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怎么样(最牛)
鼎是“国之重器”,在中华文化里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徽和校训中均含有“鼎”元素;在北科大的校园内,也坐落一方青铜鼎,见证着人来人往,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鼎是北科大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一代代北科人也传承着鼎的精神,发扬着鼎的风格。本期推送,为你讲述北科大与“鼎”的缘分。
鼎立中华,振国兴邦
这口鼎,沉淀着69年的历史。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到北京科技大学,从昔日的“钢铁学院”到如今的“科技殿堂”,岁月在变,而初心使命始终不变。这段厚重历史,始终以“爱国”为主旋律。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北科大建校元老、中国金属物理和冶金史学科奠基人柯俊院士学成归国前,曾婉拒国外多家知名机构的邀请。他说:“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英国和美国,但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最重要的。”这份爱国精神也被北科人代代传承,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科教兴邦为己任,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69载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为社会发展与国家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曾任北科大机械系主任兼院附属钢厂技术副厂长的徐宝升,于1960年9月,初步试验成功弧形连铸机;1962年和1965年设计了两台工业生产型弧形连铸机,并于1964年和1968年先后建成投产。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
中国第一台工业性电渣重熔装置朱觉教授是中国电渣冶金的奠基人,1960年,他在北科大建成中国第一台工业性电渣重熔装置。
我国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都是来源于北科大杨让教授研制的新型高强度钢。
我国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1987年12月18日,我国制成第一部完全国产化的机器人——冶钢1号机器人,并在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经过4年努力,使这一机器人的硬件、软件、防振控制等全部实现国产化,各项功能技术指标均达到八十年代世界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空白。
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北京科技大学刘应书教授团队开发了适用于高海拔缺氧环境制氧和供氧的技术,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高原缺氧世界难题,填补了世界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
在这里,魏寿昆先生首次提出了“转化温度”概念及运用活度理论,柯俊先生首次发现了“贝茵体切变”机理;在这里,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两辊式楔横轧机,落地了第一个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这里,拥有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蒸汽发生器生产线……
每一个“第一”都是专属于北科人的荣耀,曾经的辉煌令人赞叹不已,
如今,在“天宫”“北斗”“蛟龙”“复兴号”以及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依然有北科人勇挑重担的身影;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北科人投身科技发展的洪流,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兴业求索,鼎持天地
这口鼎,装着万千桃李。立德树人、培育栋梁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北科大给出了她最有力的回答。从这座校门走出了39位两院院士;走出了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20余万默默奉献在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是“北科使命”最好的例证。
北科大1956级校友、中国工程院王一德院士在校学习期间坚持坐在教室的最前面,求知欲旺盛,骨子里充满了刨根问底的执著,造就了当年全专业唯一一份五年全部满分的成绩单,最终成长为用科技引擎驱动太钢“不锈巨舰”的“钢铁战士”。北科大矿机专业1979级校友刘峰是“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他率队下潜7062米,打破了世界纪录,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北科大1993级校友赫荣伟,毕业后扎根航天一线,从普通技术员干起,一干就是20余年,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航天强国梦的执着追求。现在,他已成长为“嫦娥四号”与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总指挥,助力中国航天不断“走向胜利之路”。北科大1998届校友黄昌富,毕业时选择到地铁隧道施工第一线工作,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他曾说:“长期工作在一线基层,是很平淡的,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现在,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是我国地下工程的拓路先锋,带领团队开创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北科大材料化学2003级校友段方苗深度参与重型燃气轮机项目,在一级静叶制造上取得核心突破。段方苗与她的团队,坚持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第一线,用青春和奋斗不懈探索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了“让冰在沸水中也不会融化”的奇迹。北科大工商管理2007级校友巩立姣是女子铅球领军人物,多次斩获世界冠军。北科大2016届博士校友雷素素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总承包部科技中心主任,亲眼见证了这一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建筑的诞生。北科大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沙昊,于2020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获此荣誉的本科生仅有15人,这也是学校本科生近年来在此类奖项中所获的最高荣誉,如今,他已保研浙大继续逐梦之旅。北科大2018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肖祥应创建“黔小哥”品牌,利用电商扶贫,相关商品成交额超500万元,被《人民日报》关注报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采,尽管年代不同、领域不同,但自强不息的北科人,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与超常的智慧,书写了永不断绝的、精彩绝伦的校友篇章,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后来的学子奋发向上,再创新篇。
求实鼎新,谱写华章
这口鼎,烙印着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也正是在不断探索向前的过程中,北科大收获了诸多荣誉,实现了实力的飞跃。
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这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起点,强强联手,初生之时,已有强大之势。此后,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一路走来,北科大实力稳步攀升。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北京科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自此,北科大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2020年6月10日,QS教育集团发布了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北京科技大学排名进步16名,排名世界446位,连续三年进入世界大学排名500强。2020年8月15日,软科发布“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北京科技大学首次跻身“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300强,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446位。学校综合实力的节节拔高,也体现在学科排名的不断突破上。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科技大学25个学科上榜,其中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2个学科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2020年6月,软科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北京科技大学有17个学科上榜,其中8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是世界百强学科数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冶金工程学科更是排名世界第一。……
许下科技报国的理想,你鼎立中华;万千桃李汇入祖国的脊梁,你鼎持天地;在开拓创新中实现实力的巨大飞跃,你始终秉持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你是北京科技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地方。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科大将继续发扬“追求卓越、求实鼎新”的精神,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科大官网、北科大官微、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官微、软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