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传(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8 00:03:01

陈洪标|文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一、“千篇一律”是好还是坏?

这个问题,如果从书法的作品形态来看,初看大学生的入展之作,确实有很多有差不多的感觉,也就是有评论家所批评的“千人一面”或者“千篇一律”。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韩愈《送王秀才序》。

但是,这和国展还是有区别的,这里它有个限定词“大学生书法”,也就是说,这个群体都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看待他们的书法习作,自然不能按书法家的标准来要求。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对联(局部)。

相反,纵观这样的展览,没有乱书、射书、盲书和吼书等作品入展,门槛还是把住了。入展的全是传统的书写,这应该是好事,尽管放眼望去,有差别不大的感觉,所以让评论家有些担心,这样“千人一面”地发展下去,书法就要走向末路了。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节录曾鲸《严用晦像》题跋(局部)。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无论从他们的人生阶段,还是从他们学书的阶段来说,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书法可能只是兴趣爱好,也可能是刚入门,入展之作自然都是临帖之后的习作,但都是走在传统书法这条道上,而没有急着去标新立异自创一体,也没有去搞挤眉弄眼龙飞凤舞的江湖体,这是正途,是对传统的传承。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是好的。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三则。

而且这个阶段很重要,如果这个阶段就开始走捷径,以怪力乱神来博眼球,那才是糟糕的。

所以,这样的“千篇一律”恰恰是对传统的传承。而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千篇一律”,这也是暂时的现象。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局部)。

二、是“奴气”还是守正?

对大学生书法入展作品的另一个评价,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书法出现了一股腐朽的“奴气”,并归结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致。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欧阳修《丰乐亭记》。

所以,有评论家对此作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在今天的高等书法教育界,书法创作、研究教学显见正渐渐沦为一种纯粹书写技工‘活计’的传授,‘系统化’的高等书法教育与社会上开设的一般化书法培训班,在专业‘底色’上相差无几,高等书法‘教育’能体现出来的优势,不过是把书法这个‘活计’,在说法和写法上,较之业余书法教学能多一点点儿唬人的‘学院光鲜’而已。书法艺术与‘人’关联的那一部分内容,比如书法家的理想、修养、德行,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文化使命、价值体现等,均已在高等书法教育的内容中被全部放逐了。”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对联。

这种担忧显示并非危言耸听,也非杞人忧天。书法的功夫在书写之外,这从历代书法名家身上可以印证,而现在的书法教育,除了一般的书法知识,更注重书写的技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但是,我们反过来看现代教育,哪一门课程不是如此般“急功近利”呢?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节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局部)。

4年大学时光,一晃而过,如果书法课再不讲技法,而讲文学讲素养讲做人,学生会觉得教授上课放水,没有干货,到时连毕业作品都完成不了,没有教授敢这么做,也没有学校能要接受这个结果,学生和家长更不会答应。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苏轼《论书》。

这部分的内容,只能留给社会,留给学生个人的一生去完成。

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现实。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被称为千人一面,“奴气”十足的书法作品。

为此,现在的大学生学书法从头到尾只注重技法的训练,没有自己的思考,弥漫着“奴气”,这样对传统书法的生吞活剥,确实过于野蛮,囫囵吞枣的吃相也很难看,但是它毕竟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学在传承,这也是一种守正,尽管有些消化不良,但相比那些抛弃传统走歪门邪道的“创新”,还是好的。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三、忧在何处喜在何处?

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书法的担忧,一在“千人一面”或者“千篇一律”,二在“奴气”,没有读书人的骨气。

可喜的是,学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专临一家,到广临多家,再到博临古人,这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这期间还有很多可能性。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反观我们学书法刚入门时,写得也无非是这般模样,因为传统的书体,不是汉简晋风魏碑唐楷,就是二王行书,孙过庭小草,张旭怀素狂草,还有杨凝式、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古人书体,不管临谁学谁,都是先学形后至神,这个阶段大家书写的字都差不多。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苏轼《东坡题跋》数则(局部)。

所以,大学生书法也属于这种情况,处于临写与创作之间的阶段。

技法熟练了,还要加上个人的悟性,才能从中有所得,只有到了一定阶段,才会找到适合自己书写的书体和形态,有的书法家写了一辈子也可能没有找到,东拼西凑就误以为是自己的风格了。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节录陆羽《茶经》(局部)。

众所周知,书法最讲究水到渠成,技艺到了,悟性到了,学养到了,还有时间也要到了,才有可能自成一家,自创一体。

但是纵观几千年来,这样的书法家有几个?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

▲全国大学生入展作品楷书 节录曾鲸《严用晦像》题跋。

所以对大学生的书法大可不必要求他们各有风格,千人千面。

这样的要求不是太高,而是不现实,不能把他们人人都当成书法家的要求来对待。

从全国大学生书法展作品,看当代书法发展的喜与忧,还是喜多于忧的。

你对此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独家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其出版个人著作16部,代表作有长篇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等。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