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良心炮为什么不炸镗,没良心炮威力有多大
没良心炮工作原理
利用爆炸推力。
抛射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火药的爆炸推力,将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发射到敌人阵地,炸药包延时爆炸,杀伤敌人。使用时先在地上挖个大坑,将汽油桶斜靠在坑壁上,使桶口概略对准目标。而后在汽油桶内加入适量的火药,并在火药上盖一块略小于汽油桶口的木板。
发射时,使用者将一个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放在油桶内的木板上,而后迅速点燃木板下方的火药。木板下方的火药燃烧爆炸,产生推力,推动木板与炸药包飞向预定目标。当炸药包飞到目标附近时,导火线刚好烧完引爆炸药包。
为什么解放军当年最恐怖的武器被称作“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聂荣臻部自制的一种攻城武器,由于威力巨大,制造容易,很快在全军得到推广,在淮海战役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没良心炮,身管是一个普通的汽油桶,在底部装填发射药,炮弹是炸药包。点燃发射药就可以把炸药包抛送出去,杀灭敌人。
跟真正的火炮比起来,没良心炮具有口径大的特点。一般的野战炮以75毫米居多,150毫米就是重炮了,203毫米,就可以说是陆军中的巨炮。海军军舰的舰炮也才300毫米,400毫米非常少。而没良心炮的口径,汽油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一般都是400毫米或者500毫米。用海军都没有的巨炮来射击陆军,威力可想而知。
炮弹的杀伤方式,有弹片,热灼伤,冲击波三种。
由于正规火炮口径都较小,后两种杀伤对付散兵并不明显,主要是以弹片杀伤为主。
而没良心炮的炮弹是炸药包,没有弹片,主要是以热灼和冲击波来杀伤,
解放军战士往往把好几个炸药包捆在一起,发射出去,这样的巨型炮弹在爆炸时往往地动山摇,形同地震,烟尘窜出几十米高,,所有的建筑,器械,都会被爆炸波震毁,火炮坦克被掀翻,战壕被夷平,工事被炸飞,
据当年黄维部老兵回忆,中野的大口径巨炮火力覆盖后,士兵身上找不到伤口,却都七窍流血而死,内脏被震碎,军医无策。而几十米外侥幸没死的士兵有的被震晕,有的鼓膜震破,有的全身震麻失去战斗力。国民党军官看着这惨绝人寰的场景,看着自己的士兵死的如此恐怖,大骂解放军没良心,称解放军的土炮为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就此而来。
更可怕的是,这种神器会造成敌军的恐慌。国军当年的士气主要来自武器装备,打不赢我可以守,欺负共军没有重火力。但是在被没良心炮炸过之后,一线士兵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
我们来参考下海军400毫米舰炮的威力,来看看没良心炮。
当年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400毫米主炮命中日军松岛号,霎时电光火石,松岛号犹如经历海啸一般,军舰左右晃动,人仰马翻,舰首主炮被炸飞,冲击波穿透各舱室,地图,桌椅,器械,人员都被掀翻,高温引爆了弹药舱,松岛号被炸成两截,所幸没断。
当时北洋水师炮弹装填的是黑火药。而解放军没良心炮却是黄色火药,想想这威力。
飞雷炮(也叫没良心炮)该如何操作?
飞雷是一种解放军创造的自制武器。他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武器——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药包发射器。这种又称炸药抛射筒的武器的主体就是一个空汽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
这种武器口径绝对惊人——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药包产生的强烈爆炸冲击,所过之处,碉堡,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弄清这种情况后,国民党军把这种东西干脆称作“没良心炮”。
说到底,这种炸药抛射筒和200年前的重型臼炮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大仰角使用,射程较近,但威力惊人。该武器最初是用来对付敌人堡垒的,进而用以攻城,最后在淮海战场上大显神通。这一威力强大的武器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1947年晋南战役之后研究发明的成果。
2月1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全国解放战争馆经过3年整修正式开馆了。在这个馆里陈列着一门飞雷炮。说起飞雷炮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聂佩璋曾在东北军铁甲部队任过大队长,精通装甲、工兵技术,擅长爆破。调入太岳1分区后,他为部队和民兵培训爆破能手,同时还研制石雷。1944年冬,聂佩璋担任工兵连连长。这是一支新组建的连队,其工兵技术一片空白。年近40 岁的聂佩璋对工兵进行技术训练。他摸爬滚打边讲边示范,不久就带出一批工兵技术骨干,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频繁的战斗中,工兵常在敌人鼻子底下实施爆破,伤亡很大。仗是打赢了,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聂佩璋心里不停地盘算:“有什么办法能代替人把炸药送到敌人的碉堡呢?”聂佩璋开始了“飞雷”的设想。但他反复琢磨了很久,仍没有结果。何不让大家动动脑筋?
