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大学(揭秘)
10月12日,“外交部2022年考录宣讲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北外1986级校友王镝,国际司副处长、北外2006级德语专业校友刘惠文,干部司考录培训处副处长李嫦竹等人到场宣讲。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了众多优秀外交人才,毕业生受到外交部的青睐,学校素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本期推送,一起来了解北外与外交部的深厚缘分吧!
连续多年宣讲,多位外交官肯定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外交部重点生源高校,外交部已连续多年在北外举行宣讲活动,并派出原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司长赵本堂、原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王文丽、原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陈明明、原外交部干部司余鹏参赞等多位知名外交官员来到现场,他们都曾对北外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果给予肯定。2017年10月,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耿爽也曾在来校宣讲时充分肯定北外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对同学们给予厚望,热切希望广大优秀学子报考外交部,投身于我国的外交事业。
连年持续的宣讲,不同外交官员的肯定,充分展示了外交部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度重视,而这背后,离不开北外一直以来对中国外交事业的人才支持。
建功中外交流,获誉外交官摇篮
多年来,北外持续为中国的外交事业输送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2000余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英语学院1973级校友、原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英语学院1973级校友、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陈明明,英语学院1978级校友、原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德语学院1978级校友、原驻奥地利大使赵彬等人都是北外杰出校友。
傅莹傅莹,1953年生,蒙古族。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8年起从事外交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曾任我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是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
陈明明陈明明,1950年生,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外交部外语专家,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新西兰、库克群岛、瑞典大使。80年代曾为邓小平等领导人担任口译,近年担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英文定稿,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文定稿。
章启月章启月,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交部第三位女发言人,曾任职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希腊大使。
赵彬赵彬,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外交领域工作,曾在外交部西欧司和中国驻卢森堡、驻奥地利、驻苏黎世、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使领馆任职,前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
助力学子梦想,人才培养谱新篇
以杰出前辈为榜样,有志于外交事业的新一代北外青年也正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向着目标前进。据《2020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2020届毕业生中,入职外交部的学生达到58人。
众多优秀学子的走出,离不开北外硬核的育人实力。为适应国家建设和外交事业的需要,北外从当初教授俄语、英语,发展到教授十几种、几十种外语,目前已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涵盖了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和主要语言,成为我国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事翻译的主要基地。
“我一直梦想着进入外交部,来到北外,师长的教导、校友的鼓励,让我不断朝着目标成长。”北外俄语专业大四学生王诗华,现已被外交部定向录取,毕业后将正式入职。“可能以后会派到艰苦的国家去工作,但我觉得就像校歌说的,‘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我也理解了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希望在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我都能参与其中并作出一些贡献。”王诗华说。
80年来,北外带给一代代学子的,不仅是深厚的知识与专业的技能,更是“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责任与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面向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将牢记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建设步伐。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外新闻网、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会官微、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官微、澎湃新闻、新华社客户端、北京外国语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