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要孙若微殉葬,婚后朱瞻基一直睡孙若微屋里
孙若微结局是什么
《大明风华》最后孙若微和徐滨一起离开了,但朱祁镇不允许他们再踏入中原半步。
《大明风华》结局剧情:恭贺朱祁镇复辟登基的呼声一阵阵传来,朱祁镇突然清醒了过来,他不想再多添冤魂,所以决定放过生不如死的朱祁钰。徐有贞等人将于谦等三十七名,被朱祁钰提拔起来的官员,全部下了诏狱,等着朱祁镇下杀令。
朱祁镇认为,于谦有功于朝廷,不想杀于谦,可徐有贞等人却认为,如果于谦不死,他们的兵变等同造反,所以于谦非死不可。徐有贞在于谦入狱之后,特意去于谦面前炫耀,声称他在朱祁镇面前为于谦说了不少的好话,只要于谦能共襄新朝,他便能求朱祁镇留下于谦,还让于谦继续做官。
于谦根本不相信徐有贞的话,他也不屑跟徐有贞这种人为伍,更开玩笑地表示,如果他再当了官,肯定第一个杀徐有贞,让徐有贞别在他面前多费唇舌。于谦不想做徐有贞那样的官,他想成就一世的清廉留 芳百世,一点也不想跟徐有贞为伍,更笑徐有贞不懂他的理想。
徐有贞不明白于谦所说的是什么,他想再劝一劝于谦,让于谦跟他多说几句,可于谦却吓唬起徐有贞,说明徐有贞揭破天机命不久已,让他小心为上。
锦衣卫的人到于谦家里搜证,可于谦的家清贫得很,一眼就望穿了,只有一套官服整齐地摆放在案台上,让他们什么也搜不着。锦衣卫对于谦的处境实在不忍,领头的人把手下身上带的银子全部捐出来,表一点他们的心意,好让于谦的家人可以带上那些盘缠在充军路上一路好走。
孙若微因为朱祁镇要杀于谦,天天对朱祁镇避而不见,朱祁镇想要硬闯之时,孙若微便以死相逼,让朱祁镇不得不先离开。孙若微最后见了朱祁镇,质问朱祁镇究竟要她怎么做,才肯放过于谦,可朱祁镇却不肯答应。
朱祁镇说明,不杀于谦,等于是他错了,所以他非杀于谦不可。孙若微听出朱祁镇心中对被俘虏的岁月耿耿于怀,她便求朱祁镇圈禁于她,或者将她下诏入狱,只求朱祁镇放过于谦,可朱祁镇还是不肯答应。
孙若微怎么求朱祁镇都没有用,让她特别的失望,因此将心中所有的话,全部告诉朱祁镇。孙若微说明,她是朱允文旧臣景清的后代,朱棣早就留下遗诏,要赐死于她,因为她怀了朱祁镇而没有死,朱瞻基临死前也想她殉葬,可因为担心朱祁镇守不好朱家的江山,所以她再次被免死。
孙若微告诉朱祁镇,她能活下来是因为她有一个任务,要把守护好的江山,交到朱祁镇的手中,今天她算还了这份恩情,所以她决定与朱祁镇了断母子之情。
朱祁镇因为孙若微的话,想要放过于谦,可没想到徐有贞他们已经将于谦斩首了,他也无可奈何了。徐有贞说明于谦斩首之事后,又将徐滨替于谦收尸的事情汇报给朱祁镇,想要再参徐滨一本,可没想到朱祁镇却不阻止徐滨那样做。
朱祁镇下令不让于谦的家人充军,同时释放诏狱里的三十七名官员,让他们彻查一下那些人,只要没有勾结内官祸乱朝纲的,就让他们官复原职。
胡善祥命不久已,只有一息尚存,她要等着孙若微前来,了结她最后的牵挂。胡善祥看到孙若微之时,一直交代孙若微,一定要给她选一口好的棺材,找一个好的地方让她下葬。
孙若微答应着胡善祥,想要像小时候那样哄着胡善祥,让胡善祥在最后一刻,可以走得安 祥一些。胡善祥想死又怕死,她怕她做错了太多的事情,死了之后没办法面对地底下的人,孙若微只能学着小时候的样子,假装赶车接胡善祥回家,让胡善祥在最后的这一刻,想到的全是小时候的美好,而忘记了其他的苦痛。
徐滨把于谦的尸体送回杭州安葬后,便回京城见孙若微,把这些事情告诉孙若微,好让孙若微可以安心。孙若微知道徐滨给于谦修了一座祠堂,于是把她的首饰也全部捐出来,想在祠堂边上买块地,留给于谦的后世子孙。
孙若微伤心于谦的死,她含泪在于谦给她的那幅画上,为于谦题上了字,让人将此画挂在祠堂内,给后世警醒。孙若微为于谦的死伤心求死,不想理身为朱祁镇第一权臣的徐滨,让徐滨听了很是失望。徐滨要求孙若微放下太后的责任,只做原来那个孙若微,跟他一起远走高飞,不要一心求死。
徐滨为救孙若微,只能用孙若微拼命救朱祁镇回朝的恩情,求朱祁镇放孙若微离开,让孙若微还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朱祁镇劝不了徐滨留下,他也为错杀于谦而后悔,可他不能理解为何这个错让他众叛亲离,所以他没办法答应放徐滨离开。在徐滨的不断恳求下,朱祁镇做出了让步,他不想看着孙若微死,只能答应让徐滨带孙若微离开,但不允许徐滨再踏入中原半步。(全剧终)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让孙若微殉葬了吗?
