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陪嫁媵侍是妾吗?,古代公主陪嫁

麦兜
麦兜 2024-03-27 22:30:01

古代陪嫁媵侍是什么意思 媵女守夜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陪嫁媵侍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都会看到达官贵人家嫁女儿的时候都会有陪嫁的丫鬟一起。大家都以为这些丫鬟是为了服侍这些小姐的,当然这也是其中的原因,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这些丫鬟也是陪嫁媵侍。那么陪嫁媵侍是什么呢?古代的王公贵族嫁女儿为何都会有这样的习俗呢?还有媵女守夜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陪嫁丫头称为滕妾,有时候是女仆或女奴,有时候是新娘的同族姐妹甚至侄女。其用意相当于新娘陪嫁中的人力资源。

其用意是两方面。首先,千金小姐肯定会有一个从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十几年生活下来,感情肯定很好。所以,陪嫁丫鬟就担当着千金小姐在男方家的耳目和帮手的作用,是小姐的“自己人”,以前的人结婚都是父母之命,新郎和新娘之间大多数是没有谈过恋爱的,对于新娘而言,新郎都是陌生人,更何况还有新郎家的那些人呢。对新娘来说,有陪嫁丫鬟一起到婆家不至于全无依靠,光杆一个,受到欺负两个哭诉的人都没有。

其次,对新郎方来说,这也是婚姻中附送的彩头,显示岳丈家对婚姻的重视。

古代大家族男方都是三妻四妾,多多开枝散叶。而千金小姐一般是正房,是妻,按照封建伦理,这些陪嫁过去的丫鬟,姑爷只要愿意,是可以拿她们来暖床的。特别是小姐一是自己怀孕时不能行房,让陪嫁丫头陪男方可以解决其生理需要;二是避免相公给自己找个不对付的二房来挑战自己的地位;三是全了自己的贤惠之名。所以,在古代,小姐的陪嫁丫头,基本上就是二房。

古时陪嫁丫鬟算不上妾的。通房丫鬟在旧时指名义上是婢女,也就是同女主人一同嫁到男方家的陪嫁的人,实际是姬妾的人。

在古代婚姻制度中,通房丫鬟的地位要低于妾。只有办了手续的通房丫鬟才能称妾。通房丫鬟在性事上和妾差不多,地位却不如妾,但要高于一般的丫头。

中国古代婚姻中的媵妾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媵妾制度指的就是,在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需要自己的侄女或者妹妹陪嫁到夫家去,而侄女或妹妹就是“媵”,对于男人来说,这就是买一赠一甚至是赠几的买卖。而在家中,媵的地位属于妾,生育的儿女也是庶出的,据说,在很早的部落时期就出现媵妾制度了,比如说娥皇和女英,在这两姐妹之中姐姐娥皇就是舜的妻子,而妹妹女英就属于媵。

依据汉代的说法,媵妾制度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诸侯嫁女时两个同姓诸侯需派女来从媵,二是“诸侯一聘九女”,意思是说一个诸侯迎娶另一个诸侯的女儿,女方家需要从媵两人,与女方家同姓的两位诸侯也要分别从媵三人,这样一来,就是诸侯娶妻,一女八媵共九人。按照儒家的解释,同姓诸侯的从媵也有高下之分,一国从媵为左媵,另一国为右媵,她们的身份地位有所差别,生育的孩子地位也不一样。

但这种说法也受到了质疑,反对派认为,如果真的“诸侯一聘九女”,按照男女比例来说,恐怕各路诸侯都要使劲生女儿才能满足这种条件。因此,有人认为,这种媵妾制度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媵”指的应当是陪嫁品,包括随女子陪嫁过去的仆人和奴婢以及陪嫁财物。根据《春秋》和《左传》的记载,“媵”的地位比较低下,以奴隶为主,男性称为“媵臣”,女性就叫做“媵妾”。因此,春秋时期的媵妾制度其实就是陪嫁的男女仆从和财物礼器的制度。

不过,媵制在秦代以后就被取消了,但妾室的制度依旧被保留下来了。当然了,关于媵妾制度的讨论一直是众说纷纭,个人认为后者的说法比较准确,也符合实际,但是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影响下,男子迎娶姐姐做妻子,再纳妹妹做妾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媵和妾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媵妾:陪嫁的女子。

2、妾: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二、侧重点不同:

1、媵妾:下人中的最高等级,与男主人有身体关系。

2、妾:比夫人等级低一点的女主人。

三、引证用法不同:

1、媵妾:汉刘向列女传·周主忠妾,周主忠妾者,周大夫妻之媵妾也。

白话译文:周主的妾室,是周大夫妻子的陪嫁女。

2、妾:礼记曲礼有妻有妾。

白话译文:有妻子也有妾室。

媵原本指随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春秋战国时期,媵女单指陪嫁出去的女性。

主人出嫁一般作媵的是贴身婢女或一生相伴的好姐妹亲戚。

主人出嫁后随嫁媵妾可以封公主、妃子之类的。

妾是旧时男子在正妻以外娶的女子。

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地位比妾高,后世媵和妾渐渐不分。

礼记内则曰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郑玄注云辟女君之御日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辟音避,下辟人、虽辟,皆同,孔颖达疏云夫妇、男女,及内外之别,又明妾与适妻,尊卑相降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