坷而来,有人抱怨现在的年味淡了,由看春晚到吐槽春晚,说明玩转年味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你又何须拘泥于一种方式过春节,甭管你是吃喝玩乐还是出门旅游、shopping、与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春节!

<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内容整理自“中国妇女报”>

建国到现在,爷爷、爸爸记忆中的春节 | 自驾地理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