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大学商学院)
13项奖学金、四个专业的第一名、辩论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各项比赛全面开花、集体保研成功……郑州大学2015级商学院的四个好朋友一路携手前行。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郑俊与金融专业的王若华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的李晨昕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而经济统计专业的刘智慧将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门。
“我的‘神仙’小伙伴们”
2018年末,王若华获得了郑州大学“大学生标兵”荣誉称号。那时她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神仙’小伙伴们”。
四个人相识于大二上学期的挑战杯大赛。“我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竟能够这么强。”第一次见到郑俊时,王若华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由于性格相似又互相欣赏,四个人很快熟识。
渐渐地,四个人变得越来越默契。当有紧急任务时,他们会完全放心的把工作交给对方;辩论赛上,一辩王若华总能顺利地接住四辩刘智慧的论点;当三个女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时,她们不用提醒就知道队长郑俊一定会做好最终的细节检查……“我们四个都是做事认真又有目标的人,所以我们能走在一起既是缘分,也是必然。”郑俊说。
刘智慧回忆,大一时与王若华第一次参加辩论赛时的辩题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事是‘与谁同行’还是‘去向何方’”。翻看四年来的照片,比赛时的合影、无意间抓拍的表情包、聚餐时的留念……四个人又七嘴八舌地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四年大学走过,“与谁同行”和“去向何方”这两个问题,都在不经意间有了答案。
“老师我们要保研”
四个上进的小伙伴聚在一起,交流疑惑、讨论学习问题、彼此鼓励鞭策是他们之间友谊的主旋律。大家喜欢在微信群里探讨题目,分享彼此的收获,有时也互相倾诉和吐槽课业的繁忙和生活的烦恼。一路互相鼓励着,四个人在大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各自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是看似光鲜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李智慧和刘晨昕的成绩有所下滑,而王若华也面临着是否能保住第一名的巨大压力。但面对重重挑战,他们依旧携手并进。四个人约定一起努力,谁达到目标就要请客吃饭。“当时立下的flag截屏,现在还在我的手机里保存着。”郑俊说。
到了大三,保研成了大家心头的等大事,三个女孩经常在深夜的宿舍走廊里彻夜谈心、互相倾诉,四个人群聊的名称也从“best friends”改成了“老师我们要保研”。不过,请客吃饭的约定却没有变过。“每次我们一起聚餐,女孩子们总要点一道耗油生菜,可是从来没吃完过。”郑俊调侃道,“可能是为了显得自己淑女,不好意思点太多肉吧!”
一起聚餐,一起唱歌,在KTV里吃烤鸭……四个人就这样一路互相鼓励着,最终全部保研成功,抵达了梦想的彼岸。
“人生中第一次熬夜”
除了学习路上的同行者,他们更是各项比赛里亲密无间的战友。辩论赛、“挑战杯”、互联网+大赛、市场调查比赛……一次次并肩作战中,他们不仅变得默契十足,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那年挑战杯大赛的前一夜,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熬夜。”王若华回忆,大二上学期的挑战杯大赛前夜,大家几乎都一夜未合眼地修改作品,就连平常作息最规律的她,也从床上又爬起来,奋战到了凌晨两点。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参赛经验的他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拿到了校二等奖。
2017年的“互联网+”大赛则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战役。从院赛脱颖而出后,他们发现了模型有很多问题,于是又在校赛前短短几天里全部推翻了之前的构想,重头再来。面对各种棘手的问题和巨大的工作量,大家选择了发挥所长,明确分工。刘智慧负责建模,李晨昕负责文件分析,郑俊和王若华则是针锋相对地在思路上争论不休。“和大家一起参赛,我学到了好多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我们都非常信任彼此,我也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认可。”郑俊说。
暑假期间,郑俊、李晨昕、刘智慧三个人参加社会实践下乡,而王若华留校紧张地准备着比赛。那天晚上三人在一起写商业计划书至深夜,都露着疲惫的神色。“我爱你中华,亲爱的母亲……”突然,一阵歌声从郑俊的口中传出,随后,刘智慧和郑俊一起开始唱起了山歌。“当时就突然觉得疲惫都被驱赶了一大半,我们心里想的都是若华一个人好可怜,不能跟我们一起唱山歌。”刘智慧笑着说。
通讯员 :赵晨琰 许何樱子
图源: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团
编辑:张皖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