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5 22:27:02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为守好中国人民百姓的“饭碗”,身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的中国农业大学义不容辞,勇担重任,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相关领域技术水平,打破国外垄断,与国际并跑乃至领先。本期推送,小编带你了解老百姓“饭碗”安全背后的故事。

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国际领先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年产量超过5000多亿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9.3%,玉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长期从事玉米株型分子调控机制和野生种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利用研究的田丰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玉米野生祖先种大刍草中克隆了控制玉米紧凑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并建立了玉米紧凑株型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玉米理想株型分子育种、培育密植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研究结果于2019年8月发表在Science杂志,是我国玉米领域的首篇CNS主刊论文,研究成果入选“2020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相关基因专利已申请国际PCT和阿根廷专利,并与国内科研单位和公司合作进行育种应用。

赖锦盛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国际主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还有徐明良教授课题组,历经20年的研究,通过改进QTL定位和克隆策略,成功获得了我国玉米主要病害(茎腐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灰斑病等)的9个数量抗病基因,并阐明其抗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Molecular Plant等主流生物学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列。

如今,抗病分子育种技术已在全国二十多家骨干育种单位使用,包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省农科院、隆平高科、垦丰种业、东亚种业等。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育成或改良的自交系322份、杂交种30份,推广面积800多万亩,增产3.7亿公斤,产值5.6亿元。

益生菌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益生菌是公认的健康功能产品,在胃肠道疾病、代谢综合症、精神疾病等方面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得到了广泛报道。我国益生菌的市场增长迅速,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核心商业化的原料仍然被国外少数公司所主导,市场垄断导致益生菌原料价格较高,益生菌产品成本较高,国内厂商缺少竞争力,难以大规模推广,并形成了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严重制约我国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动物双歧杆菌A6缓解肥胖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益生菌研究中心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建立了14000余株发酵乳菌株资源库;建立了体外细胞筛选、体内动物验证和人群临床功效评价的多维度、系统性功能菌株研究体系;评价了菌株改善肠道、调节免疫、改善肥胖等生理功能;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菌株抑制肿瘤、肠道适应、延缓衰老等功能的分子机制;开发了益生菌冻干粉及益生菌深冷颗粒发酵剂产品、益生菌咀嚼片、口服片、冲剂、乳饮料产品。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打破了国外垄断,并保护了生物安全,对促进国内乳制品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已在蒙牛、海底捞、天友、兰格格等企业进行转化应用,助力开发更适合国人体质现状、保健功能更加完善有效的产品。

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国际并跑

我国奶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根本原因是我国奶牛群体的遗传水平低,依靠传统的育种技术难以改变这种状况。以基因组选择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提供了机遇,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大幅提高群体遗传改良速率和生产效益。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张勤、张沅教授团队系统开展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提升了我国奶牛遗传评估的整体技术水平;发掘了一批奶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为提高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供了重要基因信息;研发了奶牛遗传缺陷和亲子关系的分子鉴定技术,建立了我国荷斯坦种公牛遗传缺陷及亲子关系监控体系,完善了奶牛分子育种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创建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成为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遗传评估的唯一方法。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这一系列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完善的技术体系,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蛋鸡分子育种成果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以杨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家禽遗传育种团队,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以提高我国家禽种业科技水平为目的,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利用DW基因育成小型高产蛋鸡配套系——农大3号小型蛋鸡,在降低饲料采食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每个鸡蛋的产出效率。农大3号小型蛋鸡自2004年通过审定以来,在全国28个省市区推广8.8亿只,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研发设计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凤芯壹号”,建立并应用以基因组选择为基础的第三代蛋鸡育种技术体系,使我国蛋鸡分子育种走到了国际前列,成功培育出京粉6号蛋鸡配套系。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在刚刚闭幕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推广与应用”、李伟教授“果蔬采摘机器人”、田见晖教授“母猪定时输精批次生产技术”、徐明良教授“玉米抗病分子育种”、杨富裕教授“新型蛋白饲草资源开发与自主知识产权青贮菌剂创制”、廖小军教授“野外自热食品品质提升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6项成果参展,获得各界高度认可。

从被制约到领先国际,这所“国字号”大学创下多个“首次”,打破国外垄断!

在科学研究中勇攀高峰,在事业发展中披荆斩棘。中国农业大学建校百余载,一直秉承着“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精神,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己任,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扎根祖国大地努力造福百姓!

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校园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