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训(重庆大学)
11月20日,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公布,重庆大学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是继获评第一届重庆市文明校园、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后,重庆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学校秉承“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六好”标准,持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学校文明程度,让文明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
夯实理想信念
学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中,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坚持不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教师讲师团、学生骨干宣讲团等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地宣讲。
学校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入选全国首批十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制定330多条措施的“十大育人”专项工作方案,建设“六大育人阵地”和一个综合改革示范区,基本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深入挖掘和梳理35个大类60门具有代表性课程的思政元素,梳理出800余门课程的育人元素,开设140多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立项建设102项“三进”专题课程项目,投入150余万元经费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浸润式思政教育的全覆盖,让思政课更加可知、可感、可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引导师生增进认知理解、强化实践养成。
弘扬师德文化
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打造“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展现历代重大人潜心治学治教的传统。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开展“最受学生欢迎老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教师评比、宣讲、展示活动。
注重培育发掘先进典型,30余名教师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通过师德模范报告会传播先进事迹,让师德模范成为青年重大人践行青春梦想的坐标。
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构建师德师风数据库。强化师德监督,健全信访申诉、校长信箱、法律事务受理机制,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涵育文化精品
学校牢固树立师生的文化自信,让优秀校园文化浸润校园,打造了一批发出新时代好声音的文化精品。
学校打造了以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重庆家书》《光华》为代表的一批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创作品,用重大人讲述重大人故事的方式开展文化育人实践。其中《重庆家书》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学校入选教育部唯一以文化育人为方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高校。
学校开展口述采访等系列追溯传承活动,建立师生、校友人物特色档案资源库,采取话剧、舞蹈、微电影等艺术原创形式再现重大历史故事,成功举办建校9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及纪念晚会,出版《重庆大学校史(2009-2019)》《图说重庆大学》《文献中的重庆大学1929-1949》。
学校传承和打造以川剧为代表的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特色川剧节目连续2年受国家汉办邀请赴国外演出。积极参与重庆石柱、忠县、奉节和云南绿春等地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其中打造石柱中益乡特色小镇的故事为2020年6月18日的《光明日报》头版所报道。
滋养文明风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园环境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校园里,古老的建筑旁,总会迎来打卡留影的校友,在这些建筑的背后,也有振奋人心的故事。学校以尊重历史为宗旨对老校区近现代建筑开展保护修复,近现代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早期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打造新校区,理科楼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对校园进行绿化改造,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获“重庆市园林单位”称号。加强能源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利用,创建节约型校园。积极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加强“节俭养德”“文明餐桌”等宣传,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节约习惯。开展“防灾减灾月”“安全教育月”“消防知识进军训”等特色活动,2019年全年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
随着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重大师生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校园里流行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