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排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实力抢镜)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目前全球排名第四
据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仅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专业学科入选。,海洋大学前身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为现名。学校百余年来始终坚持水产特色不动摇,使水产学科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2015年,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高峰学科,列入“植物与动物科学”基础科学指标(ESI)前1%。“该指标主要根据全球SCI学术期刊发表、引用次数综合判断。”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说,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校学科动态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科全球排名第四。
把论文写在世界大洋大海和祖国江河湖泊上
说到“水产”,首先离不开水产养殖。上世纪80年代,上海海洋大学率先在国内采用电子显微揭示家鱼人工受精奥秘,创新人工养殖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人“吃鱼难”问题。“除了能吃上鱼,还要吃好鱼。上世纪90年代,海洋大学发展“名特优”养殖,率先开展藻类微观研究,进一步丰富居民“菜篮子”。学校主持或合作培育的新品种:团头鲂“浦江1号”、新吉富罗非鱼、坛紫菜“申福1号”及其利用,中华绒螯蟹苗种及养殖关键技术等5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1世纪也被称为“海洋世纪”,远洋渔业属于资源型战略产业,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仓”。为此,上海海洋大学从1985年起参与开拓中国远洋渔业,开发了我国远洋渔业90%以上的新资源和新渔场。目前,中国金枪鱼、鱿钓、秋刀鱼、大型拖网、过洋性渔业等五大技术组均设立在上海海洋大学。今年3月,学校拥有的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正式下水,它不仅是大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国家重大科学设施,也是国际化的流动实验室。“可以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一大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在国内不可替代或是独一无二,正如‘淞航’号,它将对培养高级应用型远洋渔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发挥作用。”
根据海洋大学规划发展,2020年,水产学科在主要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服务‘一带一路’渔业走出去能力显著增强,水产学科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水产学科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并带动海洋、食品特色领域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渔业经济与管理、渔业文化与法律等学科领域国内优势明显,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化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在建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的航区为国际无限航区,船型为钢质、长艏楼结构、艉滑道船型,设有全景式驾驶室,柴油机驱动、德国进口垂直式电力推进装置。调查船主尺度为总长85.00 m,水线长81.00 m,船宽14.96 m,型深8.70 m,设计吃水4.95m,结构吃水5.35米,满载排水量3271.4t。船舶最大航速15kn,经济航速12kn。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60昼夜。包括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作业方式,适应不同渔业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调查,为开展不同渔具渔法研究提供基础保障。此外,“淞航”号配备了海洋生物、水文生化、调查监控和通用等实验室及艉部露天甲板调查作业区。
“淞航”号主要承担金枪鱼、鱿鱼、竹筴鱼及南极磷虾等重要远洋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任务;承担国家有关远洋渔业资源和新渔场开发的任务;承担我国远洋捕捞中底拖网、变水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灯光鱿鱼钓以及新的作业方式的研究工作;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分析工作;承担大洋深海生物和地质地貌调查研究工作;承担海洋大气环境组成成分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