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分析报告(数亿穷二代的困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关于贫富差距的问题,很多国家都有,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在这块绞尽脑汁,毕竟要想有同时兼顾到各阶层的政策很难制定,所以,在未来十几年时间,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人生的逆袭。
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是拿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差距——它的系数介于0到1之间,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我国统计局在2020年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65,按国际标准,0.4就是警戒线,超过0.4就是贫富差距较大。
BBC制作的《人生七年》纪录片中耗时56年,对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了研究,而导演仅仅根据阶层就对他们做出了精准的未来预判,富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人生做出了精确的规划, 从而在个体的能力、家庭条件、社会经济运行的马太效应机制下高出普通人一大截。从目前来讲,打破贫富差距绝对壁垒最公平的方式就是高考。
要想从穷人变成富人难度巨大,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穷人思维,至于能不能真正用到富人思维,建议普通人不要强行套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觉醒过程。
贫富差距悬殊就造就了数亿穷二代的困境,等他们进入社会工作时,已经落后别人5-10年,自我觉醒难上加难。
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原生家庭有弊病的普通人怎样实现逆袭?
下面从专业心理学角度来看,数亿穷二代的困境大多源自于这2个“思维陷阱”。
思维陷阱一:稀缺心态
木桶效应,是一个人就有长板和短板,如果满分是十分,而你是个九分的人才,“木桶”上的一个短板可以让你迅速降为五分或低于五分的普通人。
美国学者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里分析,因为稀缺,我们会短视,会产生只关注当前的“管窥之见”,会陷入债务的泥潭。
举个例子,穷人因为太穷,所以注意力都分配在了金钱上,当生活出现冲突,自控能力会下降,从而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导致的恶果又会继续放大对钱的渴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无论你是内心渴望极度欠缺哪种因素,都会成为你成长道路上极大的阻碍,最愚蠢的人会被感情束缚,而感情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能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所以富人从不欠人情债。
如何摆脱稀缺心态,通过自己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建立时间缓冲机制,任何稀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时间不够,其余的稀缺都只是表面现象,预留余闲,建立缓冲机制是最有效的方法,用缓冲时间学习更多知识改变命运。
通过冥想,可以让我们形成理性思维,意识到问题本质,而不是逃避问题被潜意识拖着走,我们都知道改变命运的是潜意识,每天至少半小时的冥想,累积改变的力量是巨大的。
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都会进行冥想打坐训练,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后天重塑大脑的机能,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积极情绪,在治疗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上有很大作用。
有些公司甚至甚至腾出一周的时间到寺院静坐,丢掉手机,认真反思这一年的行为,进而贯彻到日常行为中,进行精确的时间管理,建立时间缓冲机制,冥想能最大程度让人从稀缺心理转变为专注心理。
冥想的难度在于浮躁的人很难长期坚持下来。
思维陷阱二:越穷越要面子
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都必须厚脸皮,刚出生社会的年轻人第一道陷阱就是面子陷阱,哪怕你是个背景家庭都非常差劲的人,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比周围的人脸皮更厚,做出更大胆的行为,就已经超出大部分普通人。
第一:厚脸皮能让你争取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和资源,第二:厚脸皮能遇到贵人领导引路,富人识人的方式是看态度和信念,不是看他眼前拥有什么欠缺什么。
而选择造就差距。第三:厚脸皮能让你对被拒绝和失败免疫,成功的人永远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
有一种心理治疗法叫做“被拒绝疗法”,该方法由美籍华人蒋甲创立,蒋甲是一个有典型心理障碍的人(童年阴影),他在创业过程当中屡次被投资人拒绝,陷入自我怀疑后开创了此疗法,协助自己走向成功逆袭,并帮助许多社恐的人走出心理障碍,所以性格不是成不了厚脸皮的借口。
厚脸皮有两个基本前提,第一个是有渴望的目标和长远的格局,第二个是有坚强的信念。
在《世界富豪们的第一份工作》节目中总结了一点,这些富豪在很早的时候都找到了能引起自己激情的信念和目标。
哈佛的幸福公开课中点明,目标是成功的手段,而并非结果,有目标就会失败,成功的人在平均失败四次后开始逆转,过程和目标同等重要,做喜欢的目标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
厚脸皮的难度在于目标制定阻碍,很多人无法找到明确的目标,热爱的事和风口行业可能是两码事,小米CEO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在传统行业,你可能几辈子都“飞”不起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你无法支撑起后者,那就从热爱的事物入手,如果找不到那就从感兴趣的地方多多尝试,该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
要想成为人生赢家,目标、选择、信念、胆量等缺一不可,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永远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没有例外,人是螺旋式上升的,而并非直线上升。
如果你已经开始自我觉察,那你就已经赢在了人生起跑线上,人要有格局,可以看得到未来十年,也可以看到脚下,认真做好眼前每一件事,减少内耗,培养专注的心流和注意力,真正优秀的人可以将每一件小事做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申明: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上一篇:大学四年学习规划(新年大学计划)
下一篇:呼市金川工业大学小姐(曾经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