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中心(科技园)

麦兜兜
麦兜兜 2024-06-27 22:21:01

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推动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菁蓉汇·校企双进”作为校院地合作实现精准对接的品牌活动,持续进行中。

8月25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菁蓉汇·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云对接专场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外景连线+微信群互动”方式举行。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创新项目悉数亮相

以科技力量赋能产业提档升级

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面向先导战略科技创新与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协同创新型科技园区。活动中,“孕育”于此的“核电及重大工程维保退役关键自主可控软件项目”等4个创新项目依次“亮相”,进行路演,为企业发展和产业提能提供“科技动力”。

核电及重大工程维保退役关键自主可控软件项目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核设施退役处理是核工业中的重要一环。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成科中心”)智慧工程事业部副主任辜斌带来了对“核电及重大工程维保退役关键自主可控软件项目”的介绍。“事业部致力于自主国产建模软件、仿真软件和工程软件的研发”,辜斌介绍,团队已自主研发了核设施退役仿真系统、数字化反应堆维修保障退役软件,达到了功能性、原理性验证通过的成果,产品成熟度达到90%。

“我们开发的核设施退役仿真分析软件,从二维进阶到三维可视化空间,能看到整个核电站拆卸中的辐射变化,保证安全、质量、进度。”据了解,软件可用于核设施退役管理等众多核工业领域;此外,在水电大坝、含危险源的工厂、特大建筑等的退役以及建设过程管理和水电站建设、机场建设、地铁、市政管网等行业中都有“用武之地”。

5G专网建设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对于5G公网,公众已耳熟能详;那么,5G专网又有哪些特色和应用场景呢?成科中心5G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姜伟带来了“5G专网建设”最新成果分享。

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应用场景深度融合,5G专网能有效满足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工业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垂直领域需求,实现万物互联。“我们聚焦于5G安全专网完整解决方案及各个核心专业设备研发。5G专网具有很强灵活性,可与用户端实现低延时、垂直交互。”

围绕5G安全专网建设,姜伟介绍了解决5G局部信号覆盖容量难题的白盒基站、解决中等范围无线通信网络弱覆盖问题的数字微分布系统、测量和评价5G信号质量的5G定向扫频路测设备、降低基站用电成本问题的龙勃天线、实现公网信息安全传输的第二代密码机、作为频率过滤核心器件的陶瓷滤波器等系列创新产品。

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机器人技术发展,机器人革命浪潮汹涌。成科中心无人装备事业部项目经理夏天带来了“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项目。

“我们的机器人云台可升高到1.8米,可实现前方3米自主避障;配有SOS键,能直接与后台人员对接与报警,实现人机对讲;高频率天线可覆盖3-5公里……”据夏天介绍,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系统以机器人本体为核心,整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激光导航定位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具备自主能力,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

“在核心技术方面,导航、巡查、视觉处理、特征识别、定位技术等已经做到业界领先;±5mm精准度就是一个手的距离”,据夏天介绍,机器人技术在行业应用推广、研发迭代能力、云部署、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也具有较强优势。

新能源材料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作为成都“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重要组成,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备受瞩目。四川省新材料研究中心综合办主任李寅川带来了多个新能源材料项目介绍。

钙钛矿电池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一代光伏体系,已超过铜铟镓硒和碲化镉效率,逼近单晶硅电池的纪录,“团队是国际上最早开展钙钛矿电池研究的团队之一”,据李寅川介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热稳定性、光稳定性、新结构构筑与大面积制备方面,都取得了国际影响力的进展,在实用化方面,将在薄膜光伏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千亿智能消费市场展开研发,“柔性储能系统开发”项目实现了可规模化纤维状柔性材料的生产及储能研究,可以批量制备柔性材料样品,实现从零下60℃到零上75℃的宽温域范围内稳定供电,掌握高性能集成器件的研发技术,具备工程化条件。

