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可以抽烟吗(课堂上学生抽烟)
1938年4月,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经费短缺,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这里云集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先后在此任教的专家教授有300余人。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曾撰文回忆:当时的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子》,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
这奢华的阵容,可见一斑。
教授们的生活极其清苦。
一次,朱自清遇到乞丐追讨,说他是联大教授,乞丐一听是越教越瘦的教授,扭头走了。当时朱自清体重仅有39公斤,形销骨立。他常年不添新衣,经常披件车夫的蓑草衣到校授课,成为联大一景。
物理系教授、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赵忠尧,养不起三个孩子,每次讲课回来,便在家里制作肥皂。
闻一多国学底蕴深厚,谋生方式是刻图章,他和妻子还自己种菜。
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国家总理,以前收入颇丰,到了联大,因为经费紧张,他变卖自己汽车和财产,生活竟然也入不敷出。他的夫人韩咏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深明大义,做起糕点挎篮在街上出售,并取名“定胜糕”。因为路长,她舍不得穿袜子,有时候把脚都磨破了。
生活虽然困苦,但是联大师生的精神是乐观、积极、自由的。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似海,南开坚定如山,三所学校的气质融为一体,成就了西南联大的气质。
有人曾经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环境那么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字:自由。
对人才的尊重,学术自由的氛围浓厚,所以才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下面摘录一些当时教授们的简直是颠覆现代人三观的特色,大家就可以领略他们的风采了!
有沈从文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事
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上课时分发给学生。
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学生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
他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在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金岳霖,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
据他的学生汪曾祺记载,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
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闻一多先生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抽烟
闻一多先生性格刚毅,治学严谨,他最经典的形象就是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峻的目光审视一切,让人胆寒。
不过,对待学生,闻一多先生却很宽容。他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时候,走进教室,自己先点燃烟斗,会抽烟的学生也点起烟。在教室里烟雾升腾的氛围中,闻一多先生激情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他的课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来听。这样的教育让人羡慕,难怪民国时多出大家!
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教书,留有长髯,身穿长袍,颇有道家气象。
一次他去授课,路遇金岳霖,金岳霖问:“学生,到什么境界了?”冯答:“到了天地境界了。”两人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
胡适上课的时候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
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先生讲“红楼梦研究”。
经常有后来的女生没有椅子坐,他看到后,马上就去旁边的教室搬来椅子,等学生都坐好,才开始讲课。吴先生此举,也引来一些有绅士风度的男生追随学习。
他的学生钱钟书曾经口出狂言:“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后来有人把这句话告诉了吴宓,吴宓笑笑说:“钟书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1946年7月31日,存在仅仅8年的西南联大停办了。但是,西南联大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各种思想在此碰撞,激发出的火光,照耀着当时和以后中国学术界、科学界、文化界的天空。
从联大走出的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71人,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4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2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界的中流砥柱。从这里也走出了中国100多位人文大师,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西南联大,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绝对可以称之为中国高校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大希老师原创,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