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闹北京什么原因(北大博士王永强)
2019年,中国一家媒体机构接到了一名老人的求助,他说自己的老伴已经病入膏肓,非常想念失去消息20年的小儿子,希望他能回来看一眼。
小儿子名叫王永强,曾是北大的博士。20年前说是去国外工作,出国前还说等他赚了更多钱,再回来孝敬父母,给他们买大房子住。老两口就这么信了,但没成想,儿子出国后却干脆就彻底消失了踪影。
没有办法,王父只能选择报案,求助于警方。但警方按照王父提供的具体信息,搜索“王永强”这个人时,档案却显示这个人的户口已经被注销了。王老和老伴怎么都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最终,公安局想尽办法与国外的警方联系上,才成功打听到了王永强的联系方式。
但电话打通之后,王永强却一听到老母亲虚弱的声音就挂掉了电话,更是托自己的朋友转达了自己的态度:
不想回去看母亲,即便她死了,与我也没有关系。
这件事瞬间在网络上发酵。看到王永强的老母亲插着氧气管在镜头前虚弱地喊着:强强,妈妈想你,你快回来啊!网友们义愤填膺,甚至极个别网友直接就对王永强展开了一番人肉搜索,在他所能看到的社交平台上大肆辱骂。
但即便如此,王永强依然还是不为所动。
因为那个家于他而言,分明是好不容易挣脱掉的牢笼。他靠着自己的力量奋力挣扎出来,又怎会愿意再跌落回去呢?
带着“使命”出生的王永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户家庭生他个四五个,甚至是十个八个孩子,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不管怎么生,家里得有一个健全的男儿顶门立户,传承香火,这是农村人固有的想法。
生活在江苏常州农村的王纪生和妻子郭巧娣就是如此。他们家里穷,原本只预备生一个儿子就好,但生男生女岂是人能控制得了的?
第一胎,郭巧娣生了个女孩。夫妻俩自然感觉不满意,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儿子,夫妻俩在女儿还不大的时候,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要第二个孩子。也许夫妻俩太倒霉,加上当时生活条件太差,第二个孩子生下来时是个健康的男孩,但夫妻俩还没高兴多长时间,这个儿子却被诊断出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对求子心切的夫妻俩来说,眼看着捧在手心里的孩子病了,自己却束手无策,他们心痛啊!但家里还是不能缺个男人顶门立户。所以他们打算再生个儿子,这样即便女儿嫁了人,以后他们老两口老了,干不动了,大儿子好歹也有个照应。
有了这个想法,没过多久,郭巧娣就又怀孕了。
1969年,王家成功诞下了一个小婴儿。王纪生掀开包被一看,满意了。嘴角裂开大笑起来,口中喃喃道:这下子,家里有救了。
夫妇俩满脸期望的给这个新生儿取名王永强,从名字里也可以看出为人父母的热切期盼。而当王永强长大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存在对这个家庭的“意义”,还不止这么简单。
沦为附庸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王永强就到了上学的年纪。王纪生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平常就靠卖老鼠药养活一家人,生活本来就够呛,钱不多,小儿子要上学,王纪生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还是狠心咬牙应下了这事。毕竟是儿子,能识得几个字总是好的。
然而,王纪生和郭巧娣夫妇俩丝毫没有料到,因为读书这事,全家人隐藏在暗地里的矛盾会一下子就爆发出来。
大女儿是女孩,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很正常,毕竟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有读书的机会,先都会紧着男孩子,紧着小孩子来,因此她心中没有产生太大的不平。但王家的另外一个孩子,那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大哥可不会如此。
弟弟健全,弟弟能够上学,弟弟的方方面面,展现在他面前时,都会让他想到自己身体的残缺,命运的不公。
借助上学这个契机,大哥心中的不满更是如火山爆发一样全部倾泻下来,对弟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当王永强捧着奖状回家时,迎来的不是父母的夸赞,而是哥哥莫名其妙的打骂。
最初,王永强被迫承受哥哥的脾气甚至是打骂时,还会去找父母理论,但那对夫妻出于对大儿子的愧疚,一直都未曾站出来给小儿子讨个公道,他们的天平自始至终就没有向王永强倾斜过哪怕一次,更何谈平等对待两个孩子。
全家人似乎都觉得,哥哥就应该是被忍让的那一方,而王永强身为弟弟,又是身体健全的,就理应当是作出退让的那个人。
在多子家庭,父母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心,都有可能引起兄弟姐妹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何况是常年遭受忽视的王永强?哥哥身体有病,应该让着哥哥,王永强其实知道,可他也想父母哪怕有一次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啊!但是,没有,一次都没有。
已经逐渐长成少年模样的王永强,慢慢地,对父母永远站在哥哥那边,永远明目张胆的偏袒行为开始失望了。
