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修满多少学分(60所大学入围拔尖计划)
2021年2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将两批名单合并后可以发现,总共有60所大学入围,其中多数为双一流大学,入围基地数量达到了199个。
整个名单呈现出四大特点:工科院校数量不多,文理强校基础扎实,非双一流仅有四所,人文社科半壁江山。
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公开做出的解释,我们也能看到拔尖计划2.0的四大特点:人数、学科、范围、制度。
文章的最后,缪老师还要表达一点自己的忧虑(拔尖计划1.0和2.0的完整名单在文末)。
一、工科院校数量不多
在60所院校当中,以工科闻名的大学入选数量并不多。清华大学拥有7个基地,并列排在第9;上海交通大学以6个基地的数量并列排在12;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5个基地,排16;同济大学4个基地,排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3个基地,排22;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各2个基地,排25。
二、文理强校基础扎实
排名比较靠前的都是人文社科或基础理学比较强大的综合类大学。排在第1的北京大学有13个基地,排在第2的南京大学有12个基地,并列排在第3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各有10个基地,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排进前10。
三、非双一流仅有四所
入选的60所院校当中,仅有四所是非双一流。他们分别是广东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辽宁沈阳的沈阳药科大学,山西太原的山西大学和辽宁大连的东北财经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的传人南方医科大学拥有一个基础医学基地;南北双药之一的沈阳药科大学有一个药学基地;财经名校东北财经大学有一个经济学基地;百年名校山西大学有一个物理学基地。
四、人文社科半壁江山
从基地的学科类别来看,除了我们熟知的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之外。大人文社科类的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也有不少大学入围,所占比例很大。
五、培养人数
按照官方说法,拔尖计划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相对于内地每年上千万的高考报名人数,几千名基础学科人才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客观上说,真正能够享受到拔尖计划的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六、学科范围
相比拔尖计划1.0,这次2.0入围的高校数量是之前的三倍,建设的基地数量是之前的2.5倍。扩大规模,大力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应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按照官方说法,大理、大文、大医将是未来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拔尖计划当中所看到的学科名称与实际上享受拔尖计划学生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是有所差别的,后者涵盖的范围应该会更广。
七、分布范围
拔尖计划2.0的199个基地分属于60所高校,这60所高校中,既有部属高校,也有省属高校,既有东部(9个省份)发达地区高校,也有中西部(10个省份)高校。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分布并不平衡,在过去的30年之内,渐渐形成了东部越来越强,西部越来越弱,南方越来越强,北方越来越弱的格局。
近几年,教育部也连番出手扶持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资金和人才政策来帮助中西部高校。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态势虽然不会有太大的缓和,但也不会大幅度加剧。
长远来看,我相信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对中国一定是有利的。
八、培养制度
培养制度方面,官方提到了“三制两计划”。“三制”是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两计划”则是强基计划、英才计划。
通俗来说,书院制是大学当中有别于学院和专业的一种组织模式,有利于通识教育,能打破学生的专业壁垒,进行文化浸润。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还曾经发起成立了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所谓导师制,就是从本科阶段有大学导师对学生进行学科和人文方面的辅导,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一名“学科大牛+人生导师”常常接触,让他帮你指点迷津。
所谓学分制,就是修够一定的学分即满足毕业条件,比传统的学年制更加灵活,有利于高材生自主规划,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眼界,以利成才。
所谓强基计划,是在原自主招生废止之后的一种大学招生方式,比自主招生的口子紧,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大,限制学生选报基础学科,深造机会大,不许转专业,对竞赛生依然有利。
所谓英才计划,面对的是极少数是学有余力的优秀中学生,给这些中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导师,参与学术会议和科学实践的机会(与最终录取关系不大)。
九、我的一点忧虑
看过以上八个方面的讲述,你应该对拔尖计划2.0入选的高校和学科以及性质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接下来我得说点儿实话,那就是对于拔尖计划的一点担心。
简单来说,“基础学科招生、深造机会很多、转换专业很难、学术资源大把”,就是现在拔尖计划的写照。
我认为,拔尖计划也要面对“就业岗位有限、经济待遇不高”这两座大山。基础学科距离应用比较远,对应的就业方向是科学研究,而不是技术应用。
但眼下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求职越来越难,学历内卷化十分严重,如果提供不了相对充裕的就业岗位,那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想要再走入应用领域,耗费的成本就会非常高。
此外,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低,但基层的科研工作者目前的经济报酬却实在不高。年轻人都面临着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想要让他们一门心思扎根科研,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问题来了,你认为拔尖计划能不能在10年内培养出数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呢?你认为拔尖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下面是第一批和第二批拔尖计划2.0的入选名单)
#师者说# #教育那些事#
上一篇: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入党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