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大学(埃及开罗)
“埃及就是小世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文化”--阿哈默德·费克里
写下史诗巨作《埃及六千年史》的费克里,毫无疑问是最了解埃及的历史学家,但费克里没想到的是,埃及首都开罗作为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也是历史最悠久、几乎未遭受战争破坏的古城之一,如今却面临着产能低、人口过剩、高失业率等各种问题,而失业率过高导致的治安水平更是每况愈下。
所以,埃及军方决定出资4000亿迁建新都。
开罗的人类居住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王国时期,民间传闻开罗的最初名字叫“征服者之城”,是“火星征服地球的第一座城市”。而考古学家则在开罗近郊找到旧都孟菲斯的遗址,以此证实最初的开罗城并不在现在的位置,应位于孟菲斯与尼罗河三角洲东岸的巴比伦古堡之间。
所以,埃及干脆把邻近的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并入开罗大都会区,才有了如今下辖三省的3000多平方公里面积和23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规模,位列全球第六。
在45天行程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埃及人跟我说过的三句话:
埃及向导赫拉普特说“开罗是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古城”;
埃及历史学家瓦迪克说“开罗是座伟大的城市,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
而埃及曼苏拉大学的首席考古专家萨拉姆则告诉我:开罗遍地是“宝物”,随便找个地方往下一直挖,只要你有耐心,都能挖出文物。
作为五千年未曾断代的世界名城,开罗无论是古迹建筑还是人文风俗,都不是走马观花就能感受完的,更何况开罗还有一千多年的首都史,也是全球最古老的伊斯兰城市之一,14世纪鼎盛期修建了数以万计的清真寺、古堡、喷泉、陵墓等古迹,甚至老城区随便一条街道都拥有上千年历史,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完整保留至今,说“开罗是伟大的城市”一点都不夸张,至少阿拉伯世界是这么公认的。
西安人对“某地铁/某楼盘发现古迹暂停施工”之类的新闻,从早期的“吃瓜八卦”慢慢变成现在的无感,而开罗人比西安人更早进入这个“无感”的阶段。
作为超大型城市,开罗至今也只有3条地铁线,不是不想修,而是第一条地铁线就耗费了半个多世纪来规划,目的是为了避开所有“有可能出现”的遗迹和陵墓。1981年开罗地铁1号线在法国支持下动工,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停工和8次改道,一共新发现15个一级遗址与数百座500-3500年历史的古墓,以及上千副价值连城的壁画等等,使得短短11公里地铁足足挖了6年多才竣工。
因为“遍地是文物”,开罗地铁修了40年也才77.9公里,而西安地铁10年就修了258公里。
为什么要迁都?向导赫拉普特的回答是:开罗已经生病了。
在过去几百年里,开罗一直是亚非交界处和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商业集散地,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稳定程度远远高于周边各国,因此开罗人口一直以每年5-10%的涨幅不断膨胀中。而另一面则是近代被英法轮番殖民,导致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别拿中国对比,没有制度可比性),最直观体现就是城市缺少规划,街道普遍混乱且狭窄,基础设施落后。
上个世纪50-60年代进行的两次“土改”,将大量开罗土地以“40年还贷”的方式交给农民与佃户,使得现在的开罗政府无力支付高额补偿金从农户手中征地,直接导致“遍地是文物”的开罗,同样遍地是贫民窟和老旧城区,拆不起也改建不动的那种。
法国国家城市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劳德对开罗的评价一针见血:21世纪的开罗,集齐了19世纪的通病,城市臃肿、设施落后、人口过剩、产能不足……
在开罗短暂停留的十多天里,我认识的每个人都在抱怨“无休止的拥堵”,甚至有人表示“公司离家才11公里,开车通勤至少5个小时”。相对于两千万人口的城市而言,拥有450万辆汽车的开罗,堵得很夸张:很多开罗人甚至不知道红绿灯长什么样,大家都习惯过马路靠“轻功”,行人被撞或汽车追尾都是常有的事儿,司机一路狂摁喇叭就好像“特色小吃”一样的普遍。
如果只是堵车,相信绝大部分开罗市民都能接受,更严重的是卫生设施和意识的极度缺乏,比如垃圾桶和清运车,以及走遍全城都看不到几个窨井盖的下水道。