高安全、高能量水系锌电池成本低,能量密度高(5-10倍),安全环保,“锌离子电池的工程化开发”项目已实现锌离子电池(10倍能量密度提升)的实验室开发工艺,在高低温环境下(-30到75度)正常工作,稳定性好,寿命长成本低,良好的防水特性,以水为溶剂安全性高。

增强氧化消毒系统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成科中心健康医疗与智能装备事业部助理研究员刘颖彘带来了“增强氧化消毒系统”项目,围绕安全环保消杀需求,聚焦臭氧与水蒸气反应的增强氧化消毒技术,开发了包括消杀柜、消杀方舱以及自消杀垃圾桶系列等在内的银河596消毒系列产品,无二次污染、臭气、挥发物、废液排放,可满足集中隔离点、社区、工厂、垃圾处理站、医院、公共区域等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

线上“走入”596云网

进技术一线看创新策源

在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无数的技术攻关与创新突破。据介绍,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规划占地面积750亩,目前已有80余家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入驻,引聚各类人才3500余人,逐渐成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聚集高地。截至2019年底,园区产值已达10亿元。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活动通过视频方式,走进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四川科技协同创新云平台,探索科技创新的动力源。

“发现、连接、赋能”——基于这一核心功能,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四川科技协同创新云平台(596云网),挂牌在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活动对平台进行了推介。“596云网”聚焦四川、西南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具有前沿技术、科技项目、创新资源、政策标准、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多个功能,直达政策主管部门,直通相关科技计划,直连优质创新主体,致力于打造科技协同创新的“一站式”大型综合服务平台及改革创新示范平台。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解决发现难、连接难、起步难三大协同创新的‘痛点’,是云网的功能亮点。”据596云网推介主持人介绍,特别是在解决“发现难”的问题上,596云网通过搭建人才库,实现了能力画像、主动推介、能力匹配等多项功能。作为人才库专家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吴锡谈了切身体会:“一是云网可以帮创新主体梳理清楚擅长领域,找到突破方向;二是供给和开放,云网是自动匹配和推荐项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揭榜挂帅’,发挥才能。”作为创业孵化行业代表,创客家众创空间运营经理胡希谋分享了云网对创业的作用:“云网有行业专家资源,正是创业孵化中最重要的版块。”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596云网)今年1月参加了科技部等部委的联合评估,有望成为首批国家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介主持人表示,希望人才、企业等创新主体与596云网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科技创新建设。

丰富资源精准对接

“校企双进”助力创新转化

“校企双进这样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了一个平台,让高校了解企业面临的市场业务需求,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要让做基础研究的人了解做应用研发的人面临的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创新的灵感。”辜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推动“596”平台内众多科技成果融合在工程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内向市场推广,将创新技术转换为成熟产品,推出如工程BIM建模、机场工程质量管理、核电及重大工程维保退役管理、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仿真、智慧工地管理、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软硬产品,满足水电、轨道交通、机场和水务市政等工程行业的需要。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对于成都的科技创新环境,辜斌也是深有体会:“成都有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他坦言,成都有较丰富的高校资源,各高校也非常重视信息化创新研究,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如能源等工程行业,各高校在结合信息技术方面做了许多先进的探索,这有利我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

科技园“开门” 成果齐“上阵”!“校企双进”走进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同样,参加此次路演的李寅川也对“校企双进”这样的模式,感受到畅通,他坦言:“校企双进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为科研团队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以及企业了解科研团队技术储备畅通了渠道,降低了调研和沟通成本,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他看来,成都聚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校园地协同合作创新之下,一定有更多的机遇;下一步,团队也将更加关注市场、企业实际需求,将需求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

线上对接,只是“成果”与“产业”牵手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对在此次活动中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专家进行回访对接、或组织考察科技园,并依托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这一平台,组织专业平台、专家就先进创新资源面向企业的应用进行研讨。此外,还将组织形式多样化院企精准对接系列活动及科技创新服务相关讲座,进一步助力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

(来源: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