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节日为什么,阿昌族是什么节

麦兜
麦兜 2024-04-03 18:03:01

阿昌族有什么节日?要干什么?

1、窝罗节: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四是阿昌族传统的重要节日——窝罗节。在阿昌语中,“窝罗”是“在屋旁欢乐”的意思。节日的前夕,各村各寨都要用竹木搭起一座4米见方的窝罗台坊,中间立两块牌坊,上绘日、月、星图案,下绘阿昌族男女彩像,象征两位始祖。牌坊顶端耸立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箭,表示先祖射落假太阳的那把神箭。

2、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祈求五谷丰收,驱虫避灾,要杀猪、宰牛祭祀,届时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人们入夜后点火把在村寨周围游动。

3、和当地的傣族一样,阿昌族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期间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届时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

扩展资料: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1、阿昌族的婚俗

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

2、阿昌族的食俗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云南省一带。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居住在边疆的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掺以薯类、玉米。

3、阿昌族的宗教信仰

户腊撒地区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间洒鸡血、插鸡毛,以祈求鬼灵保护庄稼。此外,因受汉族影响,也崇拜祖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阿昌族

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文化 包罗万象,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原始古朴的阿昌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就是阿露窝罗节,阿露窝罗节神秘奇特,不仅是大型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那么,大家就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吧。

阿昌族民族传统节日,叫“阿露窝罗节”。它由窝罗节和阿露节,合并而来。“窝罗节”是阿昌族的重要节日,同时盛行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潞西市和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及大理州云龙县阿昌族大部分地区。

“窝罗节”源于阿昌族的蹬窝罗习俗。“窝罗”原本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它是从阿昌族先民狩猎生活中形成的呼应叹词“哦罗”演化而来的,逐渐发展成庆祝捕获猎物的原始宗教歌舞,“手舞之、足蹈之”,从而发展到了原始自然崇拜的“感谢山林之神,赏赐猎物”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化到后来,阿昌族群体性“蹬窝罗”活动萌芽成民俗活动,民间主要在每年农闲季节的正月初二至十六,和村举寨,集中举行。

“阿露节”,也称“熬露节”,汉语称“会街节”,是迎接菩萨下凡的宗教盛会。相传,在农历九月初十,菩萨返回人间。这天,大地金光普照,青龙跳出水面,白象也从深山跑出来,人世间的一切灾难就会全部消失。以后,每逢这一天,阿昌族就制作出漂亮的青龙、白象,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迎接佛祖回到人间。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来源于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过去没有统一的固定日期。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为梁河县阿昌族窝罗节,农历九月为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节日时间两天。1993年5月20日,德宏州第九届人大第十三次会议正式将两个节日统一为“阿露窝罗节”,并将节日定在每年3月20日左右,节日时间两天。从此,“阿露窝罗节”成了阿昌族的法定节日,并赋予了庆贺民族团结、欢庆丰收、祝福美好生活等新的含义。

节日活动

阿露窝乐活动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

选神树

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选一棵标直的栗树作为神树,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以后,才将该树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无数条绳子拴着树身,由全体参加人员拖到寨子,逢沟过沟,逢坎过坎,一路上敲锣打鼓,欢呼着迎接神树进村。

建祭台

神树到了寨中宽畅的祭祀场后,再将神树立起来,围着神树搭建祭台,在树上挂上大弓,安上太阳,披挂起鲜花绿叶,在祭祀台上绘满阿昌服饰图案。随着木刻水獭猫举上神座,祭祀台宣告搭起。

祭祀

神灵附体的大活袍(巫师)将五谷茶酒和鲜花水果摆上祭坛后,他便挥舞起鹰尾大扇高声颂经,传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创世史诗,赞颂人类始祖的大恩大德。接着狮子舞队和大象舞队,一齐参拜神座;向创世始祖致敬。

跳舞

之后,全体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绿叶,蘸着清清泉水,围着神座唱起则勒歌,跳起阿露窝乐舞,表示对祖先深深的谢意。随之,各种文艺活动依次展开,直至礼毕。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以前每年在农历九月初十举行。“阿露”和“窝罗”是根据两个传说故事形成的两个节日。“阿露窝罗节”由流行于梁河、潞西、腾冲、龙陵、云龙等阿昌族地区的“窝罗节”和流行于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的“阿露节”合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