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大学(高校保研偏爱本校生)
俗话说“考研不去名校,考编不去乡下”,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也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考研的过程当中,即便上名校的竞争非常激烈,依然抵挡不住双非学生的热情。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高考没有机会能够考上名校,如果考研成功上岸,也能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想。而清华和北大作为国内高等的教育的“领航”,一直以来是学生奋斗的目标。
但是能在这两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保研的方式成为研究生,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院校被保研到清北的学生少之又少呢?高校保研都更偏爱本校生吗?
北大公布2022保研名单,外校生占比超过60%,没有过度偏爱本校生
大家都知道,对于名校的保研名额,基本上都是本校生居多,但是北大2022保研名单出炉以后,却是打破了这样的常规,对本校生并没有过度偏爱,也因此颇受好评。
在名单中,北大的保研生一共有3048名,其中本校生有1171名,占比在38%左右。而外校生有1877名,占比超过60%,但是这些外校生中,“双非”学生只有91名,仅有3%。
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一共有156所院校上榜,其中来自985高校的保研生共有1300多人,211的则有421名。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能够获得北大的保研名额,自然是非常优秀的存在。
作为国内的知名院校,北大对于生源质量肯定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保研名单中普遍都是985和211高校的,而“双非”院校的学生少之又少。
现如今,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选择考研的学生不在少数,从每年不断攀升的考研人数就不难看出。但是保研和考研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相差甚远。
而且虽同为名校的保研生,由于本科学历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含金量以及认可度也有是大有不同。只是不管是本科出自名校还是普通院校,能够获得保研名额就是非常优秀的。
保研生的第一学历含金量大有不同,但“双非”学生也不必妄自菲薄
高考上名校和保研上名校,其实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专业人士以及用人单位的眼里,二者第一学历的含金量却是大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毕业于名校的研究生反而没有本科生吃香的原因。
笔者认为,保研生的第一学历含金量虽然不同,但如果普通学生能通过保研或是考研的方式上名校,不仅是逆袭的黑马,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不一般,所以不必妄自菲薄。
而且能够保研到名校,不只是对每个学期的成绩进行考评,也是对日常表现的综合检验。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相信上名校的梦想和目标是非常坚定的,也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要知道,名校也是分档次的,不过只要能从低到高逆袭,任何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并且名校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有优势,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却可以扬眉吐气。
保研名校固然有优势,但弊端也不容忽视,大学生要拿捏好这把双刃剑
大学生普遍都清楚,名校的优势不只是在教育资源上,就业发展也会有诸多优势。但实际上,普通学生成为名校生以后,不管是学习节奏还是生活习惯,都会有所影响。
再加上名校里在很多方面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学生之间也像是“神仙打架”一样。“双非”学生虽然会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受益匪浅。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保研到名校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如果拿捏不好,便会因为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一蹶不振。但如果能够取长补短,便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不断创造价值。
不仅可以获得导师的青睐,也能为自己挣得一个美好的前程。所以保研到名校也是各有利弊,全凭学生如何去看待,以及如何处理即将面对的挑战和困难。
笔者寄语
对于“双非”院校的学生而言,能够有上名校的机会,自然是无比珍惜,也会全力以赴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及保研的本校生,但凡事都有优势和弊端,学生只要在做选择的时候懂得权衡利弊,就能够规避许多问题。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因为名校的光环而失了本心。
今日话题:你认为保研到名校有哪些优势?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申明: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