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入大学生(毕业10年就年入百万)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 | 金花鼠,编辑 | 唐也钦、郑晓慧,设计 | 张灿、戚桐珲
今年毕业季,随着最后一批90后走出大学校园,从小被贴上“叛逆”“个性”“不服管教”标签的九零一代终于全员到齐,踏上通往成年人社会的旅程。
千禧年仿佛生出一条天然的分割线,横亘在职场人与大学生之间。没几年前还在标榜“新新人类”的90后,已经走向舞台中央,成为职场里的中坚力量。
最近,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67.65%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
年轻人为自己创造了一扇任意门,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然而这幻想究竟悬浮在什么水平?不妨来看看经历过社会毒打的90后职场前辈们真实的薪资状况。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那些混得比较好的90后们如今都怎样了?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打工几年后,90后存了多少钱?
有人年纪轻轻已年薪百万,有人迈过而立之年却负债累累,当代90后的存款水平就好像薛定谔的钱包。对于大多数步入社会有些年头的90后中高端人才,他们的真实薪资到底怎么样?
根据猎聘发布的《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2021年1-8月,90后中高端人才的平均年薪在13万元左右,也就是月薪刚刚过万的水平。如果将年龄范围放大至全部,这个数字大约是18万元。在他人眼中过得风生水起的90后中高端人才们,距离整体的收入水平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真实的数字面前,社交媒体上动辄“年入百万”的幻想如同悬浮的幽灵被针戳破,把年轻人拉回地面。但如果觉得这个数字低了,不妨将格局进一步放大。
2020年,我国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6亿人每月收入仅有1000元。总体而言,90后中高端人才们的薪资虽然比不上被80后领导们拉高的平均水平,但已妥妥站在了金字塔的上游。
尽管暂时拉低了打工人的平均收入线,但近四年来,90后中高端人才们的薪资涨幅高于整体。距离“35岁被退休”的恐怖传言还有几年,90后中高端人才们尚有时间和精力应对职场上的种种困难,大多数处于20-30岁的他们正走在事业和人生的上升期。
说完了90后中高端人才们工资情况,让我们再来聊聊存款。
“大城市赚钱大城市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是网络上对都市打工人的调侃。面对本就望尘莫及还在不断攀升的房租物价,90后中混得比较好的职场人到底有多少存款?
印象中总是和月光、负债、精致穷挂钩的90后们,其实并非外界想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对近九成的90后中高端职场人来说,每月工资都有结余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超过58万年轻人分享攒钱经验,他们认准了“勤俭勤劳总不会错”,这也成为年轻人理财生活的一个缩影。
“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我会按比例去规划用度。比如我有3000元钱,但买衣服的钱不能超过20%,也就是600块,这样才能保证结余。”95后新媒体运营菜菜告诉DT君,“对我来说,存钱带来的安全感比花钱的快乐更真实可靠。”
寅吃卯粮的情况固然存在,但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会存钱了。这一点,看看90后中高层们的小金库就知道了。根据猎聘的调研数据,将近一半的90后中高端人才有5万-30万的积蓄,大约是一部小轿车的价钱。
还有极少部分人的资产额达到了百万以上,面对这部分人,也无需请教“做了什么副业”“大学什么专业”,他们的钱也不一定是打工赚来的。
职场上的90后,都去了哪?