没有让孙若微殉葬,孙若微是和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是同一时代的,再加上朱瞻基很喜欢这个女人,自然不可能陪葬
朱瞻基为什么要孙若微殉葬
孙若微九族曾被朱棣杀死,而孙若微本人又十分又才华,担心她后面会篡位。
孙若微的九族曾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全部杀死,因此孙若微实际上和朱瞻基是仇人,虽然两人后来成为了夫妻,并且孙若微也放下了仇恨。
但是朱棣还是担心孙若微后面会复仇甚至动摇大明的国本,要知道孙若微是有这个能力的,于是死前给儿子和孙子遗诏要求他们赐死孙若微。不过很显然,朱棣的儿子孙子都没有这样做。
朱瞻基作为朱棣的孙子虽然没有遵循爷爷的遗诏但是这样的想法还是有的,他也担心自己死后朝廷中没有人再可以制约孙若微,于是才会试探一下孙若微愿不愿意给自己殉葬。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孙若微为什么不肯陪葬朱瞻基?
《大明风华》在播出时曾经获得了不小的收视热度,不单单因为主角是由人气影星汤唯和实力派演员朱亚文担当。另外该剧无论是从服化道方面还是故事的剧情发展走向来说,都是精彩纷呈,整体大起大落,看得人也是比较过瘾。我们看到,故事发展到后半段朱瞻基临去世之前原本是打算让孙若微陪葬的,然而结果孙若微却没有陪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来说说。
朱瞻基非常纠结,也不忍心让孙若微陪葬
从朱瞻基将殉葬名单前后修改了七次,就能看出他非常纠结于是否让孙若微陪葬这件事。因为他清楚,当年没有孙若微他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所以孙若微的能力非常强。而朱祁镇如今正值年幼,需要有人照顾和扶持登基,孙若微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但他更清楚,按朱棣的想法,将来朱瞻基如果先亡的话,在孙若微母强子弱的情况下,会有篡权之患,需要将她陪葬。另外,以两人的感情来说,他非常爱孙若微,也是不忍心让她为自己陪葬,只是试探着问了她是否愿意与自己一起,所以对此他非常纠结。
孙若微不肯定陪葬的几点原因
而我们看到孙若微也并不愿意陪葬,因为孩子尚年幼,需要照顾,所以她让朱瞻基给她几年的时间,等到朱祁镇长大成人,自己再去殉葬。这也正合了朱瞻基的意思,所以他同意了让孙若微陪伴孩子长大,所以将她从殉葬名单中去除。另外,孙若微本身也不想陪葬,之前在朱瞻基询问时就曾经表示过。她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太小,不想让他同时失去双亲,之二就是以孙若微的性格来说,她更愿意为自己而活,并非只是皇室的一个角色而已,她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将来怎样,她都想活下去。
所以,我们看出孙若微她有自己的原因和想法,并不想陪葬朱瞻基。
土木堡之变是因为朱瞻基不遵朱棣遗诏未让孙若微殉葬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并没有《大明风华》里那么有政治才能,基本上没有插手过朝政,所以她殉葬或不殉葬,不会影响到朝中局势,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明朝的人殉制度非常的落后、原始、野蛮、反人性。朱元璋、朱棣、朱高炽驾崩的时候都有多名后妃、宫人殉葬,但除了朱元璋,后面几位殉葬的后妃多是位份较低的,皇后并不在殉葬之例。
虽然朱元璋、朱棣的皇后都死在他们前面,但就算活着,也不会殉葬的,正如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没人会提出让她殉葬。
因为殉葬这种制度,说白了是上层阶级对底层阶级的碾压。哪怕是在殉葬制度兴起、盛行的原始奴隶时代,给某位贵族殉葬的也只会是他的妾室和奴仆,正妻和他地位相等,除非自愿,否则没有殉葬之理。
而且,朱棣也不会像电视剧里那么闲,专门留下让孙若微为朱瞻基殉葬的遗诏。这只不过是作者的脑洞,大家看看就算了,别当真。
可能有人认为,孙若微没有殉葬,她对朱祁镇的教导出了问题,才会导致土木堡之变,这未免太高看她了。
真实的孙氏对朱祁镇的影响其实很小,因为朱祁镇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她强烈反对,却没什么用。
朱祁镇还是执意亲政,只是为了安抚孙太后和朝臣,立了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朱祁钰监国。可他的这种安排也没用,因为大臣们最终拥立的是成年的朱祁钰,孙氏唯一做的就是同意此事。
这一切都说明,孙氏不是政治人物,她只是个普通的美貌后妃,有她没她,也许会影响到朱瞻基父子的心情,却影响不了朝政。
要想避免土木堡之变,关键人物不是孙氏,而是《大明风华》里已经黑化的太皇太后张氏,她才是真正主掌大明朝政的人。张氏如果活着,朱祁镇不会这么鲁莽冲动。
而如果不以结果论英雄的话,朱祁镇御驾亲征也算不上大错。只是他光有雄心壮志,却没有相应的能力,最终落得一场惨败,不但把自己折进去了,还折了数十万明军,导致明朝的边境政策由主动转为被动,是明朝中央军团自建立以来的首次大败,极其耻辱。
总之,不是活得够长就算风云人物。孙若微历经六朝,史上关于她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因为实在是乏善可陈。
大明风华满月酒为什么要杀孙若薇
一次是吃朱祁钰的满月酒的时候,一次是殉葬名单,这些是孙若微心中无法拔掉的刺,她很痛心自己的一生被朱家人囚禁。《大明风华》讲述的是明朝时期六朝五帝的故事,其中朱瞻基和孙若微的爱情是里面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