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感悟(在体验中收获)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在体验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谈在布莱顿大学的学习心得
崔 颖
2013年6月,笔者有幸通过了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选拔考试,作为第31批出国留学教师团成员,于2014年1月至4月在英国布莱顿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为期12周的学习。在此期间,笔者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且观摩了当地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对在英国学习期间的所获、所感、所悟进行简要总结。
一、教师挥洒自如,学生不亦乐乎
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在“备”字上做足功课,这一点在主讲教师Gary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英国学校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们需要根据教学大纲选取相应的教学素材,进行适当改编或者由教师自己撰写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Gary的一节阅读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前,Gary选取了三篇描写旅游景点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供我们阅读,并给出了目标词汇的英文释义及其在三篇文章中的确切行数,要求我们根据释义以及位置提示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词汇。在阅读中我们不仅惊讶地发现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各不相同,而且学习的过程十分轻松,得到的知识却非常全面。同为教师,笔者不禁想到:Gary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与他的备课密不可分。课前他根据教学大纲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按照目标挑选了三篇阅读素材,并且精心改编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合理地将目标词汇嵌入文中,使得词汇的不同用法清晰可见。词汇教学以阅读材料为载体,依托于真实语境,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词汇的精确用法及惯用搭配。
在课堂上长达30分钟的阅读环节中,Gary仅仅用了不足5分钟的时间下达了3次活动指令,而大部分时间是作为监控者,观察我们的交流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显得轻松愉悦。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下课时感到收获颇丰。
“在体验中收获”这一理念深深地植根于Gary的课堂中,试问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怎会辛苦而低效?学生又怎会感到冗长而烦躁呢?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课前我们到底要如何备课,课堂我们又该如何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诉求。
二、教师批改指明方向,学生自纠获得提高
作业批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兴趣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因此,作业批改不仅仅是“认真”二字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更需要将教师的智慧植根于其中。在笔者撰写论文期间,我的导师Nancy对论文的批阅与指导方法,让笔者受益匪浅。
Nancy认真地将论文从头读到尾,对其中有问题的地方逐一做出批注。笔者撰写的近两千字的论文老师竟然写了800字的批注,并且在一对一辅导的前一天,她会把批注好的论文发到每一位同学的邮箱,供其自查、自纠,鼓励学生们先要自己根据提示进行修改,解决问题。在面对面指导时,教师首先落实自查自纠情况,再针对学生无法自己改正的错误给出详细修改意见。从始至终,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也不会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她会始终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来和我们共同探讨。一番深入的探讨后,最终建议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幸运的是,在导师Nancy的指导下,笔者的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Jigsaw Reading Strategy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在全班所有的专业论文中获得了最高分,这与导师的精心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以前,笔者听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样的名校最为珍贵的就是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专业指导,这次在布莱顿大学亲身体验之后,更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合理的批改方式对于优生的提高尤为重要。
中英教学都强调“面批面改”的重要性,但我们的做法却很不相同。英国老师会在学生用词不准确的地方,详细解释词语间的微妙差异,但不会直接指明使用哪个最恰当;行文逻辑有问题的地方,他会帮助梳理结构,从而看清问题所在,但绝不会直接改动。教师成为了学生求学路上的指导者、引路人,而不是他们的保姆,喂他们吃下自以为重要的知识,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找知识、自己去消化、自己去吸收的过程。
三、形成性评价以鼓励为主,终结性评价注重理解与应用
教师一句充满激励的、真诚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巨大的鼓舞,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起更强烈的学习热情。在英国短短的12周里,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还是寄宿家庭的生活里,我听到最多的便是人们对于进步的认可和鼓励。老师会因一个有新意的想法而向学生投来赞许的目光;会因一个地道的表达对学生赞不绝口;会因一次成功的合作而给予小组成员更多的鼓励。在真诚的鼓励中,学生们体验到了付出努力后收获成功的幸福,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学习热情。
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学校在第12周组织了四门课程考试,分别为教育教学理论、阅读理解、听力和语法。其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考试形式值得一提。老师从讲授过的理论知识中选出16个最有代表性的术语,要求我们从中选择6个进行概念陈述、利弊分析以及基于中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开展与应用。一门听上去很“死”的考试完全被考“活”了。考试结束后,Gary老师才告诉我们,英国的教育看中的不是学生背会了多少,而是会用多少以及如何应用。Gary还指出,未来的教育理论考试不再采用这种“纸上谈兵”的形式,而是改为“peer-teaching”(同伴互教)。评委老师们在观摩同伴互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操作应用情况、小组间的团队协作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在英国布莱顿大学的学习转瞬即逝,我衷心感谢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给予我这次深造的机会。在这宝贵的12周内,笔者丰富了自己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夯实了英语语言基础,培养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理念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在基础外语教学和教研一线发挥带头作用,在三尺讲台上培育出理想之花。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