“连长,能不能像迫击炮那样,把炸药送出去?”“连长,在围困沁源时不是就用掷石机抛射石头打过日伪军吗?”对呀,聂佩璋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聂佩璋带领技术人员开始研制飞雷。他们上山点火、下山看结果,反反复复,不知经过多少次实验,终于使炸药包飞出300多米后落地爆炸了。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着。可聂佩璋心里并不轻松。他想,炸药包是飞送成功了,但两个小时挖一个土筒,却只能抛送一次,这不符合实战要求,必须要搞一个替代土筒的“洋抛射筒”。
聂佩璋经过深思熟虑,从老乡家里买来汽油筒和枣树板,丁丁当当地敲起来了。两天后,一个口径300毫米、长900毫米的“抛射筒”制造出来,并试射成功。因为抛射炸药包是由抛射地雷引发的,故称“飞雷”,因为又是依照迫击炮原理制成的“抛射筒”,所以便正式命名为“飞雷炮”。
此后,他们又不断改进技术,以求发挥飞雷的最大威力。为了对付国民党军的坦克、装甲车、野战工事和密集的队形等,他们用抛射筒改装土造的火焰喷射器、用抛射筒抛射几十公斤重的石头、飞送集束手榴弹(美称“天女散花”)等,花样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
“飞雷炮”参加过多次攻城任务,但其大显神威还是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的一场大战中。黄维兵团进攻失利,改为防御,认为我军炮火不强,无奈他何。但他不曾料到,其苦心经营的野战防御地堡挨我一个重型炸药包就成一片废墟;其密集的兵力防御更不堪“天女散花”一击。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土东西可比大炮厉害多了。”
汽油桶发射炸弹会不会炸膛,它是如何喷出去的?
炸膛是一件让军人十分尴尬的事情,明明瞄准的是敌人,受到伤害的却是自己。
炸膛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枪械发射事故,主要原因是因为枪支没有正常闭锁或枪支制造时的质量问题以及使用劣质弹药。炸膛主要损坏的是枪管和枪机,有时甚至会危及射手的生命安全,所以,要避免炸膛,一定要采用合格的枪支和弹药,并经常进行保养,防止零件锈蚀失灵。
再简单一点来说,炸膛就是由于发射失败,弹药在发射装备上发生爆炸的现象。
那用汽油桶发射炸弹会不会炸膛呢?
说起来用汽油桶发射炸弹,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有强力发射炮怎么可能用上它呢。这种汽油桶发射炸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红军的一项创造性发明,这种炮也被称为飞雷筒。名字倒是挺响亮的,实际上却是非常的简陋,炮管是油桶,炮弹是炸药包,炮弹的抛射药是黑火药。
用飞雷筒也是当时的兵工厂生产能力有限,用来替代迫击炮的。 飞雷筒实际上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没有大口径火炮无法针对集群冲锋和反坦克的无奈之举。远离和迫击炮差不多。在将汽油桶盖弃掉打平,用铁丝将桶身扎几圈用来增加铁桶的抗膛压能力。
然后铁桶底部一个圆形铁皮下面压着炸药,铁圆形铁上面是炸药包,导火索和下面药包连在一起,点燃铁皮下药包,炸药包导火索引燃,并把炸药包弹出。为什么叫没良心炮,因为打倒那么准。200米射程打歪了就在自己人阵地上。
问题是迫击炮但前面是复合启动布局的水滴形,尾部有一个稳定座,所以打得准,迫击炮单位炮弹腰部有螺纹密封圈。增加迫击炮和炮弹的密封性。这一切没飞雷筒有的。这种土炮像二战时期的臼炮,是淮海战役时,由解放军官兵研发的,体现中国智慧,由废汽油筒加火药加锅盖加炸药包,以排炮形式,发射炸药包至一二百米开外,威力巨大,被称"没良心炮",被杀伤,被震晕的国民党兵斗志顿失,而且是怕的要命。
可惜,抗日时,少有汽油桶和炸药包,用汽油桶做成大炮,应该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临场发挥的创意之作。但是发射出去的不是弹头,而是圆形炸药包,射程也就是百十米,但是,其爆炸产生的气浪着实吓人。当时的国军还以为是苏联向共军提供了新型大炮。
那么飞雷筒容易炸膛么?
虽然简陋,飞雷筒并不容易炸膛。因为发射药般放在油桶的底部,为炸药包提供抛射的动力,和迫击炮弹一样黑火药燃烧慢,所以降底炸药炸膛的危险,还有隔离板隔开,所以基本上不炸膛。
没良心炮为什么不炸镗
因为这东西是埋土里的,不是电影里直接一个桶支阵地上。很危险的东西,还不实惠。汽油桶才是当时的好东西,至少是师一级统一收集并下发使用。鼓吹没良心炮,属于反智主义的闹剧。
火炮:
火炮,发明于中国,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据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雳炮),但仍有争议。黑龙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则是最早的火炮文物。