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安门大学生事建(为大学生和广大读者推荐好书)
*本篇为蔡友老师供稿,感谢!
各社大力支持
好多家出版社全力支持我,及时提供样书。像河北教育社的邓子平社长,只要点出书名,他马上让工作人员速寄给我。你点《叶嘉莹全集》,他把《顾随全集》也给寄来,“相关,他们是师生嘛,你肯定也需要。”
上百家出版社的编辑、总编、社长,有的电话约好即寄样书;有的每出新书,立即寄来,不在乎你评与不评,“你能看我们的书,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想评《巴比伦以来的科学》,河北科技社的韩翊说:“遇到您这个知音,我们的书就算没白出。”竟把这套丛书全都寄来。
一次书展上,在复旦大学展台发现“剑桥科学史丛书”,我正读《科学与宗教》入迷,该书责编林骧华教授对我说,“这一套都不错的,不读就亏了!”我说想评介这一本,他二话没说,即取来一本递我。回上海后,又给我寄来另外几本,包装得特别仔细。
湖南教育社的编审谭清莲,主持“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丛书,每出一批都马上速递给我。每逢春节必寄贺卡:“非常感谢您卓有成效的宣传和推广!”
我拟评陕西人美社的《中国画史论辨》,责编范茂震老先生特意复印了好多相关材料一并寄我,我顺便提到他责编的《艺术的历程》,他先把自己的保存本给了我。
上海科技社的张晨,怕邮寄损坏品相,托同事静晓英一路精心呵护,将《古今数学思想》四册“完璧”递到我手。知道我对科学类的书感兴趣,《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刚一出版,段韬就让部里同志立即快递样书。
刊物合作默契
杨文增主编对我尊重、照顾有加。
第一次谈写稿,文增就说,只要是半年之内出的新书,想评哪本评哪本,内容、题目、字数,“你就看着来好了”。这政策确实宽松到了家了。
他还经常与我探讨刊物的内容、栏目、版式、封面、广告的设计,发行等,真把我当成顾问一样。创办《中国新书》杂志,开设“大学生之页”专栏等点子,就是我们一起琢磨出来的。
与美编小宛的合作很默契、很愉快。我每次画出版式的大体轮廓,等刊物出来一看,比我预想的还要理想。我至今清楚记得,杂志社在地安门时我第一次去送稿,着半袖海蓝服的小宛,一边让座,一边取纸杯子放点儿茶叶倒入开水,双手捧着,猫腰递我,那微微的笑容生动极了。她还常鼓励我:“像蔡老师这么爱书的,我头回看见。”
得到专家首肯
最令我兴奋的是,我的书评得到了专家们的首肯。
上海书画理论家舒士俊看过我的书评后,致信说:“佩服您博览精析的才能”。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王春南先生在信中说:“著作界和出版界的人都知道,书评不好写,不易跳出俗套,不易写出新见。而你的书评,写得很轻松,又很老到,不愧为此中老手。”
见到《请读吴文俊》书评后,山东教育社的李俊亭就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告诉他是广播学院。他愣了:“广播学院还有数学系?!”我说是新闻系,他更吃惊了:“还以为您是数学科班呢。”建议我一定把这篇书评寄给吴老本人看看:“相信吴老会首肯的。”
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看了我评他的《北窗杂记》后,还以为我是他的同龄同行呢。在与他通话中我提到北京展览馆的天际线给人向上感。他说,五几年时还叫中苏友谊展览馆嘛,刚建成开馆那天,你还记得不?尖顶上是彩色的苏联国徽,与土黄色建筑主体对比,非常鲜艳。后来把“睛”给挖去了。我说1950年我才4岁。他一愣:“那你是哪年考的建筑?”我说我是学新闻的。“啊?”停了一下,他就岔开话头,说起抢救古民居的事来。
摄影评论家狄源沧见到《聆听行家谈艺》书评,问我在哪个单位供职,他一听是法制日报就奇了怪了:“我还以为在艺术部门呢。”他脑中风刚刚恢复,看完有关他的几百字书评,老泪横流,紧紧握住我的手哆哆嗦嗦地说:“你比我还了解我。”非常恳切地让我给他写个小传,“一页纸就行。我能攥着你写的小传去见上帝,今生就心满意足了。”
艺术家、评论家邵柏林老师每接到《全国新书目》杂志,马上就来电话。他总在鼓励我:蔡友啊,你每天都有好书读,你有多美呀!让更多的朋友都能分享到你那健康清新的情趣儿,你有多幸福!
北京出版社编审阎华见到房龙《文明的开端》和《奇迹与人》书评后,立即给我来电话:“蔡老师,看了您的书评,我会读书了。您可能不会相信,编了几十年书我们反而不会读书了。”
读者都挺喜欢
读者的回馈使我兴奋、愉悦不已。
有些高校同学互相传阅杂志,有的定期到网上查找、下载,有的打听我的电话进一步探讨交流。
有朋友在《社会教育报》上发现了我写的书评,差不多期期有,每次都刊登一大版,都是原封不动转载自《全国新书目》杂志,但又从不标明出处,甚至还给我改名换姓。有人让我提告,我说,想来他们也是“囊中羞涩”呗,人家这么想方设法为报纸增加可读性,忍心告么?!
帮朋友们出主意
有些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还经常与我联系,从选题、作者,到书籍的插图、版式、封面设计、纸张、印制等,让我帮着出主意。他们的虚心、诚恳、尊重和信任,确实令我感动,我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
我看了广东人民社推出的“青年精读书系”,发现赵鑫珊未被列入,觉得很遗憾。赵颇富学术激情,擅融文理,思路海阔天空。青年精读,不可或缺。便打电话给何燕屏,谈了我的想法,并建议,选编最好以《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为基础,10万字左右为宜。
天津大学出版社重版的李允鉌《华夏意匠》(原为港版),就是我推荐的,现在已印刷10次,达26000册。在我涉猎的建筑类书中,觉得这一本功底厚实,解析到位。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我还调查了几所建筑院校,听说好多师生纷纷复印此书。我便向几家出版社强力推荐,最终天津大学抢占了先机。
还有一些断档好书,如《现代国外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近代科学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科学研究的艺术》《怎么样给孩子们讲音乐?》《审美教育问题》《爱的三种魅力》《看的艺术》《摄影与视觉心理》《舞蹈概论》《未来的建筑》《GEB——一条永恒的金带》、宣颖的《南华经解》、张恒寿的《庄子新探》等,我也曾向一些出版社推荐过。
对书籍的包装、印制等,我也是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一起探讨,切磋。我还应邀为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推荐书目。许多人成了我的好朋友。
(选自《蔡友文集》)
“大学生之页”专栏文章,以及在其它报刊发表的大学生通识教育文章,已收入《蔡友文集.酿蜜乐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