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抢手)
6月是个忙碌的月份,除了高考,毕业季也已拉开帷幕,一批又一批学子即将迈入社会,扬帆起航新征程。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大学毕业生都曾面对了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但据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学院2020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100%,所有学生均完成升学就业目标。
莘莘学子 圆梦东南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计581人,男女比例3.01:1。其中本科毕业生234人,硕士毕业生290人,博士毕业生57人。
本科生以升学深造和单位就业为主,升学深造率达71.37%,其中国内深造率48.29%,出国或出境深造率23.08%,就业率28.63%
。
硕士毕业生中,单位就业271人;国内深造13人;出国(境)深造6
人。
91.23%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国内就业;8.77%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出国(境)。
从就业单位行业看,由于学院学科和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毕业生就职单位的行业集中度较高。2020届毕业生中就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最多,共计183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7.04%。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吸纳2020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依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3.96%、18.51%和14.65%。
其中,本科毕业生中,14人进入国家电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重点单位工作。
此外,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126人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全部前往“双一流”建设高校或科研院所。
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113人,91.15%的同学前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继续学习,其中上海交通大学5人、北京大学3人、清华大学3人、复旦大学2人;76.11%的同学选择在本校读研;另有6人进入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电集团14所、中船集团711所等研究所深造。
万里程途 始于东南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于2017年双双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作为核心力量发起建设了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努力争创国家实验室。
依靠东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办学治学的长期积淀,形成了志存高远、团结奋进、求真创新的学院文化,凭借学科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广纳国内外一流学者、知名教授以及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由高端人才领军、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2名,其中专任教师197人,教授/研究员6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4人,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39人。崔铁军教授及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际学科前沿及国家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为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强化优势特色,注重学科交叉和源头创新,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特色科研方向,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示范系统和标准化提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方向已走在世界前列。
2011年以来,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亿元。
实力雄厚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按“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大类招生,该专业为全国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全国率先高标准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生在第一、第二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三、第四年可根据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选修各学科开设的70余门专业课程,并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5项,银奖2项;在2016-2020年的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本科生共获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江苏省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
桃李天下 春晖四方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在国家发展之中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黄纬禄,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
倪光南,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和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IT核心技术和产业,倡导开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陆军,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水声工程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预警机领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信息系统与电子技术专家,我国首型预警机空警2000总设计师和首型出口预警机总设计师,引领实现了我国预警机装备零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被誉为“美国最忌惮的十位中国军工领军人”之一。2008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童文,男,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华为公司无线通信CTO、5G首席科学家。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并继续在我校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1989年赴加拿大深造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成为华为无线通信首席科学家。先后获Huawei Fellow,Nortel Fellow,IEEE Fellow,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获得400项美国授权专利(1G-5G无线移动通信);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IEEE年度杰出行业领袖奖。
……
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引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拥有一流的师资和科研条件,已为国家培养了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两万余名高级人才。加入东大,一起创造无限未来!
欢迎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于:东南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东南学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