随着王永强逐渐长成,王纪生开始产生让成绩优秀的他辍学去外面打工,或者留在家里帮忙照顾行动不便的大儿子,帮自己减轻压力的想法。
于是,新学期到来时,王纪生丝毫没有愧疚感地对王永强撒了谎: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了。
这对夫妻本以为,自己将儿子的翅膀生生扭断后,他总该能辍学回家,帮忙减轻家里负担了吧?但是意外的,一直很听话的王永强这一次态度却十分强硬,怎么都不愿意放弃读书的机会。
他怎么敢放弃?这是他挣脱泥泞的唯一方式!为了能够继续上学,王永强对父母保证:学费的事情不需要你们操心,我自己解决。
就这样,失去父母的“资助”后,王永强开始了艰辛的求学之路。没有钱买学习用具,他就去翻垃圾桶,找别人用剩下来的笔头;至于学费,已经是高中生的王永强会趁着寒暑假和双休日,努力在兼顾学习的同时,找机会外出挣钱。
功夫不负苦心人,1987年,18岁的王永强考上了苏州大学。然而,他以为自己凭本事逃离了深渊,但深渊却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父亲不仅没有为他提供金钱支持的打算,甚至还差一点毁了他一辈子。
水蛭之家
对王纪生和张郭巧娣来说,小儿子身体健全,大儿子有残疾,他们认为小儿子多帮衬大儿子一点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王永强上大学后,学校每个月发放的4块钱补助金,被老两口一分不剩地全部要走,他们丝毫没有顾及到小儿子也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所幸,当时还有饭票,这才让王永强每个月不至于饿死。
王家老两口并非什么低调的人,儿子上了大学,他们在村子里,在亲戚中大声宣告,我儿强子出息了,马上要发达了。他们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挺直了脊梁,但却把王永强压得抬不起头。
三天两头,王永强都能接到家里打去学校的电话。今天是A亲戚想要他找关系给家里小孩在苏州找个好学校就读,明天又是B亲戚要求他在苏州给家里孩子找一份工作。
然而,这些人没有一个考虑到王永强当时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况。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哪来的钱,哪来的人脉去帮他们实现那些不客观的要求?对于那些无理的要求,王永强全部都拒绝了,但显然,他不但惹恼了亲戚,也让父母没了面子。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就是亲戚的撇嘴以及父母无休止的指责。
这种压抑的生活状况,让王永强时时刻刻都感觉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让他无法呼吸。于是,他只能想尽办法逃离。
大学毕业后,王永强继续考取了苏州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但即便王永强到了北京,依然没能甩脱背后的家人。
读博期间,学校照理还是有补助。这时的王永强已经极度不愿意回家,他只是和父母说,钱会按时打回家,自己就不回去了。确信钱能拿到,王纪生和妻子就对儿子可有可无地地应下了,但是依然习惯性地忽视小儿子把补助金全部寄回家,他自己花什么这一问题。
或者说,依赖小儿子的那几年时光,已经彻底让他们忘记了自己身为父母该尽的义务。所幸,被父母忽视二十多年的王永强,早已经对他们不抱奢望。
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立和自强。
在北大读博期间,王永强与学校一位教授的女儿谈起了恋爱,稳定下来后就很快结了婚。那时的王永强心中也许想过,离开了父母,接下来他的人生该走向正常了吧!
然而,现实却再次狠狠甩了他一耳光。
父母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儿子竟然在北京安了家,当即就联系王永强,让他把大儿子接过去照顾。但老两口没想到,王永强竟然拒绝照顾大哥。夫妇俩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是将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喊回家照顾大儿子,他们俩收拾几件衣裳就打算往北京跑。
夫妇俩打着如意算盘:我去你丈人家闹,去你学校闹,去你单位闹,就不信你不答应。
他们确实如此厚颜无耻地付出了行动,这让王永强感觉自己在所有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但他深知父母的脾性,不许给他们一点好处,大概是不愿意放人。
正好当时王永强马上要被公派去日本工作两年时间,他想以这个借口先逃避两年,但理所当然,老夫妇俩不依不饶不答应。在这种情况下,王永强只能担保,自己一个月会拿到18万元的工资,到时候全部寄给他们,回国后再给他们买一个大房子,让他们舒舒服服养老。
靠着这些,王纪生夫妇这才不再纠结让小儿子夫妻一起照顾大儿子的事情。
自王永强出国之后,王纪生的老鼠药也不卖了,和妻子终日在家给儿子打电话催着要钱,将王永强夫妇俩弄得烦不胜烦,也导致夫妻俩开始不断争吵,乃至这场婚姻最终竟然以离婚收尾。
王永强好不容易回到正常轨道的生活,再一次被父母搅得乱七八糟。
他从没有哪刻产生这么清醒的认知:父母从不会为自己考虑哪怕半分,他们眼中永远只有自己和大哥。
尽管这是自小就有的固有认知,但真正意识到无论自己做多少,父母都不会对他有丝毫心疼时,心还是不可避免地变得酸胀起来。但这种“软弱”似乎只是刹那之间,考虑到自己的未来,王永强觉得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自己快要被逼得窒息了!于是他做下了一个决定:彻底远离那个家庭,那些人,那一切!