扒完了90后中高端人才的存折银行卡,我们再来聊聊这届打工人的工作状态。
都说升职加薪的最好方式是跳槽,在跳槽找工作的过程中,选择一座适合自己的打工城市是每个职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以搞钱为第一要义的年轻人来说,薪资更高的一线城市自然吸引着90后的目光。
2021年,最令90后中高端人才心向往之的打工胜地,恰好就是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线级优越,对90后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招聘年薪也都超过了19万大关。
其中上海以超9%的投递比成为了打工人最向往的工作城市TOP1,平均薪资最高的北京仅次于上海,排名第2。
除此之外,杭州在吸引90后人才方面也紧随其后。坐拥阿里巴巴、 网易两座大厂的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已经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且不论西湖美景如何浪漫绚丽,20.6万的平均年薪已经牢牢地拴住了只想搞钱的年轻人的心。
而从工作地流动情况来看,一场北上广深对年轻人的争夺战早已暗中打响。
和求职人数最多的城市相同,因工作而跨城市流动的90后中高端人才,大多辗转于北上广深。具体而言,第一份工作在广州,目前工作在深圳的年轻人占比最高;反过来看,从深圳到广州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排在第三名。
除了广深,北上之间的互相流动也颇为频繁。京沪问题是个老话题了,在即刻话题“北京上海,我如何做出了选择”下,不少驻京人士、在沪人员讲述着自己的切身感受。
喜欢北京的朋友舍不得冬天的暖气,钟情上海的人则认为“北京只是北京,上海意味着整个江浙沪”。如果从90后中高端人才职场人用脚投票的结果来看,这道单项选择题,还是上海略胜一筹。
在90后中高端人才流入的打工地中,杭州作为唯一的非一线有些亮眼。丰富的就业机会、逼近一线的薪资待遇和低于一线的住房成本,让这座拥有天然互联网基因的城市吸引了不少沪上年轻人的目光。从上海来到杭州,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除了在大城市间流转,不少90后中高端人才从大城市周边来到了一线。比如苏州到上海,天津到北京等等。28岁的Devin曾在南京做过两年品牌推广,经历了一年读研生活,他选择在上海重新开始,“南京很容易,上海很难,但在上海选择大一点,不行了还可以回南京”。
对这群人来说,大城市周边的第一份工作既是他们向外瞭望的跳板,也给他们试错机会和撤退的余地。
躺不平的年轻人开始筹备退休
坚定奔赴大城市的同时备好退路,是90后中高端人才的拼搏态度。但不管逃到哪里,加班和内卷都是职场人逃不开的现实难题。
根据猎聘的调研,超9成90后中高端职场人的平均加班时间在1-3个小时,如果按照6点钟下班来算,七九点走出办公室只是日常。
“随时随地被call,遇到节点可以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生活的常态。更不用提加班文化过剩的互联网大厂,格子间不灭的灯光记录着程序员们变秃变强的奋斗史。
在上榜的加班原因中,近七成90后中高端人才由于工作量大而加班,超56%的人将下班生活的终结归因于职场内卷,让人想起那句细思恐极的话——
“让你加班的不是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同事”。
并非所有人都是热爱工作的摩羯,支撑90后中高端职场人在下班时间勤勤恳恳打工的,大抵不是敬业,而是为了赚钱和生活。
当被问及为什么愿意加班,90后打工人阿冰告诉DT君两个字——生存。“还不是为了活下去,经常在崩溃的边缘,我每天都问自己一遍,要不要去提离职,然后继续加班继续卷。”
在职场上打拼几年后,初来乍到的新鲜感逐渐褪去,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压迫着打工人的神经。当消耗感超过意义,工作倦怠也就浮现出来。对于超八成的90后中高端人才打工人来说,幻想躺平成为他们的日常心理活动。
辞职躺平说得轻巧,但如果没有家产要继承,普通年轻人们多半还是口嫌体正直。约95%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没办法彻底躺平,也从侧面说明了年轻人嘴炮的功力。
DT君的朋友Gigi说自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羡慕躺平”——一边羡慕躺平的人,一边在浑水摸鱼中社畜生活。用她的话说,躺平的时候大家都有,但还从没见过哪个卷的人突然躺平再也起不来的。
选择躺平是缓解焦虑生活的一剂解药,但不一定是良方。尽管过半90后中高端人才在躺平后将自己从无效竞争中解脱了出来,但如果没有对人生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就可能如另外30%的年轻人一样,落入更加颓废、更加焦虑的泥沼。
小时候以为毕业工作就能成为人生的主人,工作几年后,年轻人开始把掌控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于提前退休。
尽管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还有二三十年的距离,已经有大约13%的90后,希望能在45岁前就过上退休生活。在这群人眼中,提前退休意味着提前掌握自己的人生、告别无意义的工作、逃离高压和尽情享乐。
这几年,随着倡导“财务独立、提早退休”的FIRE运动在中国兴起,不再为了工作而工作成为不少人的追求。年轻人相信,只要通过降低物欲、开源节流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就能实现提前退休,靠每年4%的理财收益生活。
经历过996、007的职场人,把年轻时最富活力的生命交付给了工作,然而一旦过了传说中的35岁分水岭,依然面临着被无情抛弃的危机。
一小部分深谙其道的90后中高端人才职场人,不再把人生的意义全部寄托于工作,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人生的旨趣。
不过,从整体来看,在实际中已经躺平的90后仅有5.08%,想要在45岁以前提前退休的也仅有13%。
这意味着,想要为自己人生加速的人仍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像你我一样,每天按部就班工作、关心柴米油盐的普通人——不强求自己“更高、更快、更强”,而是遵循自己的人生轨道,一步一步踏实地走着。
正如白岩松所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
不管是过去的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00后,我们都不用着急,也不用焦虑。
“普通”不是一个什么成功或失败的概念,只要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普通也难能可贵。
(题图来源:《武林外传》)
上一篇:燕京理工大学(公办还是民办)
下一篇:福建工程学院改名大学(已经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