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学(江西民国时期的)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4 23:06:01

自古以来江西都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江西在明清两代可查的各省进士数量中就排名前三,仅在江浙两省之后,状元总数也位列第六。这样一个才子之乡,人才辈出的地方,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会停滞不前呢?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江西省内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省内只有南昌大学这一所211大学。其实江西历史上有一所亚洲排名第七的世界名校——国立中正大学。

江西民国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原貌

国立中山大学的开始与结束

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拨款一百万给江西,命江西省组建国立中正大学,以此来改变江西省一直没有综合大学的现状。学校的名字来源于“大中至正”,“中国植物学之父”胡先骕博士任校长。学校最初设:文,工,农三院九个系,在校长胡先骕的努力和感召下众多江西籍学者,在爱乡爱国的热忱之下,纷纷放弃原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报效乡梓来正大任教,几年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国立中正大学又在赣县设立了分校。根据1945年的国立大学统计国立中正大学任教教授78人,居全国十三位,副教授45人,排名第三位。到了1947年,国立中山大学已开设文,法,理,工,农五院16系。1949年江西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次年去掉“国立”两个字成为南昌大学。1952年农学院被分出,成为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学校部分学科、专业调整至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和艺术7科的部分专业及老师,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学院继承了南昌大学全部校舍场地,大部分图书资料,一部分仪器设备,所以现在的江西师范大学被认为是国立中正大学的“正统”。1962年当时已经变成江西师范学院的国立中山大学的生物系又被并入了现在的南昌大学。1989年台湾在嘉义县复建“国立”中正大学。

江西民国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

胡先骕校长

胡先骕校长的努力

胡先骕校长自己本身就是江西南昌人,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也是分外关心,在接受任命后就马不停蹄地慷慨赴任了。胡先骕的治学倡导自由办学,摆脱“教育为地方行政服务”使学校走上学术正轨。在他的主导下,学校的学术出版物位居当时高校前列。他还喜欢邀请社会名流来学校演讲,例如找来张治中将军来激励学生爱国救国的信心和热情,1942年胡先骕更是组织了40多人的志愿团开赴前线参加抗战。请名师来校教学,保证师资力量,使学校在短短几年间发展到“世界第15”,“亚洲第7”的规模。让人遗憾的是胡先骕在1944年因为保护学生不被国民党政府迫害,愤然离职。

江西民国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江西名校”和其他“国立大学”一样有的被拆分,有的则只能在历史里看到他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