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标准(大学男生引体向上零分率接近80)
来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作者:萤火
事情的起因是小编的老爹突然在家装了个这样的单杠,并立志达到引体向上满分。
为激(da)励(ji)一下豪言壮语的老爹,二呆姐姐询问了一波身边男同志引体向上的评分标准,得到了好些类似的答复......
大家对于评分标准并不太关心,因为基本上连开始算分的6个都达不到,甚至很多人连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都难以完成。
中国大学生每年都有体适能测试,当其他项目排起长龙时,考引体向上的单杠处常常门可罗雀,这是因为男生引体向上“0分”仿佛是常态,很多人会选择“战略性放弃”,不如把体力留给1000米、50米等项目。
相关文献流调结果显示,现有标准下,大学男生引体向上零分率接近80%,且零分比例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最显著的是体重增长难挡,而力量增长缓慢。现代社会的自动化、机械化替代了传统的劳作,静态化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加之少有人会自行专项力量训练,上肢相对力量不足;其次还有个体认知偏差(引体向上无用观、不感兴趣)和社会支持薄弱(学校缺乏体育锻炼氛围、缺乏训练等)。
一份关于引体向上评分标准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们的不满意率达到80%,这样八方吐槽的考核标准合理吗?
回溯60年来中国学生力量素质测试的标准,引体向上一直未缺席,几十年前学生们的体测还包括一些力量运动技能指标如垒球、举重、铅球,甚至还有扔手榴弹、爬绳竿这类国防项目,1990年的力量素质指标达到13项之多。
整体来说,指标设置逐渐摒弃竞技性与国防性,呈现精简化和均衡化趋势,这看起来很合理。
但是,纵向比较各个时期的体测标准,许多测试项目的及格、优秀标准普遍呈下降趋势(如1000米及格标准由3分45秒延长至4分32秒),而引体向上则背道而驰,及格标准从8个提升至11个,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实际。
横向比较国内外,我国的引体向上只有一种测试方法,难度较高,但国外有多种变形,如正、反握杆,开始时脚可接触地面等,有效降低零分率。
因此大家也许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引体向上太难了!
虽然如此,力量素质是健康体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小的一个动作其实益处颇多。
引体向上可以通过一个动作的练习增强众多上肢和背部骨骼肌肌力,只需一根单杠,每天短短的锻炼时间,帮助大家有效解决和预防一系列腰、背和肩部的疲劳和酸痛等问题。
上肢和背部力量的增强,不仅能减少日常运动、搬重物的受伤,起到自身保护作用,还能纠正长期伏案、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含胸、驼背的体态问题,有利于脊柱关节健康和个人的精神面貌。
引体向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体肌力,一篇Lancet的研究表明,以握力衡量肌力,较强的握力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风险显著相关。
因此,好好锻炼肌肉力量可不只是为了塑造肌肉线条,更是为了健康。
引体向上Tips
如果还不能做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可以先通过一些变式增强力量。
借助引体向上辅助机降低初始难度,可以选择去健身房,这是锻炼引体向上所需力量的好方法。与小伙伴搭伙练习:可与同伴相互协助,膝盖弯曲,脚踝交叉,请同伴在握住你的脚尖的同时提供一个温和的提举,这样可以抵消部分重力,后续再渐渐减少辅助。静态引体向上(Static pullups):借助台阶/板凳将自己提升到引体向上“完成”姿态,使下巴保持横杆水平尽可能长时间,锻炼上半身力量,几周后慢慢过渡到逆向引体向上。逆向引体向上(Negative pullups):从静态引体向上的姿势,有节制地慢慢下落,在途中部分节点停下来保持不动,落地后再重复这个过程。半引体向上(Half pullups):先站在台阶或者板凳上,使得手肘在握住单杠时呈90°弯曲,从这个姿势开始练习引体向上需要的力量比手肘伸直弱得多,成功后再慢慢降低板凳高度,直到能伸直手肘。跳跃引体向上(Jumping pullups):借助台阶/板凳,使得手握单杠伸直时,双腿微屈膝,做提升动作时借助一点跳跃的力量,再控制身体缓慢下落,重复练习至不需要借力。除了这些引体向上变式,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方法如: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申明: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