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师大学生坠楼(疫情结束)
1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很多符合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了开学了,本该欢欣雀跃,终于又可以和同学们见面,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了。却出乎意料,发生了多起学生跳楼事件!
4月29日,在云南镇雄,一名19岁的少年留下遗书后失联,称自己压力太大
4月23日,安徽郎溪。初一女生元元(化名),在开学第一天,竟从4层的宿舍楼跳下。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
这不禁让我想到最近看过的一组数据: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有2人死于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 有(39%)的中小学生曾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有(8%)的孩子曾计划过自杀,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儿童的年龄排序中,12岁占第一位(40.3%),再分别是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在自杀儿童的原因排列中,学习压力重大占第一位(45.5%),再分别是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在自杀儿童年级排列中,小学五六年级占第一位(31%),其次是初中,高中。 在自杀儿童的性别比例中,女孩占(72.7%)男孩占(23.7%)。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公开报道:中国是世界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孩子因“想不开”而走极端的事件屡见不鲜,一起起让人惋惜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
这个世界上,有的孩子为了生存,想尽办法克服“死”的威胁,而有的孩子,却在挫折面前,很轻易地束手就擒,向生命说“不”。
一个向生,一个向死,留给家庭的,一个是劫后余生的惊喜,一个是永不瞑目的遗憾。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别,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如此的大不同?”
3
去年4月17岁男孩卢浦大桥跳桥事件还记忆犹新!
看着这个孩子抹着眼泪要跳下去的那一瞬间,心里是有多少委屈不解。
孩子心里是有多决绝,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留念,连一个母亲追过去挽救的机会都不给。
只剩下无助的母亲看着跳下去的孩子,跪地哭泣。
人间不值得,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4
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摆在面前,孩子们究竟怎么了,多大的委屈,多大的挫折,舍得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呢?
1、死亡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欠缺了死亡教育,
我们的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一样漏了死亡教育这一课。
华东师范大学有一份调查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我们的孩子对死亡了没有正确的认知和敬畏,
也少了对生命的珍视。
遭遇挫折时,对抗不公时,孩子们选择了死亡。
他们以为死亡就像是和父母赌气一样,
就像是离家出走一样,
都可以是抵抗家长的手段,是逃避压力的方法。
殊不知,生命只有一次,
失去了永远都不会再拥有。
让孩子逐步意识到: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逆的,更是永久性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试着平等地和孩子沟通
亲子之间的沟通能促进相互理解,鼓励孩子说出来,更是一种抒发内心情绪的良方。
但这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行交谈。
例如,可以一边散着步、一边交谈,也不必看着对方,这样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让孩子轻松自在,可以聊聊最近学到的知识,交到的朋友,遇到的事情。
这样的平等沟通方式还有很多。
我有个朋友从小就非常内向,她的妈妈常常用写信的方式。从生活、学习到情感问题,涉及了方方面面,无话不谈。
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就很好, 平常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话面对面可能说不出口,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写信就是最好的方式。
而且写信能更全面,更深入,更理性的认识自己和对方。
3、适当地让孩子体验一下挫折和磨难
现在的孩子被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凡有些挫折,心理上就过不过去,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甚至如上文中,只是一句批评、一声斥责,就跳楼的不在少数。
惯子如杀子,何不放手让孩子好好体验人生,人生哪有顺顺利利的,或多或少都充满了挫折的。
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些小零工赚点零花钱,别一味地扑在学习上,除了成绩,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孩子可能会犯错误,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孩子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同时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责任感,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来抵御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