随后,他偷偷回了一趟国,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完全注销,接着一个人静悄悄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大金主跑了,老两口傻眼了
小儿子消失一段时间后,王纪生夫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这个消息。那段时间本该是打钱的时间,但两口盯着存折,却发现近期之内上面压根没有钱入账的消息。按照惯例,他们又给王永强打电话要钱,但却一直都没能联系上他。
几天之后,依然还是没有联系上。意识到儿子与他们断联,夫妇俩这才慌了。他们开始四处打听儿子的下落。
他们去儿子曾经的学校,去儿子曾经上班的地方,甚至还拐弯抹角跑去亲家家里找。但不仅没能找到儿子,还得知儿子与儿媳已经离了婚的消息。
他们一开始不相信,在北京又是哭又是闹,可前亲家不是被他们当成骡子使用二十多年,还换不来一声好的王永强。但身为知识分子,他们也不好作出太粗鄙的事情,只能先捏着鼻子外出一段时间,躲过这夫妻俩。最后,老夫妻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常州老家。
夫妻俩依然不相信儿子“跑了”,他们跑去公安局报案,知道儿子连户口都注销了,这才意识到儿子是真跑了。
我懂事的儿子怎么就变成这样呢?老夫妇俩怎么都弄不明白这个问题。而王永强彻底丢下了这个家,夫妻俩这才发现,没了小儿子的帮衬,家里一下子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变得入不敷出起来。大儿子还是没工作,三口人每天睁眼就要花钱,过去想着反正有小儿子接济,他们也没有留下多少存款。
坐吃山空的情况下,王纪生不得不重新拾回老本行,继续卖老鼠药,靠微薄的收入养活全家人。
在缺钱花的时候,全家人无数次想过过去王永强负担家里生活开支时的舒适时光,但时光却永远不复来。
20年过去,隔阂并未随着时间而消散
时间一眨眼,20年就过去了。
这20年间,王纪生夫妇俩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但他们没有人脉,这事自然一直得不到推进。
2019年时,已经76岁的郭巧娣一下子就病倒了,而王纪生的身体也肉眼可见地变差了起来。这时,老两口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小儿子王永强能回家看看他们。
20年的时间里,夫妻俩也许后悔过,也许反省过。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没有人会在被伤得遍体鳞伤后,还一直在原地等候施暴者偶然的一次转身安慰。
当初他们“丢掉”的那个孩子,早已经对夫妇俩竖起了坚硬的心房,打不开,除不了,甚至至死难消。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夫妇俩找到了媒体,向他们寻求帮助。于是,网友们就看到了一个老母亲对“狠心”抛弃家庭的儿子的思念,一个老父亲的无奈和心酸。
人都有父母,人也都觉得,不奉养父母的人该天打雷劈。于是网络上开始对王永强这个人展开了人身攻击,他们人肉王永强这个人,最终,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个疑似是王永强的账号。
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的确是王永强本人,也联系上了他。
网民本以为,拿到王永强的联系方式,这下子郭巧娣两位老人的心愿该实现了吧?但接电话的王永强却在听到母亲声音之后,连一丝迟疑都没有,就挂断了电话。
网友非常看不惯他这种冷酷无情,纷纷在他已经被公布的社交平台下骂他,指责他。但王永强的决心依然没有改变。他直接拖朋友转达了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就将自己的社交平台关闭了。
后续父母亲戚如何骂他阴冷自私,显然早已经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而郭巧娣和王纪生夫妇,面对一个这样的儿子,他们注定只能抱憾终生。
王永强这个案例,了解完全部后,笔者忍不住为之唏嘘。
没错,孝顺父母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也很多时候将这句话奉为圭臬,甚至在法律角度,不论父母曾经对孩子做过什么过分的事情,到老时子女依然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父慈子孝”,父母首先对孩子要慈爱,让他有被爱的感觉,长大后,子女才会更加孝顺父母。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于寻常人而言是温暖避风港的家,但于王永强来说,却是一个可能束缚他一辈子的牢笼。逃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回来。
至于人民群众、社会的负面舆论,与挣脱牢笼后全心全意为自己而活,与终于能将自己的人生拉回正常轨道的欢欣相比,竟然也不能算作什么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不知他人难,莫劝他人善”,我们感受不到王永强的苦衷,但笔者还是想说,整个事情王永强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做的不这么极端,是不是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呢?毕竟他们可是你的父母啊!
免责申明: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