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在哪里(辉煌工大)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楚汉文化名城长沙,有这样一所大学,它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经百年传承;它建校数十载,在中国高等教育已写下了无数辉煌的篇章。辉煌工大,经世致用,发奋图强。百年湘雅,一代责任,历久弥新。厚德铁道,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它,就是中南大学。
何来中南大学?
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设立矿科和路科,是中南大学工科的发源地;1906年创建的雅礼医院,是中国西医学的发源地,启中南大学医学医疗之开端。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高校兼并浪潮,全国大多数知名高校参与其中,中南大学是在这次兼并中有所建树的高校之一,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了中南大学。
建国初期,物资和人才均严重短缺。1951年,中央将武汉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和南昌大学的矿冶工程系调整出来,成立独立的矿冶学院,发展重点是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冶炼,兼顾煤炭和钢铁。1952年,中山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工业学院选矿冶金专修科,也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色金属学科群: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制造,每一个都是有院士领衔的国家重点学科,引领和支撑了共和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火箭、导弹、核潜艇、雷达,许多中国军工的"国之重器",都有中南大学的科技贡献。
湘雅医学教育从1914年开办以来,已经度过了百年春秋,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15年,美国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结合西方理念与中国风设计,设计出了湘雅红楼的草图。1918年,当人们沿着湘江北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栋红楼矗立。300多间房屋,可以容纳120张病床,是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最好的医院之一。
岁月变迁,红楼在岿然不动中,见证了湘雅的成长,展示着湘雅人炽热的济世初心。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著名医学家都从这里走出。今年已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院113周年,113年,技术进步、理念更新、规模拓展,湘雅一直在与时俱进。
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的,隶属铁道部。
六十年与中国铁路共辉煌,六十年为中国铁路贡献中南力量。这里承担的成昆铁路"一线天"空腹石拱桥的设计,成为我国铁路桥梁早期设计的经典之作;这里完成的"大跨度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应用于芜湖长江大桥,突破了我国重载铁路桥梁跨度300米大关,为同类桥梁世界第一; 从第一台国产流线型机车起,国产各种流线型列车的外形结构设计和气动性能研究、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由这里承担;1997年至2007年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以及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行车安全评估,全部在这里完成;曾庆元院士的列车脱轨研究突破了世界铁路百年难题……
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改革大势,中南大学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今,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链,拥有享誉中外的湘雅医学医疗学科体系群,拥有支撑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轨道交通学科体系簇,中南人用坚守和传承让岁月之光熠熠生辉。
何为中南大学?
提起中南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所学校在哪里?岳麓山下,湘江之滨,中南大学就这样绵绵延延地坐落于此。
中南大学有多大?校园面积约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从岳麓山下又绵延千里,或许最后你也没能走遍这里,但它却陪伴着每一位学子走过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中南之大在于老师们对学子的远大寄托;中南之大也像中南人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山川河流;中南之大更在于中南精神的铭记于心,深藏每个学子的一言一行。
中南大学校本部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亲自设计的两座古楼——和平楼、民主楼,始建于1936-1937年抗战之时,飞阁流丹,鸿图华构,见证了那段全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南大学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铁道校区的三个火车头代表着中国铁路牵引动力,从蒸汽到内燃到电力的三个时代,见证了学校土木交通学科依托铁路、服务铁路,与中国铁路共辉煌的六十年历程。
图书馆前的"智慧树",连理相依。一根主干向东,眺望清晨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晨曦;一根主干向西,凝视山边滑落的最后一抹夕阳。虽然不能移动,但它却见证着很多关于中南人的故事。图书馆的满座,赶论文时的匆忙,拍毕业照时的不舍,从校服到婚纱的美满……两棵相依的"智慧树"每年都会和穿着学士服的中南人合影,轻轻地说一句"我在中南等你回来"。
从观云池到情人坡,从图书馆到操场,从岳麓山到湘江畔,春夏秋冬都有属于中南的精彩。
何成中南大学?
知行合一,陪伴中南人度过更迭世纪;经世致用,指引中南人走过蜿蜒岁月。治学严谨,彬彬济济。小儿麻痹症病毒疫苗的发明者之一李振翩,中国粉末冶金之父黄培云,中国现代锑冶金事业开拓者赵天从……都从这里走出。1992年我国首次发行了四枚科学家邮票,中南大学校友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和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张孝骞就位列其中。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中南大学还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在机械专业中巾帼不让须眉。这位中国工程院的女院士凭借她那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冶金机械事业的饱满热情,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终于在我国冶金和机械制造领域建功立业,硕果累累,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人和主要开拓者之一。她还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制造工程"本科与硕士、博士学位点,组织申报了国内第一项微电子芯片封装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最大微电子封装制造企业联合建立了"微电子封装实验室",不断为国家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队伍和占领阵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尽管全身能动的只有脖子以上的部位,虽然生活姿态仅有坐和躺两种,只要有一个脑袋在,他就要思考和创造。早在30多年前,他就因独创的"金氏相图测定法"被国外同行称作"中国金"。患病致高位瘫痪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岗位,虽然无法久坐和长时间说话,但他依然坚持去办公室工作,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躺着看完了4名硕士、2名博士的论文,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的霍金"。患病后,金展鹏完成了一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20多位博士、30多位硕士,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20余份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战略建议书,发表相关学术思想6篇。(截至2019年6月)
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在科研上一丝不苟,三天找一条蚊子腿的故事,至今让大家津津乐道。我国第一本《医学遗传学讲座》教材由夏家辉编写完成,从零开始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临床细胞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夏家辉成为公认的奠基者。他所在的课题组克隆出的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是我国本土上克隆的第一个遗传病疾病基因,让我国克隆遗传病疾病基因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为首创建了"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师之大成就中南之大,大师之风指引中南后生。薪火相传,年轻一辈的中南人带着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精神砥砺前行。
刘路,中南大学2008级本科生。大三时独立证明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2012年被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22岁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正教授的记录。
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吴思,她对于医学事业,对于母校,有着超越生死的眷恋。在她患病离世后,家人根据她的生前意愿,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湘雅医学院。一位医学生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再度回归于湘雅的一片热土之上,她的心中,定然是同样的阳光与灿烂。
中南人的理想抱负,不拘于一室,而在一国。"知行合一"早已深入中南人的血脉和骨髓,最终铸就了中南人"经世致用"的金玉品质,也向世界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里,是中南大学。一代又一代的中南人,用他们的赤胆忠心和铁肩妙手,将"中南之魂"带到了每一个领域。从辉煌历史走向光明未来,故事还在继续,中南人一直在路上,脚步铿锵。
关注"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南大学官网、官微,青塔
下一篇:日本march大学(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