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从老街到网红)
成都有多少条街?据《成都街巷志》记载,清末的时候,古老成都有438条街,113条小巷。
而今,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街道更是超过4500多条,每年新建成的街道超过百条……古老的500多条街巷,有不少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中逐渐消失遗忘,但也有不少街巷,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闯入我们的生活。
刚刚升级改造完成的华西坝大学路,就是其中之一。
卧虎藏龙的华西坝
若要读懂成都,华西坝是最不能错过的地方之一。
民国时期,人们用“海上”代指上海,“湖上”代指杭州,而代指成都,则称之“坝上”,就是华西坝。
说起华西坝,上了年纪的成都人一定会告诉你,那是西洋文化传到中国西部的第一站。对许许多多的老成都人来说,第一次看到电灯、留声机、“洋马儿”、照相机以及下洋操、打洋球这些新鲜玩意儿,就是在这个地方。
与此同时,华西坝一直以来都是卧虎藏龙之地。
1905年,中国西部现代医学的摇篮——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在这里诞生,开启了华西坝最辉煌、最风流的时代。
李约瑟、海明威、斯坦贝克、费德林、文幼章在华西坝留下过身影。陈寅恪、顾颉刚、钱穆、徐中舒、蒙文通、冯友兰、吕叔湘、董作宾、朱光潜、朱自清、孙伏园、童第周、张恨水等……一大批国内名流、名教授,都在坝上任过教或作过演讲。
而大学路的得名,正是源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创立。大学路原本是华西协合大学中的一条道路,随着华西坝越来越繁华,这一条主要道路也逐步发展成了一条街道,并很自然地成为了华西坝上的第一条街。
欣欣“巷”荣的大学路
大学路很短,只有800多米,10分钟不到即可走完。大学路又很长,近百年来,它见证了成都的风云变幻,也在时代的浪潮下,随着城市的变迁,不断更新发展。
2019年深秋,大学路上的法国梧桐树叶在风中片片飘落,也开启了华西坝有机更新的序幕。
作为成都市“八街九坊十景”中“九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开区就是川大华西校区北校门外大学路段,西起凉山宾馆,东至八一大厦。根据规划方案,该区域的出现将有机串联起锦里、耍都、音乐坊、望江坊等重要节点,构建以“文明大街博物馆、当地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明交流前锋地”为一体的新旅行意图地,将华西坝打造成城市文明新IP。
能够看得出,大学路的改造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除了缤纷的花卉,茂密的绿植,整个街区建筑呈现出大面积灰色、砖红色的“民国风”基调。街道上设计上提取了很多华西坝的元素。不论是墙上挂着的讲述上世纪20年代成都普通百姓市井生活的风情画,还是脚下记录华西坝历史的“时空之河”……都力求能与华西校园及周围的居民区融合成相似的气质。
同时,街巷两侧引进了书店、咖啡店、艺术商店等许多新商业业态,使得这条古老的街道,既具备传统文化积淀,又不失青春现代活力。
在华西坝历史文化爱好者邓长春眼中,大学路的改造把华西坝的历史从校园内搬到了街面上,“人们走在街上,就能触摸了解华西坝的历史,这就是大学路改造最大的意义。”
无处安放的心情
但也有人对于大学路的改造并不那么满意。
“来成都已有10多年了,改造前的大学路是我在这座城市最喜欢的一条路。”在成都工作的阿Ken回忆,老大学路的路面虽然不太平整,但起伏得很有节奏感,每次乘车经过,都会想象自己正坐在越野车里进行一场野外冒险;街道两旁的梧桐遮天蔽日,甚至雨天都不用撑伞,就像被自然紧紧地拥在怀里,给人很多安全感。“我甚至一直想给它专门写一篇文章。结果拖到它改造,再也不是我记忆里的样子了。”
改造后的大学路,变得比过去更加热闹,但阿Ken再也没有去过,“就像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隧道,突然间人尽皆知,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和他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在华西读书的思语。
“一言难尽...感觉大学路不再是大学生的路,变成了一条彻彻底底的网红路。”思语说,过去一下课就会和同学冲到北门去吃砂锅、跷脚牛肉、冒菜、小面、兰州拉面……大学路的美食简直就是下课后最好的慰藉。改造后几乎什么也没留下,取而代之的是又贵又难吃的网红店。
过去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大学路散心,走在梧桐树下夏天茂盛的枝叶在道路上布满树荫,风一吹感觉都能把烦恼带走。“现在不要说散步了,周末堵车,网红拍照堵路,步行道上也摆满了商家的桌椅,一切都变得喧闹起来,但也似乎和我无关了吧……”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独特的城市肌理与发展脉络。
在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之后,万“巷”更新正在引领新一轮城市进化潮流,成都也不例外。但正如一切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不可避免伴随着争议,成都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也会遇见一些问题: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又该如何去重塑?
但好在时间终将会给我们所有的答案。
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头条成都·#成都之眼#编辑部(点击左侧蓝字关注话题)
*原创稿件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