家住老城区的向导给我举了个例子,从2013年开始,每逢国际友人到访或重大节假日前夕,开罗各个街道都会贴满“街头禁止出现垃圾”的告示,违者处罚500-20000埃镑。为了不被罚钱,开罗市民们只能把垃圾丢到自家或邻居屋顶,“屋顶垃圾场”就是这么来的。而平时,大家都习惯了在街头乱扔垃圾,越显眼的地方越要扔,就怕垃圾清运车看不到,部分街区几个月都没有清运车,只能就地一把火点了。
随着埃及旅游业的“野蛮生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开始了“花式吐槽”,最常见的投诉是“呼吸道疾病”,坐拥数十处知名旅游景点的开罗排名投诉榜第一。
2014年,世卫组织宣布开罗空气中的挥发性芳烃(化工原料化合物)、铅、二氧化硫以及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已达高危级别,“罪魁祸首”是开罗不受限制的铅铜小作坊,致使每年1-2.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为什么不关闭这些高污染作坊企业?原因是关不得,开罗失业率原本就很高,这些无牌企业再关停的话,只会创造更多失业者,导致社会治安得更不稳定。
管理者一开始把锅甩给“老旧汽车排放的尾气”,认为原因是“埃及无汽车报废制度”导致大量老旧车辆仍在使用,随着环保机构的深入调查,这个说法被各种“打脸”后又改口“麦草稻杆焚烧”才导致PM2.5爆表,至始至终都不愿接受“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和“管理水平低下”等“病症”。
更大的“病症”是,开罗每况愈下的官僚腐败和治安水平。
从抵达开罗机场开始,几乎每个外国人都会迎来各种形式的“索贿”,例如海关人员对中国游客索要万金油和风油精(没有就给钱,人民币也要);对法国人索要香水(开封的也要);对高加索人要葡萄酒或伏特加等等。一名在开罗经商20年的上海老板跟我说,他每年都要“上交”25%利润给大大小小几十个官员,拒绝的话,从住房到驾照再到签证都会被告知“违法”。
大面积的腐败自然也导致城市治安水平的下降,而最大收益来自旅游业的开罗,只能把目光放在游客身上,高发区就位于金字塔景区内外(已经是公开的现象了),再加上开罗31%的高失业率,使得开罗到处是骗子和劫匪,其中最泛滥的就是小偷。
向导第一天就警告我“离烟馆远一点”,因为流连烟馆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失业者,他们白天或偷或抢或“揩油”,晚上再集中在烟馆中“腾云驾雾”。
开罗就好像一座病入膏肓的城市,直至埃及军方做出决定:在开罗40公里外新建一座首都城市。
2015年提出“迁都”时,埃及军方宣称会拿出400亿美元资助“新开罗”,但随着蓝图的铺开,各种支出也一点点的“无中生有”,比如耗资5亿美元的“智慧交通系统”,需安装至少300个红绿灯和上万个摄像头;规模庞大的排水设施与地下水电互联管网等等,这些都是埃及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基础设施,直接导致成本涨至600亿美元,这笔4000亿人民币巨款全部由军方包揽。
在军方规划中,“新都项目”由“新开罗、卫星城和工业城”三部分组成,其中的“新开罗”将引入尼罗河水在市中心划出一块中央公园,目标是建成全球最大的绿地公园,预计每年接待最少200万名游客。
绿地之外是700平方公里面积的首都核心区,以各大职能部门和住宅区为主,总居住人口可达650万,第一阶段占地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含十多座国际大学、清真寺、酒店、数百个住宅社区及非洲最高的385米商业中心。
为了避免出现老开罗市区的交通拥挤,新开罗仅市内主次干道就预留了1万公里,最大一条主干道为双向16车道,同时规定市内社区街道不得低于4车道。
新开罗城市规划研究员阿达哈姆说:不仅开罗需要整容,整个埃及都需要,但考虑到沙漠恶劣环境、资金不足等前提因素,新开罗极有可能是埃及唯一一座异地新城,所以要着重考虑新开罗的唯一性和永久性,至少能在未来200年内保持非洲和中东领先地位。
然而,平民的理想终究是上层社会勾画的大饼,新开罗尚在建设中,这里的住宅和商铺价格就已经飙升至比老开罗还高,价格最低的55平米两居室高层公寓每套最低5万美元,对于人均GDP仅3000美元、普遍月收入不足200美元的埃及而言,新开罗的房子注定不是平民阶层可以消费的。
新开罗因而又被誉为是“少数特权阶层的城市”,而出资的埃及军方并不打算对此采取措施,因为掌控埃及40%经济命脉的军方把新首都作为投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甚至新城尚未投入使用就已经制定了一份“年收70亿美元的税收计划”。
所以,我们没有在开罗停留太久,和向导商议后制定了一份沿尼罗河13座埃及城市的自驾游线路(下一篇内容),最后从西奈半岛飞往也门,再一路自驾阿曼、阿联酋、卡塔尔、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之所以把以色列放在这些国家之后,是担心以色列签证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